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我靠学习走上人生巅峰 第217节

*

乔御戴着墨镜,坐在机场的贵宾休息室内,默默抵抗着一阵困意。

冷泉港说,他们派了一位教授,以及一名工作人员来接他。

这位工作人员也会是他未来两年里的私人助理。

他们介绍道:“除了上床,您什么都可以交给这位助理。”

整个冷泉港只有三百余位科研员,但是为这些科学家配套的工作人员,奢侈到以千计算。

有司机、有厨师、有保洁,甚至有健身教练和游戏陪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冷泉港没准备好。

这个非盈利性质的机构,每年会吸纳数十亿美金的投资或捐款,对于冷泉港真正的宝藏,自然也不会怠慢。

在冷泉港工作的某位诺奖得主曾说过这样的话:“说实话,我的很多同行都是弱智。”

因为不少生物学者感觉自己有被冒犯,这位霍夫曼先生不得不出来解释:“我的意思是,当他们离了护工后,连洗衣机都不会用,呃,好吧,我说的那个同行就是我自己……”

机场休息室内,一位金发碧眼的小男孩正在折纸飞机。

这男孩大概7岁左右,在折好纸飞机后,举起胳膊用力一挥。

纸飞机不轻不重地扎到了乔御的脑袋,然后掉在他的脚边。

小孩走到了他的面前:“可以帮我捡一下吗?”

乔御:“不可以。”

一旁的家长连忙过来道歉:“非常抱歉,先生。小孩子不懂事,给你添麻烦了。”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的熊孩子都是一个德行。

乔御回答道:“没事。”

对方脸上挂出了灿烂的笑容:“我叫戴安娜,您的英语很流利。我这次是来送孩子参加冷泉港的暑假夏令营。您听说过冷泉港吗?”

乔御随手翻开论文的下一页:“略有耳闻。”

然而这位金发的女性浑然不觉,已经自顾自地介绍起冷泉港实验室。

戴安娜的语气夸张又带着几分炫耀:“整个纽约州只有六个名额,挺难争取的。不过想起亚洲的小孩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到冷泉港看一看,我就由衷感觉到一阵心痛。”

乔御:“……”

他果然不该对熊孩子的家长抱有什么期待。

戴安娜:“您是来旅游的吗?”

“来学习的。”

“是哪所大学呢?”

乔御:“不是什么大学。”

戴安娜脸上露出了然的神色:“我明白。您是华国人吧,我听说有不少野鸡学校,专门做华国人的生意。”

乔御彻底放弃了和她交流的打算。

好在,几分钟后,一位中年人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尴尬。

在看见他的瞬间,戴安娜眼前一亮,站了起来,惊喜道:“威尔逊博士!”

正准备和乔御握手的威尔逊把视线移到了她身上:“您好。”

戴安娜道:“我以前在伯克利大学听过您的讲座。”

这位女士抓着他的手不放,威尔逊不得不开口道:“女士,我是代表冷泉港来接人的……”

戴安娜脸上顿时迸发出欣喜的荣光:“是来接我们的吗?这太麻烦了。”

威尔逊:“不是。”

气氛有些许的尴尬。

他绕开了戴安娜,走到了乔御面前。

乔御放下手里的论文,起身,然后再次迎来一个热情的拥抱。

威尔逊博士笑着说:“欢迎您来到冷泉港,乔教授。”

……

……

和乔御同时进入冷泉港学习的青年学者,一共十位。

除了他以外,全都是欧美人。

这并非有色人种歧视,而是就整体的学者质量、话语权来讲,科研霸权依然掌控在欧美人的手上。

冷泉港是个好地方。分内港和外港。

内港是实验中心,有著名的沃森生命科学院,戒备森严;外港则有会议中心、学术大厅、交通港、冷泉港出版社、住宅生活区等等……

乔御入学第一天,在食堂打个菜的功夫,都能看见六位诺奖得主。

不愧是生物界的硅谷,看得他心潮澎湃。

要是都挖到自己实验室……这得多舒服。

实验室为他分配的助理名叫戴森,是一位美籍马来西亚华裔。听起来有些绕,其实就是祖上是华人,移民到马来西亚,最近一两代又来到米国生活的亚洲人。

这位华裔会一些简单的中文。

戴森:“您到冷泉港第一周,可以自由参观。主席说,外界很多人对这里都很好奇,应该满足你们的好奇心。”

