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农女致富:捡个相公来种田 第二百九十章预知梦

太子妃红唇轻启,说道:“可是臣妾,现在身子抱恙,经不起殿下的……”

太子什么话也没死说,一把将她抱起,向里屋走去。

太子妃呻吟道:“殿下,人家都说了,现在身体不太好……”

太子将她放在床上,俯身说道:“我尽量。”

……

夜间,太子从寝宫出来,准备去书房批阅奏折。

刚进去没多久,便有人报说道:“殿下,四王妃求见。”

太子沉吟片刻,说道:“让她进来。”

“是。”

不多时,一身黑衣的四王妃走了进来,她双眼红肿,满面憔悴,看着坐在书桌前的太子,颤抖着声音说道:“殿下……”

太子抬眼看她,说道:“王妃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四王妃说道:“殿下,今天是姐姐的头七。”

太子说道:“恩,人死不不能复生,妹妹节哀。”

四王妃簌簌流下了泪水,说道:“殿下,人死不能复生,你难道就一点也不难过吗?就算你早就不爱她了,可她也到底是你的发妻,是一直陪在你身边的女子,你怎么就真的忍心,在她还怀着身孕的时候将她贬为侧妃!”四王妃一番话言语凄厉,直指太子的过错。

太子合上奏折,说道:“妹妹或许是搞错了,并不是我杀了你姐姐,是她自己,自尽的。”

“住口!”四王妃不敢置信地看着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会说出这样的话,撕心裂肺地说道:“她的眼里只有你,能伤害到她的也只有你,你竟然能说出这种话来,你还有人性吗,这可是一尸两命啊,就算你不可怜她,你的孩子呢,就这么没了,你难道一点都不难过吗?”

太子淡淡说道:“四王妃,你也看到了,我面前还有这么多奏折等着我批阅,明天还要上朝的,麻烦你不要打扰我工作。”

说着也不等四王妃反应,便命人道:“来人,给我把她拖下去。”

几个侍卫出现,将四王妃架起,将她朝外面拖去。

四王妃挣扎着说道:“段弈轩!你枉为人父!你会得到报应的!”

耳边吵闹的声音渐渐消散,四王妃被拖了下去,平时看着文文静静的四王妃,今天就跟疯了一样。

太子重新打开奏折,认真批阅着,边上熏炉里徐徐冒出来的烟,悠悠地弥漫着周遭,一直弥漫到黑暗中看不到的地方。

“怎么样,你今天上朝的时候说了这个事了吗?”段弈墨一回来,苏丹宁便上前问道,随后为段弈墨脱去朝服,递上一杯茶。

段弈墨坐下说道:“说了,不过他极力否认了,现在就看灾民的数量了,足够多的话肯定会大肆涌进京城,太子肯定也会马上有所行动的。”

“哼,晚了,墨墨你就看着吧,让他看看百姓的力量,一个人如果得不到民心,拥有再多的权利也无济于事,说不定,还不止西北的地方呢,全国大规模改田种桑,到了秋天,没有丰收的粮食,我看这个国库还怎么充实,到时候,说不定都给这些灾民们补了。”苏丹宁坐下说道。

“你怎么就这么肯定,万一太子真的神通广大,动用权利去到各地分发补给,那些难民就不会涌入京城了呢。”段弈墨对苏丹宁这莫名的自信感到疑惑。

“因为我看到了啊。”

“看到了?”段弈墨狐疑道:“你看到了什么?”

苏丹宁狡黠一笑,说道:“墨墨,你还记得那只在我体内的尸虫吗?”

“记得啊,他不是被蜈蚣吃掉了吗?”这有什么联系?

“我忘了告诉你,那只尸虫前些天出现在了我的梦里,他告诉我,我能看到未来。”

“哈?”段弈墨显然是不太相信这种怪力乱神的,尤其还时看到未来这种荒唐话。

“然后,我发现,我能做预知梦,就是预支未来的梦。”

段弈墨感觉大脑有些不够用了,说道:“你的意思是说,你梦见了一堆大批难民涌入了京城?”

苏丹宁点点头,说道:“是的!”

段弈墨一副看到了火星人的样子。

苏丹宁说道:“真的,我没有骗你,我说的是真的,我知道你最不相信这些了,可是我之前将这次出行所有的事都告诉你了,我确实看到鬼魂饿了,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和鬼魂的,那只尸虫也确实告诉我,因为我学会了他们的语言,所以,我能看到未来,当然,只是很少的。”

段弈墨问道:“那么,你还做了哪些梦?”

“恩……屏风后面的人。”

“什么?”

“就是我屋子床前的那扇屏风,我总能梦见屏风后面站着个人,但是醒来后又空无一人。”

“感觉还挺恐怖的……”

苏丹宁说道:“恩,说起来是挺恐怖的,但是我梦见的时候,却一点也不觉得恐怖,甚至觉得……很温馨。”

段弈墨听完后,摸了摸她的额头,说道:“你是不发烧了?”

苏丹宁拿下她的手,说道:“没有!墨墨,你要相信我,我说的是真的,你怎么就不相信我呢?”

“可是,你到现在也没看到屏风后面站的人啊,说明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预知梦。”

“这个跟时间没有关系,也许我梦到的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但我梦到了灾民涌入京城,肯定是最近会发生的。”

段弈墨还是一脸看到火星人的样子。

苏丹宁有些生气地说道:“你不信我算了,咱么就静静观看吧,看他们到底会不会涌入京城!”

段弈墨压根没有信过她的话,但很快,他就被啪啪打脸了。

一周后,无数的灾民涌入了京城。

皇帝龙颜大怒,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了太子的不是,并派发他去西北赈灾,一年之内不得回京。

这对太子来说影响是很大的,眼下正是他建功立业,拉拢人心的时候,此时被派去西北,一年后回来,这朝中的党羽还有多少是他的?他还有多少权利?

可他不能不从,说改田种桑的是他,说给百姓补助的也是他,说补充国库的也是他,这么多灾民,国库都不知道喂不喂的饱,这是一大损失。

百姓民不聊生,走投无路,太子知情不报,实乃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