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196节

很多数学期刊名字都大同小异,主要还是看发行人。

这家期刊发行商是施普林格,作为全球最大的期刊出版社,有稳定的订阅和读者受众。在数学领域也算名声不菲。

等他完成工作后,也不过上午十点半。

乔御登陆上工作账号,发现辅导员还在问他要不要去哈佛留学。

一开始,叶勤学想把名额给他,李东伟是拒绝的。

但是后来,他转念一想,乔御去留学,米国又刚好和华国昼夜颠倒,那这样基因实验室的进度岂不是严重被耽搁?于是顿时大力支持。

这已经是辅导员来问的第三次了。

唐良文:这真的是很好的机会,你早一点去留学,拿到学位后回国,在国内也更有竞争力……

唐良文:而且说实话,我认为国内和国外的科技水平,在生物和制药这个大领域上,起码有六十年的差距,你年纪轻轻在国内的环境下,就能有这样的成就,更应该去接受悉心的栽培。

唐良文倒是没想这么多弯弯绕绕,他是真的觉得这种机会很难得。

如果说国内培育学生,还是大水漫灌的;国外起码也到了准施肥的水平了。

哪怕是在燕京大学,为了哈佛的保送名额,一个专业的尖子生也是会打破头的。

更何况乔御上学期托福都考了,分数高达115。

乔御:老师,我暂时没有留学的打算。不用再劝了。

唐良文不无失望:行吧。

先在国内把学士学位证拿到,至于以后去哪硕博连读,乔御还要再规划一下。

“如果是冷泉港,说不定我就心动了……”

冷泉港不是学校,而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研究机构与教育中心。成立百年时间内诞生过八位诺奖得主。其中dna之父j.d.沃森也是在这里完成的实验,被称为世界生命科学的圣地与分子生物学的摇篮。

冷泉港作为一个研究中心,招生不定,里面的教授远多于学生。

因为常常承办国际生物学会议,在食堂吃饭说不定都能遇到两三位诺奖得主。

想想都怪激动的。

不过因为入学要求极难,国内目前还没有先例。

华国的苏宁市倒是有冷泉港的亚洲分部,不过两者压根不是一个重量级。

*

许茹已经入职寻安生物制药公司三个月了。

她是复日大学的应届毕业研究生。

生物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其实不好找工作。

在国内这种环境,如果不能留在高校,想做科研也就更难了。

万幸的是,她遇到了乔御。

她们的实验室已经在cns上发表了论文,虽然作者名单里并没有她,只在附录里表明她参与了这项实验,但许茹依然十分满足。

更何况发表论文后,全体员工又发了奖金。一人到手两万多呢。

因为钱多,原本嫌弃她工作单位没编制的母亲眉头也舒展起来。

只是许茹没想到,这个周末一回家,自己母亲就神神秘秘的把她拉到了一边,说让她去参加一个“见面会”。

因为拗不过自己母亲,许茹只好来到了这家咖啡厅。

她本来以为,是被母亲叫来相亲。

只是一看到来人,许茹就愣住了,冷不丁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道:“王教授。”

王临海,燕大生物系教授。如今是造血干细胞实验室的项目副主任。

过去在复日大学读书的时候,许茹曾有幸听过他的讲座。

但这么一个年龄都能当自己爹的人,肯定不是来和她相亲的。

王临海和她客套了一番,终于说出了此行目的:“许茹呢,李院士如今正好想招聘新的科研员,而且我作为燕大的博导,也马上要找新的博士生了……我呢,就是来问问你,有没有报考我的博士的打算?”