“至于后面的日子,你可能就需要选择一个研究方向了,目前整个冷泉港共有11个研究所。”

“因为各个研究所好像都有些缺人。希望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你不要太见怪。”

一开始,对于戴森的话,乔御还不是很明白。

直到第二天——

上一届诺贝尔奖的得主,霍夫曼先生缓缓朝他走来。

乔御正在食堂嗦粉。

他是全实验室唯一一个华国人,为此,主席特地招来了两个华国厨师。虽然水平比不上米其林大厨,但好在会做的菜很多。早饭也不在话下。

霍尔曼在他身边坐下,然后咳嗽了一声:“乔御。你好。”

这种感觉难以形容。

就像是你的纸片人老婆有朝一日从书里走出来了那样惊喜。

乔御放下碗,受宠若惊地和他握了手:“您好,霍尔曼教授。我大学时候学的教科书请了您当特别顾问。”

霍尔曼表情茫然:“……还有这回事?”

他的助理弯腰,道:“有的,先生。2011年,您在燕京参加学术会议,清大的施文教授邀请的您。”

霍尔曼转过头:“好,那这证明我和你有缘。我听说你们东方人都特别讲究缘分……”

“呃,我该怎么说呢,这事我不是很擅长,你想拿诺尔贝奖吗?”

乔御:???

你们冷泉港都这么豪横吗?

第173章

饶是乔御见惯了大风大浪, 但是此时心跳也未开始加速。

他的脸上保持了微笑:“霍尔曼教授,您的意思是……?”

霍尔曼用叉子卷起了意大利面:“我觉得我的实验室很好,只要实验最终成功, 很可能拿诺贝尔奖。”

当然, 在冷泉港研究中心的各个实验室, 单从课题来讲, 只要成功, 大概率都能拿诺贝尔奖。

有些课题因为太朝前, 实验室负责人都换了三代了,还没研究出来。换别的大学早就放弃了,也就这里还能乐此不疲, 试图开拓新的边界。

乔御:“……”

不知道为什么,他莫名有些失落。

系统宽慰他说:“宿主,您放心。再等十年,诺贝尔奖肯定是你的。”

因为乔御的成果, 数以百万计的血液病患者从此看见了希望。

放古代,这是要被立生祠的。

主要是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得出现像额前叶切除术那种尴尬的事情。

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被发明了, 不也等到了2015年才获得诺奖。

乔御很快拾好了情绪:“请问您现在从事什么领域的研究呢?”

“你知道的,我是神经科学家, 我们实验室的课题是‘人类大脑是如何构建空间地图,并且自主导航的’……”

一提到自己的研究领域, 霍尔曼整个人都亢奋了起来。

他在来到冷泉港之前, 曾是世界记忆生物学研究中心第一任负责人。

“这项成果有助于人工智能神经拟态,我们实验室到英特尔公司的赞助。如果能攻破这一课题,未来也许能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超级算法……”

乔御沉默了片刻:“教授,这个和我专业好像有些不对口。”

“什么对不对口的, ”霍尔曼大力拍打起乔御的肩膀,语气充满蛊惑,“反正实验室,就那么一回事。你才学生物多久?现在改研究方向还来得及,实验室需要你!”

如今,整个冷泉港一共11个研究所。

每个研究所名下,又有两到五个实验室。

320个科研员,平摊到每个实验室,都凑不够十个人头。

因此,每一个新人都显得弥足珍贵。

唯一遗憾的是,来学习的人并非加入冷泉港,大家也就凑活着用两年。

“霍尔曼!你个工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