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开封府小饭桌 第124节

郑道士愣了愣,随即好笑叹道,“长高?道长都多大年纪了,哪还能长高!”

白玉堂立刻呵斥那道士安分些。

倒是看眼白玉堂,恍然想起什么,“这位官爷看起来好生眼熟。”

道士随即再观察赵寒烟,惊讶叹,“你们是开封——”

“嘘!”赵寒烟示意道士不要出声,“我们此来这般调查,便就是为避声张,去你们再走一趟开封府的麻烦。但若是你们自己宣扬,那就不客气了,这就带你们去开封府去喝今天茶。”

“别,可千万别,上次走一趟已然很折磨了。小道非常感谢二位为我的们着想,您二位有什么问题,我必定知无不答,还要恳请二位差爷高抬贵手,别再抓我们了。这好容易有个道观留我们,若再去开封府大牢溜一圈,这边的道观只怕会嫌弃我们了。”

“正是思量了这些,我们才这样来。但若你们自己宣扬出去,可休怪我们请你回去了。”赵寒烟冷脸道。

道士吓得连连表示不敢,随即老老实实地继续回答赵寒烟的问题:“我头两年没怎么见过道长,道长经常闭关。而且每次见道长的时候,他都是坐在桌案之后,好像也注意不到道长身高如何。近两年道长的倒是偶尔走动在大家跟前,身高好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

假设紫烟道长是年纪最大丢失的孩子,当时十二岁,过了两年后,十四岁到紫烟观,怕是为了泄露身高缘故,所以经常闭关,再过两年到十六岁。今两年也就是十七八岁,身高差不多稳定了,而且经常见面,也却是未必能从肉眼上看出他的增高。

再问其余的六名道士,他们皆因为在紫烟观呆的年头比较短,知道的事情都不如刚刚的郑道士多。

二人出了道观后,白玉堂跟赵寒烟道:“又是个模糊的答案,似乎和你的推测相符,却又不算是‘铁证’。不过现在想想,还真是奇怪,我记得当时咱们在道观里的时候,便感慨过那道观里的道士们都很年轻。”

赵寒烟附和,随即想到什么,对白玉堂道:“道观里的人虽然换了,但紫烟观山下的百姓却不会都换,肯定多数都是老住户,必有具体了解紫烟观情况的香客或者百姓。”

白玉堂觉得赵寒烟这想法很对。

二人前往紫烟观附近村子询问状况。

“之前紫烟观出事的时候,开封府的人也在附近村子里大概打听过紫烟观的情况,却没问细致。”赵寒烟祈祷,“希望这次咱们真能问出点东西来。”

赵寒烟依旧穿着县衙的捕快衣裳,便在附近村子里询问。

一番打听下来,从村民口中大概得知一个差不多的情况。

十年前紫烟观就是个三四人的小道观,起初几年都没什么起色,还是六年前白云长老来了道观后,一点点有了起色,偶尔还有香客去观内上香。村东头的冯家夫妻六年前去上香过,为求子。他们夫妻二人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的紫烟观道长并非是近几年的这位。当年的紫烟道长是个长脸头发半白的中年男子,后来这位虽然打扮和他相似,但她们夫妻都觉得是换了个人。不过却没有人跟他们说这两位道长是不是同一个人。

“有一次我记得我多嘴问起过,紫烟道长是不是换了,不是前一个,那小道士很惊讶看我,告诉我紫烟道长只有一位,之后再不多说。我便觉得可能是我不够虔诚,竟冒犯说这样的话。再后来,我听说是这位紫烟道长其实是原来的道长的师兄,原来本的道长要外出游历,就把道观交给了现在的。总归观里人不喜我们瞎问有关于紫烟道长的事,后来我们自然也就不敢多问了。”

“我还记得有两年,对就是从六年前开始,两年的时间,紫烟观只有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才接受香客上香,那会儿正是紫烟道长闭关两年最长的那时候。”

他们还听说紫烟道长两年闭关修炼结束后出来后,就打了个照面,接着又继续闭关,接下来将近的两年,都只是偶尔出来一面,这期间一事都都是白云道长主持道观。直到最近两年,紫烟道长才常露面在人前,多数人早就快忘了以前老道长什么样了。

四年前开始紫烟观才变大了,香火旺盛,他们夫妻后后来得了孩子,年年去还愿。偶尔见一两次道长,发现新的紫烟道长白发,年老些,反而更觉得这一位有仙气,觉得会更灵验。至于道观里的道士,似乎经常换,每次他们上香的时候,基本上都能看到新面孔。

“这事儿我们也多嘴问过,白云长老给我们的解释是说原本的道士都去外游历了。说他们道观为了修炼,只要到了一定年纪,考核通过,就会被允准下山游历。长了阅历,才更好修炼,得道成仙。”

赵寒烟请他们夫妻二人画了证供后,天色也见晚了,就和白玉堂一同骑马回开封府。

“看来获不错?”白玉堂发现赵寒烟的表情很放松。

“事情都在朝我猜测的方向发展。”

白玉堂:“可我还有点没理出头绪,他们怎么敢这么大胆地把道长换了个人?”

