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流放三千里 第27节

刘湛身上还穿着百户长的兵服,发髻有些凌乱,看起来风尘仆仆。

宋凤林放下手中的笔。“换身衣裳才可以进我的屋。”

刘湛进屋大咧咧的坐在椅子上笑道。“借我一身吧,懒得回屋里找了。”

宋凤林没好气的到衣柜前给他取。

刘湛看着他的背影道:“你刚洗澡了?头发放下来可真好看。”

“你脑子里一天都在想什么?”宋凤林没好气的取了一身蓝色罩衫递给他。

刘湛只笑不语,当着他的面把兵服扒了换上干净的衣裳,一回头宋凤林已经提来半桶水给他洗漱。

“原是拿来洗毛笔,还没用上。”

刘湛又是一笑,洗完脸又把鞋子扒了泡脚。“真舒服!”

宋凤林转身在屋子左侧的小炭灶煮茶。

刘湛打量房间四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柜书桌,炕床灶台,衣柜厨具一应俱全,他走时这屋还没放家具。

洗了脚,刘湛二话不说翻身上床,宋凤林看了他一眼并未制止,转身取来矮脚桌放在炕上,又端来香气四溢的茶并一些点心。

宋凤林盘腿坐在矮脚桌对面为他沏茶,刘湛侧躺着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着热茶,一扫关中积累的郁闷只觉得浑身舒爽。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刘湛事无巨细的把关中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尤其是老兵造反的事,话语间对世袭老兵深恶痛绝。

宋凤林不疾不徐道:“自周恒王制定九品中正世袭制,天下格局确立,从此上品无寒士,下品无贵子,当今天下只有传承千年的大氏族,却少有传承百年的军户,知道为何吗?”

宋凤林的声音平缓清冷,刘湛两辈子都最是怕被人唠叨却唯独爱听他说话,百听不厌。

宋凤林为刘湛添了茶。“军户世袭从军父死子替直至家中再无男丁,战乱年间军籍绝户十去八九,每朝每代的军户无不是由前朝俘虏和各地犯人充实而来,到得太平盛世无仗可打,士兵便老死军中每日囫囵的活着,直到下一个战乱年代的到来。”

刘湛先是错愕,缓缓停下了喝茶的动作蹙眉沉思。

在这个世界里大部分人从出生起,他的人生轨迹就已经定下不可更改。

刘湛放下茶碗凑过来。“凤林,天下地域志你看全了没?说予我听吧。”

“只看完北域志。”

“不要紧,你先说给我听吧?”刘湛高兴道。

宋凤林站起在书柜里取出一卷纸递给他。“自己看去。”

刘湛一打开,只觉得心提到了嗓子眼,竟然是根据北域志绘制的图谱,宋凤林竟真的画出来了!

刘湛喜不自胜。“凤林,你当真是太厉害了!”

宋凤林道。“此图我让爹和刘先生看过,一些错漏之处已经补……”

下一刻人被扑倒了。

“放开!!”

“我不!”刘湛老流氓似的将人搂在怀里。

“成何体统!”宋凤林满脸通红。

“搂一下怎么了。”怀里幽香阵阵,刘湛压根不打算松手。

腰间的手像铁臂似的,宋凤林挣扎了完全挣不开,气冲冲的放弃了。

“疯子!”

刘湛挨骂只是笑,以为一些日子没见多少由着他点,结果脾气还是这样大,可他还是那样喜欢。

“凤林,你怎么这么聪明?”

宋凤林别开脸懒得理他。

“写字画画都好看,人也好看,眼睛好看,鼻子好看,耳朵好看,还有……”

“你够了!!”宋凤林面红耳赤,也不知道是羞的还是气的。

刘湛作势要亲他。“我可喜欢你了。”

“滚!!”

刘湛哈哈大笑抱得更紧。“我就不滚!我可是做梦都想你了。”

宋凤林气归气,刘湛却是摸透了他,宋凤林的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事后他死皮赖脸的道歉把人哄回来便是。刘湛是真的想抱抱他,否则过些日子回营该怎么过,这样一想刘湛又觉得忍不住了,脑子一热便对着那骂人的小嘴狠狠的亲了下去。

晚饭,刘家厅堂。

“大哥,你的脸怎么了?”馨姐儿澈哥儿几个弟妹看到刘湛脸上的指印一阵惊奇。

刘湛淡定道。“下山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

摔跤能摔出指印?

用过晚饭,刘湛被刘学渊叫进书房,宋宜均父子也在。

刘学渊先是简单的问了他关中情况,刘湛省去了士兵造反的事情简要说了,宋凤林看了刘湛一眼也没有说话,刘学渊也没多问,接着谈起了北疆的战事。

宋宜均道:“范阳关战事吃紧,颜将军向北疆各州县调粮,除了颜家控制的苍霞平原及晋阳城所辖州县,其余各地方官却迟迟不发,上月颜将军向朝廷请粮,陛下给北疆各地下了征粮的旨意,该旨意数日前到了武源县,如今齐云山上人心惶惶,军户家中余粮仅够糊口,若是交了粮今年冬天如何能过?”

刘湛却道。“不交就是了。”

刘学渊被儿子唬得一愣。“吾儿此话怎讲?”

“北疆各地州县向来各自为政,就像那苍霞平原的颜家,他们手下的兵就是他们的根基,颜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却要各地州县补救,谁愿意去趟这个浑水?”

喝了口茶,刘湛好整以暇道:“依我看,颜将军这粮草多半不齐,沛县令也不必对粮的旨意太过认真,随便给一些交差就是了,谁都知道武源县穷得叮当响,若是较真了把自己治下的人都整饿死了,伤的还不是沛县令自己的元气?”

