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流放三千里 第89节

宋凤林点头,转身出去安排,待他再回来刘湛已经出门了,桌上那碗稻糠粗粮粥吃得干干净净。

活不下去一切都没有意义,唯有活下去才能盼到好日子。

岑州六县每个乡都有赈灾点派发稻糠粗粮粥,多的是一家老小前来求粥。

“稻糠比吃树皮要好,树皮吃多了没力气不说还容易胀死,快些吃吧,吃了下田去,熬到地里种出粮食就好了。”老者唠唠叨叨的带着几个年轻人。

他们村遭雪崩全毁了,人能活着已是万幸,只要人还在就有盼头。

三四月同时也是春耕,稻田要育苗,毁坏的梯田要修,一年之计在于春,百姓也没有时间伤怀,很快各地田间地头都是百姓忙碌的身影。

“稻种自然是要借的,否则百姓只能跟豪强借粮,借一还十,利滚利,到了秋还不够还债。”宋凤林打细算,把库存的粮食都用在实处。

救灾的事情告一段落刘湛便闲下来了,每日的跟着宋凤林打下手,内务这块他还真是帮不上忙。

“只要熬过头两个月就好了,到了六七月山货也多,采来或吃或卖都有出路。”宋凤林知道刘湛着急,但是民生急不来,休养生息也需要时间。

“三年。”刘湛道。“三年后,咱们齐云山一定能发展起来。”

宋凤林点头。

三年确实足够了。

第69章 三年后

三年后。

汉中。

每月初一十五,大楚与西夏的边界子午关外有互市,十年前大楚与西夏交战互市停了几年,直到去年方恢复贸易。

这几年西夏并不好过,一是连年大旱民生凋敝,二是西戎诸部侵扰连年战乱。

连翻打击之下西夏国力大不如前,西夏王为了缓解国内粮食危机不得不向大楚低头。

最终西夏王奉大楚为上国,归还当年侵占的三座城池中的幽州城,而大楚则赐给西夏王数十万石粮食还有牛羊无数,同时开放互市允许两国百姓互通来往。

且不论用粮食赎回幽州是赚是亏,重开互市对大楚百利而无一害,光是互市监一年的税赋入便抵得上一州之地的税赋总和。

天方蒙蒙亮子午关外的互市便已人头攒动,猪马牛羊粮食布匹陶器玉器应有尽有。

互市没有门槛,任何百姓想要做买卖只需要到互市监登记。

先按自己货物的底价十税一先上缴税金,之后拿了令牌在空地把帐篷一拉就能做买卖,至于赚多赚少端看个人本事。

人流攒动之中,两名样貌出众的青年尤为显眼,一人面相英武,如岩上劲松萧萧肃肃,一人风姿特秀,如玉石泉引清冷殊异。

七名高壮护卫替两人隔开人流,不疾不徐的往互市深处走去。

“我听说这次互市来了一批上好的燕马,还有一批数量众多的奴隶,我自己来的话一准又被胡人坑了,这不得带着你呢。”