“这紫烟观的紫烟道长不是原来的那个,新的紫烟道长以闭关之名,随后替换了旧人而出现。”赵寒烟解释道,“为何没有人提出异议?因为在他闭关这段时间内,白云长老循序渐进,用新来的道士一点点替换老的。原本知道原本紫烟道长真正模样的那些道士都被打发走了。而新来的道士因为没有见过紫烟道长真正的模样,只是听说道长在闭关。后来道长出关,只要有白云长老肯定,那大家自然就不怀疑紫烟道长的身份了。”

“新道士不懂事,被告知什么,就认定什么。而对于那些香客,其实也好糊弄,弄个什么云游的说法,再搞一个时间拖延令人遗忘的法子,自然就没有引起那么多人注意。”白玉堂接着赵寒烟的话感慨,随即目光肃穆地凝望赵寒烟,“我现在才算意识到,你之前所言的‘巨大阴谋’有多可怖。”

第118章

“区区一个紫烟观都可布局至如此地步, 可想而知那涉及朝堂更大的局会有多谨慎细致。”白玉堂继续叹道。

“虽然不知道这位幕后黑手是谁,但从他布局的手法来看, 谨慎、细致,亲和,能轻易做些事情给予人信任。有很强的掌控力,令他的属下对他完全臣服和相信。很有野心, 但他会极力去掩饰他自己的野心,且筹谋这么大的事,定需要身份来支持。所以布衣百姓, 朝中四品以下官员,都可不必考虑。”赵寒烟分析道。

白玉堂认真地听赵寒烟一样样说下来,一一点头附和, 骄傲笑道:“你说得极对。”

赵寒烟被白玉堂这么直白的夸赞弄得有些不好意思,她勾着纤细的手指在额头出挠了挠,以掩饰自己的害羞。

白玉堂瞧赵寒烟害羞起来就有点犯傻的样子,更觉她可人, 目光落在她身上后, 就跟着了魔一般离不开。

好在白玉堂早已经有些习惯了和赵寒烟的相处,这会儿还能节制, 眼下时间紧迫, 查案最要紧。

“东京城中,皇亲贵族加上达官显贵, 足有百余数, 要逐一排查这些人的话, 没几月看恐怕必行,更何况只有区区三天。你可有怀疑的人选?”

赵寒烟犹豫了下,摇头,“暂时还不确定。”

“没关系,我们一点点找就是。”白玉堂让赵寒烟切莫着急,“我能感觉到,你离真相不远了。”

白玉堂说罢给赵寒烟一个坚定的眼神,嘴角含笑,可见他对赵寒烟有极大的信心。

赵寒烟正发愁时间紧迫,被白玉堂这么安慰一下,确实好很多。既然白玉堂都对她这么有信心,她自己岂能不信,就算只有一炷香的时间,她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找。

俩人策马匆忙回了开封府,还是翻墙入内。赵寒烟换回自己的那身衣裳后,把一盆洗好的花生丢进锅里,放了几样料,就把锅盖上了,打发来旺烧火煮一炷香。

整个过程没用上喝半杯茶的时间。

赵寒烟随后欲去找包拯。刚巧这时候,李三来找,看门小厮过来传话问赵寒烟见不见。

上次因李三嘴碎乱对薛掌柜讲开封府的事,被公孙策处罚在家思过三个月,不许回开封府。而今算算日子还不到,他人怎么就回来了?

赵寒烟应承后,就见了李三,眼见着李三一副很焦急的样子匆匆而来,步伐很虚。

“李大哥有事?”赵寒烟问。

李三有些慌神,听到赵寒烟的声音吓了一跳,抬首只看一眼赵寒烟,眼神就飘忽不敢直视她。

“李大哥,你这是——”

不及赵寒烟把话说完,李三猛地跪下,都能听到他膝盖骨和地面相撞的声音。

李三痛哭流涕地给赵寒烟磕头,哀求她帮忙跟公孙先生求情,让他回来。

“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碎嘴,把开封府的事,哪怕是厨房里的事,胡乱讲给外人听。赵兄弟,我就是个没心没肺一喝酒就话多的人,我也没想到那薛掌柜竟是个杀人犯啊!我后悔死了!”李三气得打自己一巴掌,非常焦急一把抱住赵寒烟的脚,再三肯求她原谅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

“你就是为了让我帮你求情,早点回厨房?”赵寒烟眼含深意地打量李三,“你缺钱?”

