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流放三千里 第145节

此时给阳关城门外,从晋阳运粮的队伍正好到达,宋凤林准备了足够半年用度的军粮,还有各种军资军备都在陆续发往给阳关。

郭东虎率一万骑兵每日都在给阳关附近跑马,谨防着燕军趁机偷袭。

齐云军这样大的动静,燕军不可能不知道,令刘湛意外的是,驻扎在范阳栎阳两关的燕军主力一直没有动作。

之后日子平静无波,北疆的初雪如期而至。

将军府议事堂里烧着炭盆,诸将刚开完会离开,北风呼呼的掀着帘子,不时有雪花从厚重的布帘子下面吹进来。

“难怪今年燕军没有南下用兵。”刘湛冷笑着放下手中的密信。

宋凤林捧着茶盏暖手。“斥候怎么说?”

“西戎灭了西夏之后占据漠北,又往东进抢了鲜卑胡人的草场,鲜卑胡人被驱赶进入燕国的草场,这不燕王忙着跟鲜卑胡人开战无暇顾及苍霞平原。”

刘湛站起来走到北疆舆图前,他比划着鲜卑胡人和燕国开战的区域,那里正是齐云山通天关西北方向约数百里之地。

这样一比划宋凤林便一目了然。“西戎灭夏,这西北漠北的格局都受了影响。”

刘湛负手而立。“西夏被灭鲜卑胡人被驱逐,西戎占着辽阔的西域和漠北,我原以为西戎之主会迫不及待的南下占据汉中,如今看来倒是低估他了,西戎之主所图不小。”

西戎全盘接了西夏,西夏的冶金技术不比燕国差,若是西戎改良了武器装备,这一支军队便十分可怕了。

宋凤林全神贯注的看着舆图。“西戎强大威胁周边诸国,不过目前形势于我们有利。”

刘湛点头。“鲜卑胡人与燕人的草场之争,鲜卑胡人没有栖身之所,他们想要维持族群只有在极北这片草场赢得一席之地,除非燕国让步割让草场,否则只会连年起纷争。”

说罢刘湛看着舆图沉吟不语,宋凤林也不再追问。

手中的茶凉了,宋凤林起身到炭炉前换上热茶,刘湛对着舆图想得入神。

忽然刘湛想通了什么。“夫人,你看。”

宋凤林立即放下茶盏过去。

“燕国目前战线分布南北,最南边是苍霞平原,最北边是与漠北交界的那边草场。”刘湛越想越兴奋,他双目炯炯有神的看向宋凤林。

“你猜,如果我们在此时往燕国腹地烧一把火,燕国会如何?”

宋凤林立即的明白了刘湛的意思,他那好看的凤眼里也有着兴奋的光芒。“如此一来燕国腹背受敌必定要做出取舍。”

“没错!”刘湛来到沙盘前推演。

“明年开春,待燕国再次与鲜卑胡人开战,我们的骑兵从通天关北上直捣燕国腹地,同时,在苍霞平原这里安排八万兵攻打范阳关。”

刘湛用兵向来大胆,此策南北同时开战,于齐云军而言是一次考验。

沉吟思考片刻宋凤林才道:“想拿下范阳关只能慢慢消磨,一边围城一边攻城持久对峙,快则一个月慢则三五个月。”

范阳关跟给阳关的大小形制一样,同样的城墙高耸,易守难攻。

刘湛眼中有着赞赏。“我们的骑兵深入燕国腹地便是为了迫使燕王分兵,只要燕王没有多余的兵力注入苍霞平原,我们磨也能把范阳关磨下来。”

“此策可行。”宋凤林点头,又问。“你打算派谁率领骑兵深入燕国腹地?”

刘湛不假思索。“我亲自率领。”

这个回答也在宋凤林的意料之中,曹壮李小连到底还是差些火候,孤军深入敌国腹地,需要极为敏锐的军事判断,稍有不慎便满盘皆输。

除了刘湛目前齐云军还没有一个将领有这个能力。

还有攻打范阳关一战同样重要,不能有半点闪失。

宋凤林压下心中各种担心的情绪,他平静的看着刘湛。“你去吧,苍霞平原还有我,范阳关这一战我会亲自到前线督军,必不会让你失望。”

刘湛本想主动开口请他督战,正犹豫不决时,没想到宋凤林主动提出。

这个计策里刘湛最不放心就是攻打范阳关这一个环节。

不是齐云军诸将离了刘湛便不行,而是此战是持久战,刘湛担心的是诸将的心态会不会在日复一日的围城战中崩缺。

有了宋凤林亲自督军,他最后一丝顾虑也消除了。

刘湛双手扶着宋凤林的肩膀,眼中有着彼此心照不宣的信赖。

第107章 一将功成

一个冬季转瞬即逝。

三月开春,气候比山上暖和一些的苍霞平原最早开始犁地春耕。

刘湛计划夏初伐燕,齐云军上下笼罩着紧张的备战氛围,每一日都可以看到齐云军骑兵在给阳关到晋阳城之间的那一片荒野上跑马,排演着各种阵型。

这样大的动静自然瞒不住燕军,齐云军异动的消息很快传递回王庭。

“齐云军的目的昭然若揭,恳请燕王派兵南下支援!”

王座上曾经意气风发的燕王此时满脸阴鸷。“本王去哪里给你调兵?”

燕王一句话把占据范阳关的乌干察部首领给噎住了。

“大王这是何意?”乌干察部首领脸色难看到了极点,恼怒道。“我们乌干察部为大王开疆扩土死了多少勇士,如今我们有难,大王这是不管了?”