刘湛上个月才买了一百多匹燕马自知理亏,一路上殷勤的一会给扇风一会给遮阳侍候得十分周到。

宋凤林目不斜视,对两边的摊贩卖些什么并不感兴趣,加之胡人身上味道重,宋凤林不想多待。

去年互市刚开时为了让刘记商行尽快在互市立足,他和刘湛来过一次亲自督办买卖。

如今刘记商行已经是互市里有名的大商行,并有掌柜常驻在此主持买卖,掌柜是个得力的一直没让宋凤林操过心。

刘湛一路上对燕马赞不绝口,滔滔不绝的说着燕马的好,听说这次来了三百匹,刘湛那是魂牵梦系,好说歹说才劝得动自家财神爷走这一趟。

这三年多来刘湛不遗余力组建骑兵,买燕马制作装备研发武器等等所甚巨,一切开销全靠宋凤林经营的产业支持。

刘湛这败家的自然得把宋凤林侍候好了。

到了互市买卖畜生的围场,刘湛终于见到了那批燕马。

马确实是上等的燕马,在汉中互市出现的燕马多为鲜卑胡人与燕兵在边界摩擦抢掠而来。

一次出现超过上百匹都十分少见,这两年刘湛派人蹲守互市一共才买到不超过两千匹燕马。

卖燕马的人果然是鲜卑胡人,谢掌柜略懂各族胡语,几番交谈拉扯最终敲定了一个价格。

鲜卑胡人不要金银只要粮食布匹,正好刘记商行从南方了一批布匹,加上仓库里的屯粮足够换取这三百匹马。

宋凤林听到成交价却摇头,他伸出手打了个鲜卑胡人能看懂的数字手势。“减三成。”

那鲜卑胡人脸色大变。

宋凤林依旧云淡风轻,他对谢掌柜道:“告诉他,整个互市只有我们有能力一次性买下他所有马,也只有我们敢买他的马。”

虽说大楚并没有明令禁止民间交易马匹,但是超过一定数量被发现,官府扣与不扣就是一念之间。

宋凤林没有说大话,整整三百匹燕马,除了刘湛谁能带出汉中?

只是一下子压下三成那胡人会不会翻脸不卖了?

却见那鲜卑胡人虽然满脸不高兴但是没有马上拒绝,他转身进入不远处的帐篷,一会之后他回来说了底价。

谢掌柜恭敬道:“宋先生,他说这个价全部要粮食不要布匹,而且马上就要。”

“可以。”宋凤林眼中带笑。

谢掌柜立即下去安排,这价格当真是太便宜了!

要知道十几二十匹燕马的单价是这个单价的两倍,对方也是知道一下子要卖三百匹马有些困难这才一开始就放出了比市价低的价格,怎想来了个狠的直接又压了三成。

但是早些卖完早些返回漠北去还能再跟燕人抢一轮,总比在这里耗上一两个月强,因此那鲜卑胡人首领明知价格很低依然答应了。

刘湛笑嘻嘻的搂上宋凤林的肩膀在他耳旁小声道:“夫人,为夫对你的钦佩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宋凤林没好气。“又说胡话。”

刘湛心情极好的立即安排随行的李福田清点马匹,确认无误之后,谢掌柜让伙计运来粮食。

双方当面市货,未夜长梦多刘湛让李福田立即带上马匹离开汉中。

赶着这么多匹马从汉中回齐云山路上紧赶慢赶也要十天半月,李福田不敢怠慢,立即点了数十个士兵带了马匹上路。

心头大石终于落地,刘湛便放宽了心带着宋凤林闲逛。

“来都来了,一起去看看奴隶吧。”刘湛提议道。

谢掌柜也道:“小的今天还没到奴隶围场去看过,前几日听说今天会有楚人,我准备好了市换的货物就等着这批人到。”

汉中边境常年战乱,有西戎胡人和西夏胡人鲜卑胡人掠了楚人回去当奴隶,这些奴隶在胡人眼里跟畜生无异,家里揭不开锅时便会当货物贩卖。

刘湛宋凤林一行人离了马市往市换奴隶的围场走去。

远远的便看到围场里蹲满了奴隶,只见那些奴隶衣衫褴褛浑身脏污得瞧不出模样,几人一串像牲口一样被串在一起。

谢掌柜显然是奴隶围场的老熟人了,那些胡人一看到谢掌柜便热情的迎上来,说些什么刘湛和宋凤林也听不懂,不过无外乎就是兜售奴隶。

其中一名略懂中原话的胡人挤上前来。“上次跟您约定好的中原奴隶到了,您要来看看吗?”

