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37节

乔御发完论文后,躺在床上,在深思后掏出了手机。

乔御:在?

第二天早上八点,对方的回复姗姗来迟。

李初杰:干嘛?[/微笑]

自从乔御拒绝了双学位的提议后,李初杰像是个被抛弃的前女友一样,见到他总是阴阳怪气。

乔御:我写了一篇论文。

李初杰:写的啥?让我看看。

就知道他要这么问,但在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前,乔御是不打算说出来的,毕竟论文需要保密。反正到时候,他们也会知道。

乔御:等以后上新闻联播,你就能看到了。

李初杰:“……”

靠,他怎么觉得乔御最近越来越嚣张了,到底有没有把他这个教授放在眼里?

还有,写啥论文还能上新闻联播?当新闻联播很好上吗?

李初杰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没睡醒?”

虽然他睡的挺晚,并且因为生物钟的关系,早上六点准时睁开眼,但是乔御自认为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

不过乔御也没打算和李初杰解释太多,他抒发自己激动之情的目的已经达到。

想必日后,哪怕是真的看见自己名字出现在新闻联播上,他也能做到处变不惊。

在医院加班加点的努力之下,乔御的体检结果很快就出来了。

身体指标一切正常,甚至比许多亚健康状态的成年人都好。

这样一来,更显得之前的突发心脏病毫无道理。

大部分先心病患者,其实都没什么明显症状,和常人没有太大区别。从检测结果看,乔御明显是属于这一类人。

专家组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原因。药不敢乱开,那就只能让乔御平时注意养生。

乔御倒是隐约猜到了原因。

在他醒来之后,系统背包里储存的几百瓶力药水,全都变成了“冻结”状态,无法使用。

这倒是让乔御有所警醒。

至少……系统也不是万能的,或者,也不是百分百无害。

因为医院无病可治,所以很快批准了出院。

在出院当天,乔御到了《数学年刊》编辑部的回信。

他被拒稿了。

理由是:乔御的论文很有趣,最近稿件太多,希望他可以投稿到更加专业的期刊上。

再看见回复的时候,乔御没忍住挑起了眉。

像这种期刊编辑,拒稿的时候,总是有许多套话模板,用于复制粘贴。而乔御到的回复,明显是套路的一种,还是语气十分调侃恶劣的那一种。

《数学年刊》虽然影响因子并不高,但在数学界的地位却毋庸置疑。

如果真的要找出一本比《数学年刊》在数学领域更专业的期刊,那恐怕也只剩下瑞士皇家学院主办的《数学学报》。

老实说,在一周左右就得到了回信,其实大大超乎了乔御的预料。

像这种顶级期刊,排队等一审半年,都不算稀奇。

但很显然,这位编辑并没有仔细审阅论文,而是带上了偏见和主观的色。十分令人遗憾。

而一篇论文在一家期刊内被拒绝后,修改后再投,通过的几率也会降低很多。就像是女团的回锅肉,哪怕是第二次参加选拔,也很难出道。

乔御摇了摇头,开始在学校内网搜索起《数学学报》的投稿方式。

因为编辑为瑞士皇家学院的教授义务工作,《数学学报》的投稿方式几乎不会对外公开,得增加教授们的工作强度。

燕大论坛内,投稿《数学学报》的人虽然不多,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也有几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乔御一边搜索,一边喃喃道:“我就不信,这篇论文还发不出去了。”

第106章

乔御联系上了很久之前一位发帖的学长, id叫文在野。

他直接发了一条论坛私信:学长您好,我想知道《数学学报》的投稿方式, 请问可以说说吗?

