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农女致富:捡个相公来种田 第四十五章改革开放

第二项政策是,裁员。

周府总共就三个小姐,一个老爷,如礼一走就剩下宣阳义阳两个,而丫鬟婆子家丁等下人们竟然有四十多个。

而且这其中闲散,偷懒的人居多,一找着机会就偷安,本来就是,这么多下人,主子就几个,哪管的过来。

周府靠着衣服店挣的钱来养活这么多张嘴,准时费劲。

如礼走了,带走了两个丫鬟,云烟出阁了,叠翠轩上还有五个丫鬟。

宣阳义阳处丫鬟本就不多,主要是负责干活的婆子多,周府这么大地方,天天打扫是挺废人力的。

好在楼拆了,就用不着那么多人天天打扫了。

苏丹宁知自己是外人,不好随便裁减,何况很多婆子都是在周府侍奉了一辈子了,年纪也大了,现在把人打发走着实不近人情。

如礼特地跟宣阳商量了下,宣阳以前就是负责这些内务的,她当然知道管理这么多下人的痛苦,尤其是这些婆子,仗着自己年老和辈分,不听主子的话,活儿全给小丫鬟干,这种例子有的是。

宣阳也赞成裁减些人。

最终,二人达成了共识,每个婆子给五两银子“退休金”还有二两银子的盘缠,送她们回家。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比一般府上的待遇好多了。

婆子们听后当然都不乐意,虽然数目可观,可花完了就是完了,若是一直待在周府,天天不用怎么干活还有饭吃有月钱,何乐而不为呢?

众婆子们抗议,不愿离去,有苦口婆心说在这待了一辈子了,不忍心离去的;有不满苏丹宁一个外人作虎作威,在这里干扰周府家事的;还有人觉得这么点银子太少了,想多要点钱的;还有膝下无子女,回去没人养的空巢老人等等等等。

吵的苏丹宁脑子都快炸了,梨花厅上到处是婆子们吵闹的声音。

宣阳这里刚睡过午觉,过来梨花厅看看进展,没想到一进来就看到这副乱哄哄的场面。

婆子们团团围住坐在桌前的苏丹宁,各个诉说自己生活的不易,请求苏丹宁别赶她们走。

“吵什么呢!”宣阳大喊道。

众人见二小姐来了,忙都闭了嘴。

宣阳将手里的茶递给丫鬟,怒斥道:“一些个下人在这里欺负主子?还有没有规矩了!”

众婆子们都低着头不好说话,她们都知二小姐的脾性,此时还是乖乖听着就行。

宣阳坐了下来,说道:“除了王奶奶和李奶奶,其他人,都走!”

一个婆子小声说道:“我们都没家啦,能回哪?”

“就是……”其他几个婆子附和道。

“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拿着钱,不干活,好吃懒做,一有机会就吃酒斗牌,光我上夜都能遇上几次,真是好大的胆子!”

几个婆子不说话了,这都是事实,她们也无从反驳。

最终,宣阳又给她们加了三两银子,十个婆子每人拿着十银子走了,留下了五个婆子在府上。

接下来就是裁丫鬟了,苏丹宁本以为丫鬟们都年纪小,有机会走肯定是争着要走,毕竟,谁愿意天天当丫鬟低声下气地服侍别人呢?

苏丹宁决定每人给五两银子,并让他们联系爹娘来接人,没想到丫鬟们多半也不想走。

有的是孤儿,根本无父无母;有的则说父母是在,可是就算跟着回去了转手也会又卖给其他人,女儿留着只是拖累;还有的是待久了不舍离去的等等等等。

苏丹宁头又大了,她跟这些丫鬟们关系都不错,怎么开的了口呢?

宣阳也不好开口,这其中有四个还是她的丫鬟嘞,怎么忍心赶人家走?

最终,只有三个丫鬟带上钱被父母接走了,还剩下十七八个,除掉宣阳义阳各四个,还有十个丫鬟不知怎么分配。

老爷去淮南探亲还带了三个丫鬟五个家丁的,回来又该怎么办,还得多减点人才是。

想了许久,苏丹宁终于想出了个简易的分配方法。

苏丹宁特意请来工人,将周府原本的小池塘扩大,人工种湖,造了个更大的池塘出来。

又将丫鬟们除去服侍主子的都叫来,让她们分工打理,跟随苏丹宁一起种田。

一共六个丫鬟,各司各业,一个负责修竹,两个负责栽花种菜,两个负责牲畜的喂养,还有两个负责收成。

苏丹宁每早晚各来检查一次,因为她们六个人负责这片田地,离厨房又近,所以做饭的任务也交给了她们。

接下来就是家丁的裁减了,一共十个家丁,苏丹宁只想留一半。

家丁们倒是没有太多的留恋,何况苏丹宁每人五两银子够他们两个月的吃穿用度了,这期间,再去重新找份工作也够了。

说不定还能乘兴报个团,出去旅个游啥的。

更甚者还能回老家娶个媳妇。

想想就不错。

于是府上就剩下了五个家丁,裁完员,周府上人少了许多,但是看着却比平时热闹多了,许是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工作的缘故,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府上变得井条有序起来。

苏丹宁为了鼓舞下人们,每天早上让他们一起在田地前集合,带他们一起跳舞,充分活动筋骨,然后再带着樱儿前往店里。

苏丹宁之前让樱儿帮忙一起照看,每个月多给她些月钱,樱儿自是欣然接受。

这天中午,二人在店里吃罢饭,樱儿抱着沐盆盥洗,苏丹宁回屋子歇息,还没躺下,就听店门外传来粗暴的敲门声。

苏丹宁忙坐起身,樱儿也听到了,停下手里的工作,有些慌张地看着苏丹宁,看这敲门的架势,来者不善啊!

苏丹宁披上棉袄,朝门口大踏步走去,一打开门,却是一堆妇女在拥着门口。

见到苏丹宁,为首的女子立马露出了如获至宝地表情说道:“苏小姐,是我,我是来还钱的!”

苏丹宁想起这人是谁了,是之前来这里买灯笼裤的那个农村女子,当时她来付钱的时候并未付完,送了些鸡蛋给苏丹宁,说是之后补上。

没想到还真的来补了。

苏丹宁忙让她们进来,樱儿给她们搬了椅子,给每个人都倒了茶水。

女子说道:“苏小姐,给,这是剩下的钱。其实我今天来,还有件事。”女子们相互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