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流放三千里 第112节

夜里,将军府掌了灯,宋凤林依旧带着闻青山路长全等几名文官在算账。

这些日子容安置流民可谓是花钱如流水,粥棚每日发放的粗粮粥和粗粮饼都掺了磨细的稻糠以降低成本,可即便是这样,银子依然像泼水一样的支出。

征兵给了二两抚恤银子不能少,流民入户给的稻种更加不能少,征上来的士兵也得配装备,都是钱啊。

幸亏去年抄了陈氏一族得了不少银子和粮食,否则周转会更加困难。

“把陈氏那几处宅子挂牌卖了吧。”宋凤林拿了主意。

“不能就这样用银子去买粮食,刘成,你先到汉中去跟胡商低价买了货,再跟中原到汉中来的大商队市换粮食。”

刘成马上明白了宋凤林的用意,如此利润套利润,他就能用最少的银子换回更多的粗粮。

一旁,刘湛安静的喝茶陪着,听到这里也是十分佩服。

北疆这烂摊子,也只有宋凤林有办法盘活,换是谁胆敢容这样多的流民,还能有条不紊的安置妥当?

这些日子刘湛可是亲自鞍前马后的侍候,夜里也不敢胡乱折腾。

“光是施粥治标不治本,得让这些流民能尽快自力更生。”宋凤林笔下刷刷的写。

“让刘记商行提高山珍的购价,鼓励流民闲时进山采摘,往后可以逐步在粥饼里多掺稻糠,得有人好吃懒做。”

多掺稻糠听起来残忍,但是唯有这样真正的饿肚子的人才会去吃,从而减少流民的惰性。

粥棚的存在只是预防有人饿死,并非让这些人不知进取。

闻青山十分赞同。“马上就到夏季了,正是山货最多的季节,野菜随处可摘,只要一个晚上就有新的长出来不愁没有。”

当年刘家也是靠着这些野菜才渡过了最艰难的第一年,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因此很明白在齐云山靠山吃山的道理。

只要熬到秋能起来第一批粮食便能熬出头,新田税两年,只要勤劳肯干,肉眼可见的能盼来好日子。

在激励的政策和严厉的要求下,落户的流民都有序的开始了新的生活。

芙蓉坪顶上这样大的动静,自然瞒不住驻扎在给阳关的周随,关注了这么久,周随也瞧出点端倪。

“绝对不能任由他壮大!”周随咬牙切齿,他可是还记得被赶出晋阳的仇。

一方面周随赶紧去信告诉周澶,一方面他暗中派出刺头混入流民中捣乱,手段虽然拙劣,却十分有效。

“禀告将军!渡口那边的流民闹起来了。”事情很快通报到刘湛那。

这样的小事自然不必打扰宋先生,正好这段时间不用打仗,刘将军正闲着。

“去瞧瞧吧。”刘湛冷笑。

此时的粥棚外一片混乱,几个带头的在那里叫嚣鼓动。

“这些粥里尽是沙子,掺了糠就罢了,这是不把我们当人啊!”

“齐云将军掌着齐云山,日进斗金,怎么连这点粥也舍不得,实在小家子气!”

“就是,要施粥又不舍得银子。”

“我看齐云将军也不过如此。”

那些带头闹事的刺头彼此抬轿,说得是兴高采烈,曹鸣带着士兵想直接把人拿了,但是又碍于流民众多,怕激起民愤,坏了刘湛和宋凤林的贤名。

刘湛带着一队侍卫打马而来,远远的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怎么的,饼子任吃都堵不住你们的嘴?”刘将军漫不经心的声音插了进来。

想象之中和真正面对刘湛还是有很大区别,北军营里传言的刘湛年轻心傲不知天高地厚。

然而亲眼所见的刘湛,英挺邪肆威势逼人,那双黑得过分的眼眸看他们就像看蝼蚁。

“抓起来。”刘湛下令。

曹鸣等的就是这句话,士兵立即一拥而上将那几个带头挑事的倒剪双手压在地上。

“杀人了!齐云将军要杀流民了!”

“救命啊!杀人了!!”

刘湛无视这些人的鬼哭狼嚎。“扒了他们的衣服。”

立即有士兵上前将这些人身上本就稀烂的衣服扯下来,霎时间一具具壮的身体暴露在大家眼前。

壮成这样,这是哪门子的流民?

刘湛也不着急点破,他扫视在场的流民,目光所及之处,流民纷纷低头避让。

“有谁认得这些人是什么时候混进来的,本将军赏银十两。”

流民间立即议论纷纷,未几有一青年壮着胆子站出来。“小民认得……他们是在对岸码头混入我们的队伍。”

有刺头立即大声反驳。“你胡说!我们一起与你们一起,人这么多,你怎么知道没我们!”

那青年胆子不小。“我的队伍从中原京畿一带北上,一开始只有数十人,之后我沿途容流民一同北上,进入北疆之时已有上千人,我乃队伍领队,自然认得人!”