许茹读书时,成绩虽然不错,但是绝对算不上顶尖。

如今一听王临海的条件,骤然愣住了。

她比起那些学霸,可能唯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在寻安生物制药实验室呆了三个月。

*

下午,乔御准时到了实验室。

快一周没来了,他摸着冷冰冰的试管,感觉十分想念。

张开伟拿着一本实验记录哒哒哒地走了过来:“乔御,这是最近的实验记录,另外这是王小明写的实验报告,还有……”

他的表情古怪起来:“李东伟那边,在开高价挖我们的科研员。”

除了张开伟招的研究生,实验室的一半员工,都是乔御发广告找的。

这些人的工作内容大多不涉及机密,只是按部就班听从指令完成实验。地位和流水线工人差不多。

不过如果这批流水线工人跑路,临时找新的熟练工,也挺耽搁实验进度的。

如果科研竞赛是一场马拉松跑,那现在起码已经跑完了全程的四分之三。

随着乔御那篇论文的发表,如今全世界所有有能力的实验室,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同台竞技,胜者为王。干扰对手的工作进度,也算是通向胜利手段的一种。

乔御是不屑这么做的,但是也拦不住别人这么做。

“那有人走了吗?”

张开伟摇摇头:“没,他们开价万五。估计不知道我们这基础工都是万八。”

乔御给出了评价:“浪钱。”

李东伟自己的基础工资就那么点,浪的肯定也是国家的钱。

要是李教授把这批实验员挖走,去掉合同上的违约金,一个月起码要多花十万。

都能够多做一个月实验了呢。

张开伟询问:“那要不要给科研员们说一声,敲打一下?”

“不用。”

说实话,实验室里的科研员,除了王小明外,还没有能让他看上眼的。

从外界招聘进来的,质量也远赶不上燕大本土培养的科研狗。

乔御合上了实验记录,平静道:“进度差不多了,开始下一阶段吧。”

第154章

在李东伟的诱惑之下, 寻安生物实验室,终究还是出现了叛徒。

当初招聘的四个研究员, 除了许茹竟然都走了。

而原本基因实验室手底下的打工仔,也有两个被原本的导师抽调了回去。

打工的人一下子少了二分之一, 剩余的实验员们工作量骤增,乔御的计划也出现了波折。

王小明急了,气得眼泪汪汪:“他们太坏了, 这是不正当竞争!”

现在在招科研员, 也不太现实。

虽然施文教授经常吐槽现在的研究生水,但是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历,研究生也不是随处可见, 而平摊到生物化学这个领域的研究生,就更少了。

更何况招来的科研员,也没办法保证人品。万一再出个叛徒, 对实验可谓是毁灭性打击。

张开伟皱眉, 问:“能不能去叶院士那里借点?”

叶勤学根深叶茂,当场给乔御点五个膘肥体壮的科研狗, 应该不是问题。

乔御摇了摇头:“不能老是靠着叶老。这和小孩打架输了哭着找大人有什么区别?”

张开伟急了:“那咋办?”

其实挺好办的。

现在不是暑假吗。

乔御一个电话,陆邈、郑清华、苏明扬、群承光,以及同寝室的崔仁都到了这里。

就连王晨,也暂时放弃了天海那边实验室的进度, 来到了燕京。

走了六个,刚也来了好六个。

其中陆邈和郑清华在高中的时候,也跟他来做过实验。

乔御花了一个下午, 给他们强行补课。

这群人虽然只是本科,但郑清华、群承光数学好,刚好可以用来做理论推导;苏明扬和崔仁则是生物专业,教一教也能凑活用。

崔仁没想到自己大一暑假就能接触实验室,整个人状态都近乎梦里。

陆邈左顾右盼,笑着问:“怎么没看见宋宋?”

乔御回答:“他暑假在实习。”

在乔御给他们介绍相关事宜的时候,王小明和张开伟在一边,显得忧心忡忡。

“这能行吗?”

张开伟叹气:“不知道啊……主要确实缺人。光靠我们光是记录数据眼睛都不够使。”

崔仁也有相似的疑惑。

在乔御到自己独立实验室后,崔仁拿着试管的手微微颤抖。

“我们能行吗?”

刚学会使用离心机的群承光玩的不亦乐乎,都没回头看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