“啊,对,我妻子病了,要吃药,我整天没活干,我——”

“需要多少?我给你。”赵寒烟截话道。

李三愣住,“可我不好白拿钱不干活,我——”

“你妻子病了,正好需要你照料。公孙先生让你休息这段时间,你正好可以先照料她,这不很好么。”赵寒烟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十两银子递给李三,“这是段小王爷给的戒指换来的钱,当初说好了留给大家共用。你既然这会儿有困难,就先拿去用,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李三呆呆地看着赵寒烟手里的银子,一脸难色,不知该说什么好。

赵寒烟晃了下拿银子的手,示意李三不必客气。

李三忙双手捧着接过银子,谢过赵寒烟的帮忙。但他表情并不高兴,慌忙地起身,犹犹豫豫半天,才跟赵寒烟告辞,落荒而逃。

赵寒烟冷眼看着他,“李大哥慢点走,这两天案子忙,回头我有空就去看嫂子。”

李三慌张停住脚,回头对赵寒烟客气摆手,“不用,不用,可不好耽误赵兄弟办大事,我听说包大人最近在审大案子,你们肯定很忙。”

李三说罢,对赵寒烟作揖。

“你等等。”赵寒烟捡了些她做好山药枣泥糕给李三,“你尝尝看,嫂子是不是喜欢这个口味,我琢磨着她生病胃口不好,吃这个或许行。”

李三本不想尝,可见人家已经把一块点心快送到他嘴边了,推拒不好,只得拿一块塞进嘴里。

李三心声:赵兄弟做的东西肯定好吃,可老大被抓,我根本没心思想吃的,怎么办……

李三心里接着一定还想其它了,但赵寒烟听不到不带“吃”的心声。

李三匆忙离开,估计是想回去琢磨办法再来。

赵寒烟立刻请赵虎带两个人跟上李三,观察他那边的情况。

白玉堂回来后,先对赵寒烟讲了曲长乐那边的情况,“没什么异常,一直在家照料他母亲,而今他父亲出事了,家里落魄,也没人跟他们走动,故连多怀疑一个人的机会都没有。”

赵寒烟应承,转即就把刚刚李三的异常情况讲给白玉堂听。

白玉堂立刻拿刀要走。

“你去哪儿?”赵寒烟问。

“这么奇怪肯定有鬼。”白玉堂道。

赵寒烟让白玉堂稍等,没多久,赵虎打发一衙差来回话。他们刚刚暗中调查,确实没有在李三的家中看到他大儿子的身影。

“李三的大儿子有可能失踪,并且他还想提前回厨房?”

白玉堂讶异看赵寒烟,接着皱眉。

“这听起来有些耳熟。”

“许厨娘。”赵寒烟道,“我也觉得耳熟。”

白玉堂准备立刻动身,“那必要去李三那里看看了。”

“别去,我已经让赵虎带两个衙差盯着了,我们反而不要关注这件事。”

赵寒烟跟白玉堂解释道。

“两桩类似的事,而且李三是个掩藏不住心事的人,特意折腾他过来到我们跟前,还用同样的路数,其目的八成只是为了声东击西,混淆视听。所以我们不能中计,李三那边只派几个人盯着就是。幕后主使要么是知道了圣上延迟三天的决定,要么是通过开封府的细作得知我们调查的情况,很担心我们查出他来。总归咱们该是快接近真相了,便照着原来的方向查。三天时间不多,不好耽搁。”

白玉堂点点头,十分赞同赵寒烟的说法。赵寒烟随即把这情况禀告给了包拯和公孙策。

包拯一边赞同赵寒烟的分析,一边就点名安排府中手脚不太利索衙差大张旗鼓去李三家中。

“大人这是——”公孙策起初还疑惑,随即反应过来,“故意如此?”

“既然人家向我们关注此事,就该有些声势,让他知道我们中计了。”包拯道。

赵寒烟恍然,“是如此,我倒欠思虑了。”

“德平县那六名失踪孩子的父母,这一路定定要多加防备,安全护送,可不能出问题。”赵寒烟忽然想到这个,“毕竟是六家人同时从德平县出发,便是再隐蔽,只怕也瞒不住消息。”

公孙策紧张应承,“极是,我这就吩咐下去,加派人手保护他们。”

包拯对白玉堂道:“曲长乐那边该是不会有什么动作,留两个人看着就是,你不必再去监视。德平县那六家人,劳烦你护卫了。”

白玉堂应承,即刻出发。

赵寒烟送白玉堂到马棚,小声对他耳语,再三嘱咐后,并让他路上小心。

“那六家人是认孩子的最关键证人,如若幕后黑手知道我们看破到这一层,必不会善罢甘休,从德平县进京这一条路,虽然不算太远,但很可能危机四伏。你走后,我会立刻请八王帮忙出兵前去支援。”

白玉堂微微笑着应承,让赵寒烟不必担心。

赵寒烟随即也骑马,直奔八贤王府邸,因他兼任东京城之责,手下有些兵马,遂请他出一部分人能去帮衬。八贤王立刻同意,命属下调出一队锐,立刻从南熏门离开,赶去和白玉堂汇合。

开封府画师绘制好瞎眼道士的画像后,全城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