自从刘记商行固定在互市里买楚人,那些中原奴隶便成了胡商眼中的香饽饽,往日打伤打残都随胡商的心情,如今生怕这些中原奴隶伤了死了折了价钱。

刘湛一行人跟着那胡商来到他的帐篷外,约几十名奴隶被栓在一起,那些楚人瘦骨嶙峋神情麻木,有白发老者也有刚出生的婴孩。

那胡商向谢掌柜出了个数,自得意满道:“还是按老规矩,六十岁以上的奴隶不算钱,这次这批中原人是我走遍了大漠好不容易来的,别的商人都没有我有诚信。”

“还说按老规矩,你这价钱分明比上一次高出两成。”谢掌柜十分不满。

这些胡商惯是出尔反尔最没诚信,但是他们却觉得坐地起价乃理所当然。

“这次的奴隶青壮特别多,而且我都按您的意思好吃好喝的养着,您看看一个奴隶都没有受伤生病,我也是花了功夫的呀。”

“之前我与你承诺的是这个数。”谢掌柜比了一个数。“如今你狮子大开口就别怪我毁约了。”

胡商一听立即有些急了。“你若不买,我来这么多中原奴隶可怎么处置啊。”

中原奴隶没有胡人奴隶或者昆仑奴壮实耐劳,在奴隶市场一直很难出手,也就是刘记商行开始中原奴隶这才抬高了价格。

这两年价格一涨再涨,宋凤林也不可能不计成本的回楚人。

谢掌柜看了眼宋凤林的表情立即心里有数了,他咬定这个价不松口。“就是这个数一分都不能多,你若不卖我这就走。”

“不不不。”胡商忙拦住谢掌柜,他确实是存了小心思见谢掌柜每次都很爽快便想趁机抬价,若谢掌柜真的不买他就亏大了。

“就这个数,就这个数。”

最终七十八名中原奴隶被带回刘记商行的驻点。

刘记商行驻点后有一片空院,解救回来的楚人都统一集中在这里先洗漱更衣再吃饭。

院子里那几名妇人早就见惯不怪,十分利落熟练的开始安排这些人。

“来来,井里有水,你们打些水来先清洗自己,洗完了到我这来领衣裳,领了衣裳再到那头去吃饭,食物管饱不用争抢!”

“你们啊好日子要来了,都不用怕啊,咱们这是解救你们呐,买你们回来是当佃户去的,有田有房住还给上户籍,往后就安心过日子吧。”

“都洗干净一点,把晦气都洗了。”

“吃饱了可以去后面那屋休息,你们千万别动那歪心思想着逃跑,你们都是黑户,逃了能干啥去?”

“明日都听从安排,自会有人带你们到落户的地方去安顿,户籍也会一并办理,从此就能当上良民了。”

“什么,我哄骗你?哈哈,我王大娘在这洒扫两年了,手里不知道接送过多少像你们这样的奴隶,我骗你至于吗?”

“回了大楚你们的日子再苦还能苦得过在漠北当奴隶吗?是不是这个理?”

奴隶们被几名大娘安排得明明白白,该解释的话也一并解释了,洗干净又换上衣裳这些人才终于有了人模样,慢慢的都开始相信他们确实被解救了。

此时宋凤林在账房里看账,刘湛坐在一旁喝茶陪着。

齐云山上出产的稻米药材在互市很受欢迎,尤其是稻米,齐云山上的稻米品种与中原不同稻米颗粒大且黏糯比较抗饿。

刘记商行垄断了岑州六县的稻米购,每年光是稻米买卖这里面的差价就是一笔巨大的入。

当然宋凤林给百姓的购价很公道,不会像以前那些奸商随便压价。

除此之外刘记商行从中原运来的布匹丝绸也有不错的益。

这些布匹丝绸大多来自泗阳林氏旗下的布庄,质量上乘广受胡商好评,连带着林氏旗下的布庄也越做越大。

宋凤林合上账册。“不错,这些日子辛苦你了。”

谢掌柜忙道不敢当,他们这些做到一把手掌柜的都能分一些红利,把分行经营好也是为了他们自己。

事情已经办妥,两人也准备启程返回齐云山。

就在这时地面忽然震动起来,刘湛刷地站起脸色一沉,经历过战场上千军万马的老兵都知道,这不是什么地动分明是数量众多的马匹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