刘湛这一席话犹如醍醐灌顶,一时间三人都惊讶的看着他尤其是宋凤林。

昨日沛县令亲自到云中书院来跟刘学渊宋宜均商量,若非逼不得已沛县令又怎会纡尊降贵上山?三人还苦于如何交差,没想却被刘湛一语道破。

当今北疆乱像已起,谁不为自己作打算?

刘湛却还嫌三人不够刺激似的又语出惊人。“依我看那苍霞平原丢了便丢了,与我们又有何干系?在这乱世独善其身方为上策。”

刘湛逞一时口舌之快,结果就是被刘学渊罚抄一百遍弟子规和论语,不抄完不准回营。

在君臣礼教森严的古代,刘湛这一席话未太惊世骇俗了一些,即便天下世家都是这样想,但是谁人敢这样直白的说出来?

刘学渊心道不刘湛的脾性,以他这口没遮拦的性格迟早得惹祸,顿时又觉得罚这逆子抄书还不够,又让他去祠堂对着刘家列祖列宗的牌位面壁思过一天。

不过刘湛的建议却很快传递给了沛县令,沛万善也是醍醐灌顶,武源县不过是齐云山里一个穷乡僻壤,他厚着脸皮哭穷上峰又能拿他如何?

云中书院宋凤林的小院里,刘湛趴在桌子上苦哈哈的抄书,那一手狗爬字,与其说是抄不如说是糊上去的。

宋凤林在一旁给他磨墨。“疾字写错了,别太用力,字写大了这筐纸还不够你抄的。”

刘湛苦着脸说。“我已经尽量轻些了,可这毛笔不由我。”

宋凤林又指正。“字又错了。”

刘湛却不管字对不对乱抄一通,宋凤林看得直摇头,写字这块刘湛当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

刘湛忽然停下来抬头期待的看着他。“凤林,我把住的地方盖好了,你要不要去小住几日?”

宋凤林没说去也没说不去。“你的士兵操练得怎么样了?”

刘湛笑了,笑得肆意甚至有些狂妄。“我正有打算带他们试试手。”

听到刘湛真的要去劫粮,宋凤林即便早已知道还是愣住了。

刘湛转身取来宋凤林画的北疆图谱,虽然比起地图还差得远但是已经足够了,他指着一处城郭说。“通天关往北约十几里地离开齐云山有燕人的村落,这些日子我数次带人以猎户的身份潜入燕地,齐云山脚这大片的稻田几乎都是燕地贵族的私产,我一直不清楚越过这些村庄之后哪里是县城哪里是官道,你看这里,我想此图标注的杨树庄便是了。”

宋凤林担忧问。“你的人手够吗?”

刘湛坦白。“不够,我现在手下只有二十多个兵,这次回来我还要征兵,新兵不能马上就用,还得操练一段时间,得先带他们杀野猪见见血,练稳了心性才能下山干大事。”

宋凤林蹙眉。“若是被燕国边防发现,此事败露……”

刘湛坚定道:“不会败露,若是败露了留给燕人的只有尸体。”

宋凤林只觉得无法思考,刘湛胆子也太大了。

刘湛笑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燕国正攻打苍霞平原,像齐云山脚这样的边陲之地必定没有重兵看守,我只劫粮不害人性命,在这个节骨眼地方官必定不敢节外生枝将山匪劫粮这样的小事通报上峰。”

宋凤林仔细一想又不得不佩服刘湛,他把北疆形势看得透彻入微。

刘湛认真道:“此事我只告诉了你,你若来便做我的军师,若不来我也不勉强。”

事后回想宋凤林当真是好笑又好气,刘湛凭什么认为他会陪他落草为寇?

第22章 征兵

刘湛这次回家沐休还带了曹壮李小连张小满,他让三人在村中发散征兵的消息,第二天刘家门口被乡亲们围了里外三层,不时有人大着胆子上前来问。

“刘百户麾下可还要人?我家小子曾经跟着大人习武,就在村口晒谷场。”

“我家小子也是。”

“我家小子虽然没跟过大人习武,但是长得十分壮实。”妇人把自己黑瘦的儿子推了出来,少年腼腆得头也不敢抬。

李小连瞧着这小子瘦是瘦了点不过确实够高够板实。“一会等我大哥出来拿主意,你们谁有意从军可以在这等着。”

曹壮也说:“咱们营中确实缺人,但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营。”

四周乡亲连连称是,最早跟着刘湛上山的少年们每月都能稍回来腊肉,加上每月还有军中粮饷,入比种地好得多,像那韦成贵家一家九口人只有四亩地吃都吃不饱,自从跟了刘湛一家人吃饱不说还有余钱买了新衣简直不可思议。

眼看越来越多乡亲带着自家小子往刘家门口来,刘湛终于出来了,看到屋前这阵仗也是愣了愣。

曹壮忙道:“头儿,他们都是周边村的乡亲,想推荐自家小子从军。”

这时宋凤林也出来了正好听到曹壮的话打趣道。“刘百户可算是威名远扬了。”

没想到一向淡泊的宋凤林也有幽默的时候,刘湛忍不住笑。“既然如此那就上来给我瞧瞧吧,若是好苗子便带走。”

“谢百户!谢百户!”四周乡亲立即骚动起来都推搡着要挤到刘湛跟前。

“都往后退,乱哄哄的做什么。”曹壮大吼一声,立即把所有人都镇住了。

李小连也大声呵斥。“都往后站,若是挤了百户你们家小子也不用来报名了!”

在两人一左一右的逼视下,乡亲们自觉地后退数步。

刘湛道:“凡符合以下条件者皆可入营,其一,年龄一十六岁至二十五岁,其二,身高七尺以上可举百斤大石,其三,必须为附近十里八乡土生土长的人,且需要父母或亲人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