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200节

贾鹏充满疑惑地打量起各位在座的各位教授。

随着乔御的讲解,大家脸上原本的愤怒被另一种十分复杂的感情取代。

贾鹏形容不出来,像是震惊,又像是恍然大悟,还像是酸楚……

他虽然是斯坦福大学的助教,但是研究领域并不是这一方向,因此也不敢断定乔御说的正确与否。

在过去,贾鹏也参加过好几次学术会议,但是没有一次,台下嘉宾们的表情如此奇怪。

贾鹏甚至看见,一位坐在后排的女研究员突然哭了出来。

因为不愿离席,又怕吵到大家,她只好用手死死捂着自己的嘴。

“实验室的成果已经写成论文,并得到了《cell》编辑部的回复。不出意外的话,今天晚上八点,就能和大家准时见面。”

“谢谢大家。”

李东伟看着显示屏,眼睛瞪大,手上血管突突暴起,脖子更是被施了定身符一样,僵直地难以动弹。

这怎么可能呢?

但是他们都是做相关研究的,在这一领域上遇到的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是相似的。

虽然还没有进行重复试验,但是在这个短暂的、四十分钟的报告里,曾经困扰过他们的问题都有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最重要的是,《cell》过稿了。

作为顶级期刊,邀请的审稿人肯定也是业内的顶级学者。

出错的几率有,但微乎其微。

毕竟只要做了重复实验,就知道到底行不行。

没有人举手,在此时,提问已经丧失了意义。

乔御放下了手里的粉笔,深深一鞠躬。走下了台。

这一次,没有掌声。

……

……

当天夜里,耶鲁大学的安德鲁教授,在社交网络上,是这么形容自己的感受的:“这是绝望的一天。我被人告知,我过去两年的心血白了。”

“我不愿相信这个结果,然而事实又如此清晰的摆在了我的面前。”

“他说,很高兴向大家宣布这个结果。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能高兴起来。”

“他是恶魔,安维萨说的没错,这是来自东方的魔鬼……”

第157章

上午十一点, 叶勤学在下班去菜市场的路上,蹬着自行车, 思考着今天要回去炒个什么菜。

别看有的人是个院士,但是回家还是要天天给老婆做饭, 真是令人唏嘘。

骑着骑着,他正在马路牙子上等红绿灯,手机铃声响了。

叶勤学掏出手机, 发现打电话来的是唐良文。

叶勤学打开提模式, 扯着嗓子询问:“怎么啦,小唐?”

“乔御@#¥@¥……”

唐良文语气略显激动,但是大马路上人来人往, 声音嘈杂,叶勤学就听清了乔御俩字。

叶勤学还以为乔御出事了,连忙从自行车上下来, 问:“你大声点, 乔御怎么了?”

唐良文几乎是吼着喊了出来:“乔御在《cell》上发论文了!”

叶勤学一听,愣住了:“不是几个月前才在《science》上发过吗?”

“是啊, 但是今天又发了一篇!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做出来了!”

叶勤学怔然片刻,后知后觉地仰天狂笑。

“好,好!”

他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内心感慨万千。

叶勤学之前顶着系里人的怀疑, 让学校给乔御拨款五百万,也是很有压力的。

乔御的实验室一直没出论文,业界人难议论纷纷。

如今一听这个消息, 叶勤学竟颇有一种扬眉吐气之感,宛如在大马路上坐地飞升,天灵盖都麻了。

这可是cns正刊论文!

过去一年都未必有一篇,如今一来就是俩。

理工部其他学院嫉妒的眼睛都快滴血了。

叶勤学和唐良文互相祝贺了一下,此时,红绿灯已经变换了好几次。好在他是靠着人行道,倒也没什么关系。

他很快就想起了另一件事,

叶勤学拨通了秦院长的电话,道:“之前乔御申请提前毕业的文件,你看过吧。”

秦敏慧:“已经通过了。”

“再加一份文件。”叶勤学咬牙,道,“我明年这个时候就退休了,院上的教授名额正好空出来一个,给乔御!”