没想到区区流民居然还有领队,那些刺头一时哑了声,支支吾吾反驳不出来,最后只能梗着脖子一口咬定他们就是一起的。

那青年朝刘湛作揖。“他们身强力壮根本不像流民,我们从一开始就提防着这些人,生怕他们是人贩子,要把妇女孩童骗去卖了。”

难怪四周流民虽多也纷乱,却没有多少人被鼓动起来。

谁说百姓愚钝?

“你叫什么名字?”刘湛问。

“小民李继业。”青年又作揖。

“可有功名?”刘湛拍了拍有些躁动的黑马安抚。

李继业低头。“小民有举人功名。”

难怪能率领一支上千人的流民队伍,倒是个人才,刘湛已经有了主意。

“本将军麾下正缺人,你可愿意当乡长管着这些百姓?”

四周流民立即哗然,李继业还没来得及反应,这些被他带领北上的流民已经纷纷下跪叩谢刘湛。

李继业眼眶通红忙也下跪叩谢刘湛。

大楚行户籍制,离了原籍又没路引官引,哪怕身有功名也无法在他乡立足,陈继业因燕贼家破人亡,颠沛流离,却不曾想到自己还有这个缘法。

安抚下流民,刘湛把目光重新落在这些人身上。

“说吧,你们可是人贩子?”刘湛故意这么问,他心知肚明这些人十有八九是北军那边派来闹事的军汉。

突然被扣上了人贩子的罪名,这些军汉都愣了。

刘湛压根没想过要把他们身份挑明,人贩子这事给了他灵感,屈打成招这事刘将军还没干过,今天就来试试看当恶人爽快不爽快。

“来人,把这些人贩子绑起来上军棍,打到他们认罪为止。”刘湛似笑非笑,眼中都是残忍。

当天,刘将军在渡口捉拿了几个人贩子的事情立即在流民中传开,大家纷纷警告家中孩童,近来有人贩子出没切莫外出。

至于那几个人贩子的尸体被悬挂于渡口远处的堤坝上,以警示那些意图拐卖女童妇女,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第86章 野望

派人去捣乱行不通,周随是又气又急,只能寄希望于周澶能将刘湛拿下。

到北疆来信,知道了刘湛正在招兵买马,周澶立即召集麾下议事。

沛公离跟随周澶回京,水涨船高,如今已经是五品京官任吏部侍郎,如何谋划北疆他最有发言权。

“你出个主意,不能再让刘湛肆无忌惮的发展。”周澶冷硬道。

沛公离心中早有对策,他合上信。“或可请陛下下旨回刘湛都督齐云山之权,如此一劳永逸。”

周澶沉思,自新帝登基至今已有五个月,他先后灭了陈氏吕氏,之后便蛰伏起来未有动作。

原是不想太过得日后被史官口诛笔伐,但是周澶忍不了,他眼里掺不下一颗沙子,北疆还是要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放心。

次日早朝,周澶授意御史参刘湛拥兵自重,周氏阵营群起攻之逼文帝回刘湛都督齐云山的权力。

群臣之激愤,仿佛刘湛已经叛国了。

文帝紧紧捏着龙椅上的龙头,心中又恼又怒,但他不敢直视周澶,也不敢反驳。

想起方寿亭教他的应对策略,文帝闭紧了嘴巴沉默。

目的没有达成,周氏势力怎肯善罢甘休,话语间已经有几分逼迫的意味。

就在文帝要撑不住时。

“可笑!”大司马方寿亭冷哼一声嘲讽。“大丞相给人定罪全凭一张嘴吗?”

先帝驾崩后,一直不参与早朝的大司马突然恢复每日早朝,大司马不参与朝政,但他能谏言。

“三品的封疆大吏,边境藩军,你说撤便撤,那齐云将军麾下有百万百姓数万兵,若是反了,大丞相是不是以死谢罪?”

群臣忌惮周澶,方寿亭可不惧他。

不说京郊的十万禁军,就方寿亭四朝大司马的威望,满朝文武谁不敬他三分,方寿亭一开口,群臣立即了声没有一人敢顶撞。

方寿亭本想着余生就替大楚守卫京城,死后陪葬皇陵,他本无意插手朝堂事端,是周澶触了他的底线!

一个弑君佞臣执掌朝堂权柄,若他不站出来,搞不好这天子就要改姓周了!

周澶脸色铁青,他看向群臣,个个低着头没有一人敢与他对视。

想要拿刘湛,确实得要有证据,要有服众的罪名。

当年老丞相执掌朝堂,也强势也独断,但是周澶做事未过于蛮横,全凭一己之私想怎样就怎样。

如今朝堂有大司马立在那,自然不会如了他的意。

早朝说不通,下了朝周澶便去逼文帝,不管周澶说些什么,文帝就是沉默仿佛哑巴。

文帝心中是有恨的,但他也惧怕周澶,知道这人急了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玉玺就在眼前,若是周澶夺走盖印,文帝也不会阻止。

但是周澶不敢,方寿亭虎视眈眈,就等着他僭越好名正言顺的将他拿下,周澶不能再像从前对待睿王那样对待现在的文帝。

文帝不答应,周澶就没辙。

“陛下!臣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您!”周澶气急败坏,觉得文帝由始至终都不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