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农女致富:捡个相公来种田 第五百零二章敦煌

苏丹宁一行人到达敦煌的时候,已经一周过去了,出了敦煌再往西,就到了梁国的最西边,西阳关。

出了西阳关,就正式到达了西域。

自他们从凉州出发这一路上,除了苏丹宁和段桥二人,还有慕容飞鸟,她作为段桥的忠实粉丝,嘴上说是因为之前的事情将苏丹宁也卷了进来,感到很内疚,起码要保护着平安到达目的地,但其实就算那些星海镖局的人真的追了上来,段桥一个人也完全能应付。

她其实就是想跟在段桥身边罢了。

三人到达敦煌的这一天,是下午,这边的气候明显就跟中原完全不同了,空气愈加的干燥,昼夜温差明显,白天是火炉,晚上是冰窖。

一路上的风景也跟之前完全不同,道路两旁是高大的的白杨树,向远望去,是戈壁滩大沙漠的荒凉,驼队,西域商人,美艳的胡人女子,各色头发眼睛的胡人层出不穷,越往西走,中原人越少,放眼望去几乎全是说着不同语言,身材高挑,体型健壮的胡人。

这边的食物也和中原不同,更多的是饼,各种面点,还有羊肉,羊肉在这里简直做出了各种样式,也就是在这里,苏丹宁发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烧烤这么一说,只不过在中原还没有流行罢了。

这时候的烧烤味道也相当不错,只不过跟现代还是有些差别,但也有这个时代的特色,一股无以言表的美味,苏丹宁刚来到这里,就已经吃了三顿烧烤了,结果吃的肚子不舒服,下午一直往茅厕跑,这下行程是必须得中断了。

段桥和飞鸟二人还好,段桥是因为伤口没有完全愈合,不能吃辛辣的,而飞鸟作为地地道道的敦煌人,这点辣对她来说不算什么。

直至傍晚,飞鸟带着一种尽地主之谊的风范,为二人定了客栈,还点了当地的美食品尝,又送了些纪念品,段桥倒是吃的很尽兴,可怜苏丹宁第四次从茅厕回来后,虚脱的全身一丝力气也没有,还伴随着某个部位阵阵传来的疼痛。

晚上,飞鸟带着段桥去逛夜市,苏丹宁一个人再屋子里躺着,生无可恋,发誓再也不吃这的烧烤了……不行,吃还是可以吃的,只是要注意量,段桥走之前还打趣她:“你看,又是以为内你,我们的行程不得不慢下来,好在你不多管闲事了,又开始胡吃海塞了。”

“这能怪我吗?不能,只能怪这的烧烤太好吃了。”

飞鸟笑道:“苏姐姐,你就好生歇着吧,我跟飞影大侠出去转转,回来给你带我们这的特色小吃,你放心,肯定不拉肚子,之前吃的那几家都是在驿站附近开的,这些黑心商家只顾味道不注重质量,所以可能吃的不舒服了。”

苏丹宁有气无力地说道:“早点回来,给我带些好吃的啊。”

“你还吃,肚子都吃成这样了。”段桥没好气地说道,随即跟着飞鸟出去了。

苏丹宁一个人百无聊赖,在屋子里躺着放空。

这几日,听闻西凉国正式成立,西凉王段弈墨,这个消息已经传遍全国了,关于墨墨的各种流言蜚语也此起彼伏,而且,也都是不好听的话,难听到苏丹宁都不愿意回想。

好几次她都想上去理论,但还是理智战胜了感性,硬生生压了下来,苏丹宁感觉再这样下去,她要憋出内伤。

毕竟,她实在是不能容忍,明明那么善良的墨墨,那么温良恭检一生爱自由的墨墨,却被他们说的什么也不是,她实在是气不过。

她也总算是感受到了流言蜚语的利害,她不知道墨墨若是听到这些话会是什么反应,可能也早就想到了吧,墨墨背负了太多东西,现在一定撑得很辛苦,一想到这,苏丹宁便感到心疼不已,恨不得立马飞到墨墨身边。

等着我,我马上就到了。

苏丹宁强撑着身体坐起来,今天刚到敦煌的时候,她买了一些小玩意,其中有一份西域的地图,从敦煌出去后再往西五百公里,是西阳关,算是梁国的边界处,这个关卡管的很严,一般能从这里出去的,有三种人。

第一种是商人,还不是普通的商人,必须有获得梁国这边发的通行令牌,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在中原卖东西的一个令牌,是的,别看西域走廊这四个郡有那么多西域商人,其实其中有一部分是没有令牌的,也就是黑户,这些人不像那些大商户卖的东西多,所有产品都是好的可以送检的,他们卖的都是些小玩意儿,但是也没必要送检,而且要得到那个令牌,每年还要往梁国那里交昂贵的租金,不划算,他们都是小本生意,所以,只能花点钱通关系,也就是和西阳关关口的管理人员搞好关系,就能过去卖了。

虽说也是要花点钱,但比起梁国的租金可是要实惠多了。

第二种人是政客,比如像墨墨这样的使徒,是由国家派发的队伍,前往西域,是带着某个任务去的,这种人,当然也能通过。

第三种,就是普通老百姓,准确的来说,是非常有钱的老百姓,也就是旅游的,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国内的人想要出国,得有护照,签证,还得有钱,这个时候也是,而且条件更多,既然是去旅游的,先要看看你带了多少钱,这样能排除那些犯了罪想要逃跑的人,梁国有明令规定,家产不得低于五千两银子,什么概念,也就只有那些全国最富有的大家族才能享受得了出国游玩的待遇。

除了有钱,家口也不得高于二十人,这在古代这种条件下是很难行的通得,因为但凡一个大家族的少爷,身边的丫鬟众仆也不可能低于二十。

要伺候少爷的生活起居,还有要背行李的,古代交通不方便,还有牵马的,备药的,保护少爷安全的,人口众多,只二十个人也就刚好,少爷想再带个玩伴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