秦院长虽然料到叶勤学打电话给他,是来要好处的,但是她依旧被这个大手笔震惊了。

“这、这不太好吧?”秦敏慧忍不住站了起来,在办公室打着旋转圈,“从建校到现在,我们学校也没这样的先例……”

国内的环境是相当看重资历的。

正常情况下,从讲师到副教授,就需要10年左右。每年,升职的名额都非常有限,又是全院、甚至全校合适的一起晋升,竞争也就显得愈发激烈。

要从副教授到正教授,就更加遥遥无期了。

张开伟今年都四十好几了,也才刚评上正教授。这还是借了乔御的东风。

叶勤学道:“当初蔡元培都能破格提拔梁漱溟,你们现在的思想境界怎么还赶不上百年前的古人?或者你觉得现在燕大的生科院还有什么能让他留念的吗?”

比师资队伍、学术氛围,别说国外名校了,连隔壁清光都赶不上。

比财政支持……算了吧,人家自己都能拉几千万赞助,看得上你那几百万?

秦敏慧的神情踟蹰起来:“可是,乔御也不一定会走吧?他和隔壁数院的教授,关系不是挺好吗?”

叶勤学一口老血含在嘴里,不上不下,好生气人。

“人家和数院关系好,和生科院有叼毛关系?他的重心又不在数学上!你信不信只要乔御说自己想留学,全球各地高校都有人派人过来游说?你觉得到时候还有什么竞争力?”

“截止到目前,乔御已经发了两篇csn论文,得过柯尔奖。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完成了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除此外名下还有十余篇sci论文。你觉得他够院士候选资格没?”

“而他今年九月才满21周岁。”

只要他不中途陨落,叶勤学甚至觉得,他活着登上教科书,都不成问题。

再不济,起码也能成为一方学阀,庇佑燕大三十年江山。日后压清大压的跟孙子似的,不成问题。

秦敏慧的态度终于坚定了起来:“好,我明白了。我这就去和校上申请。”

叶勤学这才长舒一口气。

他到菜市场,买了两条五百元一斤的长江刀鱼,又割了三斤肉臊,再加上蔬菜水果若干,喜滋滋地回了家。

叶勤学推开门,发现自己的老妻竟然正在厨房忙碌,顿时颇为意外。

叶院士至今承担家里做饭任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在清大物院当院长的媳妇。

赵玲听到声音,在厨房里嚷嚷:“回来了?我今天做了红烧肉和溜肥肠。”

叶勤学把买来的菜放进冰箱,心里顿时一咯噔。

赵老太太是江淮人,口味淡。再加上推崇健康养生,吃饭一直清汤寡水。

他的老妻很少下厨,上次下厨……叶勤学努力回想了一下,好像是三十年前,赵玲刚生了孩子,想回实验室,但小孩没人带,希望叶勤学辞去学校的工作,在家里奶孩子。

这怕不是,断头饭啊。

叶勤学心情沉重地坐在餐桌前。

赵玲给他夹了一筷子肉,放进他的碗里:“尝尝。”

叶勤学囫囵吞进肚:“好吃,好吃!”

赵玲:“我也不给你卖关子了。你明年退休,乔御刚好明年毕业。研究生总要读吧?你看看你们生科院,一个没魄力的秦敏慧,一个能力不行的李东伟,你打算让谁教他?”

“施文已经盯了好久了,这才拜托我来问问。乔御在国内读一年研,再去国外深造几年。回国的时候二十三四岁,正好。起码还能为祖国发光发热四十年。”

果然来了。

叶勤学放下筷子,摇了摇头:“乔御不读研。”

至少,不会在燕大读研。

“不读研?”赵玲眉头一皱,“不读研怎么行?直接参加工作,学历太低,以后评职称,总是要被一些倚老卖老的东西卡一卡。”

乔御又不是什么学二代。上面没人保驾护航的话,单从年龄和学历看,恐怕要延迟五到十年,才能拿到自己应得的荣誉。

学术圈看起来再怎么高大上,本质也是由人组成的。

有好有坏,质量良莠不齐。

有人做科研是出于理想和兴趣,有人则是当做一条功名路在攀登。

赵玲身处其间,摸得门清。

“不读研,”叶勤学骄傲地挺起了腰杆:“我跟秦敏慧商量了,明年乔御毕业,直接评燕大生科院的正教授职称。”

嘿嘿,想不到吧。

乔御每次都觉得,宋天宇找保镖的行为很多余。

但是事实证明,这些保镖最后总是用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