鲜卑胡人侵入燕国草场,入冬前打了一仗赶不走,今年开春肯定还要再打一仗。

因为鲜卑胡人的到来燕王已经颜面尽失,此时南边苍霞平原又说要增兵,燕国上下就这么些兵,燕王根本顾不过来。

这些部落首领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其实他们手里都有后备的兵力,总想着让燕王派兵支援好保存自己的实力,燕王没那个心思跟他打哑谜,直截了当就拒了。

“本王的意思是,那是你的城池,你们乌干察部自己想办法守!”

乌干察部首领震惊。“南下伐楚前老燕王可是承诺我等会共同守城。”

“那你去问老燕王要兵,何必问本王!”燕王不欲多说拂袖离去。

其他来要兵的首领也同样吃了闭门羹。

燕王手中有十万兵,这是王军,各部落首领也有自己的部落私军,有些大部落最鼎盛时拥有超过十万兵力,例如耶律龙吉。

自从齐云军歼灭了耶律龙吉的十万兵马,耶律龙吉便沦为八大部落的末流,数年时间也恢复不了元气。

这一切各部落首领都看在眼里,谁也不想步耶律龙吉的后尘。

乌干察部首领面如锅底,如今范阳关就是一个烫手山芋,丢了又舍不得,想要守住又得伤筋动骨。

五月,燕国内部还在争执派兵的事,齐云军前锋已经到达范阳关外。

李小连率领三万步兵围困范阳关,姜长林率一万陌刀骑兵在范阳关外警戒,余下四万兵力留守羊背坳中军大营,随时支援。

宋凤林一身湛蓝儒服稳坐在范阳关外的临时中军大帐督军。

“传我军令,围而不攻,士兵两班倒,就地扎营轮替休息。”

齐云军的到来令范阳关内的燕军如临大敌,乌干察部首领的二儿子急得团团转。

“我父亲怎么还没有消息传回来,现在敌军围城我们的人也出不去了,这可怎么办!”

“二公子请放心,首领一定会带兵来援,我们只需要固守即可。”副将不见丝毫慌乱。“我们的粮草能吃两个月,足够援兵赶来了。”

乌干察部的二公子勉强稳住了心神。

头七天齐云军只围不攻,一开始燕军守军每日严阵以待,到了后面也渐渐放宽了心,觉得齐云军应该只是装腔作势。

就在第八天,宋凤林下了第二道军令。

“神机营入夜后准备攻城。”

刘湛把驾驶投石机和弩床的营队命名为神机营,定为技术兵种,又将投石机和弩床经过丰富和改良。

如今投石机不仅仅是投石头那么简单,很快燕军就见识到了齐云军的“生化武器”。

入夜之后,数百台投石机和弩床被架设在范阳关两个城门前,盾兵和长枪兵戒备,士兵举着火把,有马车拉来一车接一车的瓦罐。

夜里漆黑一片,火把的亮光星星点点也不足以让燕军看清齐云军的动作。

只见神机营响起了哨子声,这是齐云军独有的联络信号。

士兵开始装填瓦罐,在发射的前一刻点燃瓦罐口的封布,在范阳关远远望出去,只见众多星星点点的火光呈抛物线投来。

“散开!注意躲避!”

燕兵纷纷抱头躲藏。

然后在所有人震惊的目光中,那些火光有的越过了城墙有的落在城门楼上,碰一声炸开,顿时燃起了一片火光,并有刺鼻的味道伴着黑烟传出。

一时范阳关内惊呼声咳嗽声喊救火声乱作一团。

这是火油加火石灰混合制成的新型火油罐,不仅能迅速引燃一切可燃物,还伴有刺鼻浓烟。

宋凤林沉着下令。“今晚每个时辰投五百罐,直到天亮。”

下完命令宋凤林便到屏风后面的床榻休息,天亮之后齐云军开始换岗,宋凤林也神饱满的走出中账遥望范阳关。

范阳关里的燕军一个晚上都忙着救火扑火,黑烟弥漫久久不散,可把关中守军折腾得够呛。

“命步兵营叫阵,骑兵绕城,每两个时辰让弩床手乱射一轮。”宋凤林下完命令返回中账开始批阅晋阳送来的文书。

到了夜里宋凤林又下令。“每个时辰投五百罐,直到天亮。”

到了白天又下令叫阵绕城,如此反复持续把范阳关上下折腾得疲惫不堪。

乌干察部的二公子连日来没睡过一个好觉,但是慢慢也习惯了这种节奏,如果齐云军来来去去只有这些招数,顶多也只是疲惫一些罢了。

就在范阳关上下都以为齐云军只是佯攻的时候,这一天夜里宋凤林下令。“重甲盾兵组成盾墙掩护攻城桩撞门。”

齐云军里响起了战鼓之声。

范阳关燕军立即如临大敌。

“敌兵攻城!!弓箭手立即就位!!投石!浇火油!!”

在鼓点声中,齐云军的重甲盾兵如墙般推进,箭雨落在盾牌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却不能穿透。

又有投石机投来飞石砸在盾牌上,一身重甲的盾兵死死顶住,石头竟在盾牌上滚过,有人被石头正中盾牌震得胸腔气血翻涌,也死死顶着没有倒下。

两台攻城桩在盾兵的掩护下到达城门,碰碰的撞门声响彻夜空。

燕军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立即浇下火油。

“行了,撤回来。”宋凤林没有恋战,见差不多便兵。

撤回来的伤兵立即被抬下去救治,有伤重的立即带回中军大营,那里有医官带着大夫时刻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