文在野今年25, 如今正在布莱津理工大学留学。

瑞典和华国时差6小时, 他到消息的时候是晚上八点。

瑞典是个小国, 但却拥有发达的机械制造业和军工业。

这里的学者、尤其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们,因为诺贝尔奖的存在,总是备受关注。

除此外, 《数学学报》的存在, 也给瑞典皇家科学院增添一份传奇色。

毕竟这是数学圈的顶流top1存在。

文在野这些年倒是也到过不少学弟学妹的咨询,不过除了个别格外膨胀、压根不懂《数学年刊》到底是什么分量的人之外, 是绝对不会来问它的投稿方式的。

文在野不禁把视线挪到了对方的资料上。

这个人比较憨憨,注册信息一概没有隐藏, 因此, 文在野能知道对方叫乔御,今年刚入学,生物系1班。

每个系序号01的班级都有别的名字,比如生物系叫强化班, 数学系叫丘成桐班,物理系叫杨振宁班……能进1班的,通常都是那一年里高考分数最高的一批学生。

有的班里,省状元都有好几个。

但,高考分数700的在500的面前有巨大优势,但是在一群六百多七百多分的人里面, 也就算不得出奇了。

文在野隐约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他百度搜索了一下,意外发现对方竟然还有一个词条。

虽然内容并不多,但文在野看到了比较出名的两条。

第一是之前在网课平台上的任教经历和综艺。

第二是长宁省15年理科高考状元。

高考成绩出来后,还因为长太好看上过热搜……

他终于想起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听过这个名字了。

大概两年多前,文在野本科专业学的是市场营销,老师拿这个人当过随堂案例分析,那时候对方才高一,他们同班的都在说这高中生有点nb。

因为这一层关系,文在野并没有直接拒绝他。

而是通过了他的好友申请。

从燕大毕业后,他其实不常登陆内网的校园bbs。

好不容易上去一次居然还遇到了,那就是缘分。

文在野:你打算投什么?

乔御:孪生素数猜想和哥德巴赫猜想。

文在野:……

现在的学弟真是好有个性。

文在野犹豫了片刻,试探性询问:要不你先给我看看?

《数学学报》是季刊,一年发行两次。下一次的发行就在下月,原则上讲,应该已经不对外征稿了。就算有可以发表的论文,也要等半年后了。

不过文在野如今的导师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也是《数学学报》的审稿人之一。

如果这位学弟真的把这两个猜想证明出来了,那他倒是可以不要这张老脸,让自己的导师强行加个塞。

乔御:可以把哥德巴赫猜想证明发给你看。

哥猜的过程是乔潜龙证明的,中间有一大截都用了孪生素数猜想的结果。

证不出孪生素数,那这几十页论文和废纸也差不多。

文在野思考片刻,觉得也行。

片刻后,他到了pdf文件。

文在野本科学的经济,研究生读的数学,自认为数学水平应该强过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充当一下审稿人,看看乔御的论文应该不算难事。

不过很快,他对着屏幕陷入了沉默。

嗯……

怎么说呢,丘成桐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在数学领域,如果一篇文章的引用率很高,那就证明这篇文章的内容还不够深刻从而容易被人看懂。

文在野在几个小时后,给出了回应。

文在野:我导师看了。他说最近一个月编辑部都不审稿,但是他可以把主编的私人邮箱给你,并且给你写一封推荐信。

*

《数学学报》编辑部。

丹尼尔的私人邮箱到了两封新邮箱。

一封,是《数学学报》的审稿人伯恩教授发来的邮件。丹尼尔点开一看,发现里面居然是封推荐信。

伯恩教授说,他从自己的中国学生那到了一篇论文,但是他还不能确定真伪。希望学报的编辑可以把他发给其他教授看看。如果是真的,这篇论文足以载入数学界的史册。对了,这篇论文的投稿人叫乔御。

另一封,就是账号为乔御的人,发来的邮件。

学术圈虽然很大,但是整体来说,是个十分闭合的圈子。同样籍籍无名的投稿人,有推荐信和没推荐信,完全是两个待遇。

丹尼尔顿时对这封投稿采取了十二万分的重视。他在电脑面前坐正了姿势,感觉准备完备后,这才点开了邮件。

《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作者:乔御。

《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作者:乔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