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前任遍仙界 第303节

只不过,这份含蓄不是时候,在床帐罗帷里更像是欲说还休,故而助长了她的气焰,热吻涌向耳廓,暖甜的气息钻进耳朵里,酥酥麻麻。她又亲又笑:“我就喜欢失礼,你奈我何?”

慕天光:“……”照这么算,她“失礼”的次数也不少了。

“这家客栈的构造颇为奇特,你猜猜看,会不会有第三个人能看到我们?”她吓唬他。

他回答:“不会。”

“这么笃定?”

“人多易走漏风声,此间客栈行事偏门,若再不小心,随时会引来杀身之祸。”他握住她不安分的手,“渺渺,你老捉弄我,好玩吗?”

“现在不好玩了。”殷渺渺遗憾地叹了口气,十年多同床共枕下来,原来的小把戏不灵光了,真可惜,他以前紧张笨拙的样子叫人怀念。

不过没多久,她就不可惜了。时迁岁移,他在床笫之事上愈发主动,正如此时,他再度俯身探寻深谷,芳草萋萋,情如浪用,带给她数不尽的欢愉,飘飘欲仙。

*

慢行缓走,五日后他们才到达仙椿山庄,这一回来,照旧是住留园,只不过服侍的侍女换了新的面孔。

殷渺渺还记得杏未红,便问她们:“建木园的杏儿姑娘在不在?”

侍女眨巴着大眼睛:“建木园没有杏儿姑娘,只有一个桃红,你是找她吗?”

她以为是侍女们初来乍到,不知有那么个孤僻的人,就道了声“算了”,回头等松之秋请他们去建木园,例行寒暄时才问了句:“杏儿姑娘可好?”

松之秋愣了下,半晌方问:“阿红?”

“是。”殷渺渺见他神色有异,不禁微微讶然,难不成时隔多年,又有一个杏儿不成?

结果松之秋淡淡道:“阿红死了。”

她怔忪,突而心酸:“寿元尽了?”

松之秋摇了摇头,将当日粱洲遇到的袭击一事说给他们知道。慕天光一听是在北洲的地界出的事,不由皱眉:“魔修?”

“妖修。”松之秋道,“他似乎希望我认为他是来找我寻仇的,但是我很确定不认识他,他杀我有其他的目的。”

殷渺渺苦思片刻,毫无头绪:“你后来还见过他吗?”

“没有,这些年一直很太平。”松之秋斟了茶给他们,“阿红就是那个时候死的,好多年了。”

殷渺渺的余光瞥见他的容色,说不上悲痛难过,但蕴着淡淡的怅惘——那个愚笨却刻苦的少女陪伴了他近百年,是一块石头也该捂热了,何况是人心。他自然是记得她的,但是身边的人都遗忘了,新人换旧人,没有谁会再提起杏未红。

她被遗忘在了往日的岁月里,或许有一天,也会在他的记忆中逝去。

一段不怎么长的沉默之后,殷渺渺体贴地中止了关于杏未红的话题,转而说起此次拜访的目的来:“这次不请自来,是想和少庄主聊一聊异界的事。”

这是他们之间的老话题了,松之秋跟着切入了正题:“你的信我收到了,如果你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他们如果说想要‘救世’并不是无稽之谈,因为‘末世之说’古已有之。”

每次来拜访松之秋都能有意外的收获,不独是殷渺渺,慕天光也全神贯注地听了起来。

松之秋道:“传说中,世界会有三次灭世,第一次灭神,第二次灭仙,第三次灭人,最后一次也就是真正的‘末世’,自此之后,天地回归虚无,不复存在。”

人对世界起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十四洲自然也有流传至今的创始神话:世界最初是一团鸡蛋大小的混沌之气,含有阴阳两极,混沌在二者之间一刻不停地转化,产生了巨大的能量,使其不断地膨胀变大。

如此过了十亿年,大到极点的混沌再也吃不消,砰一声爆炸了。混沌中的清气上浮,形成了天,浊气下沉,累积成了地,最后剩下一些尴尬的杂质,上不去下不来,委委屈屈地夹在中间,变成了云海。

这个时候,混沌之气尚未消散,充盈在天地之间,于是,神承先天之气,应运而生。他们生来就掌有神力,翻云覆雨、排山倒海不在话下,是无往而不利的神族。

可是兄弟姐妹们多了,就容易引发矛盾,大家都是以天为父,以地为母,谁也不服谁,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神位,爆发了一场持久的众神之战。

神不老不死,但可以被其他的神杀死。他们死后,代表着力量的神格脱离身躯而去,独立于世间。于是,就有了太阳、月亮、风、水、火、山、河流、草木……“神”的力量回归天地之间。

战争的最后,最初诞生的神死了个一干二净,诸神寂灭,“太古时代”结束了。

而被繁衍下来的神的后裔失去了不老不死的天赋,随着一代代血缘的传递,他们的神力也被逐渐减弱。与之相反的是飞禽、走兽、鳞甲一类的妖族,它们崛起了。

然后又打了起来。

和众神之战不一样,这场旷日持久的大战打打停停,经历了非常漫长的一段时日,人们到现在也不知道结局是什么,唯一知晓的便是神族消失,神兽绝迹。

以及,原本是个整体的大陆在战争中支离破碎,变成了十四块分离的陆地。

这就是“上古时代”。

殷渺渺对比过十四洲与前世的神话体系,发现细节上有许多不同,但在某些地方却一模一样,留下太阳和月亮的神也叫羲和与望舒,风神、水神、火神同样以“飞廉”“共工”“祝融”为名,仿佛是同一个厂出场制造的。

不同的是,在前世,洪荒世界结束以后,神话中又出现了天庭体系,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玉皇大帝、王母、二郎神、哪吒、七仙女等神仙。

而在十四洲,凡间百姓对神仙的想象就是修士,追求长生,相信人能修道成仙,对于各方神仙并未有明确的分工,生产力接近于宋代,思想体系保留在了秦汉。

扯远了。

神族虽然消失,但十四洲的人认为,神力并未就此消亡,而是随着一代代的繁衍,隐藏在了某些人的血脉之中。因为神力诞生于天地,自然而然就能与灵气呼应,所以后裔与凡人最大的不同,便是生有“窍”,可以通过吸收灵气排除杂质,重新得到属于神不老不死的能力——许多修士蔑视凡人,便是受了这种说法的影响,认为修士乃是神的后裔,天生比普通的凡人高贵。

为了与先天之神区分,这些通过后天修炼脱离凡胎的人,就名曰“仙”。

神仙,神仙,先有神而后有仙。

灭神之说已经成了现实,但灭仙……慕天光蹙眉:“仙人超脱世外,何以灭之?”

松之秋平静地回答:“当世间再无人修仙的时候,‘仙’自然就消失了。”

殷渺渺心里咯噔一下。

第342章

“少庄主认为, 人们终有一天会放弃修仙吗?”殷渺渺如是问。

松之秋道:“会有非常多的可能,比如道统一旦失传,凡人欲求仙门无果, 久而久之, 便不会再执着于升仙了。”

她问:“除此之外呢?”

“此外,灵气消弭于无,亦会如此。”松之秋思索片刻,奇道,“不知怎的, 我似乎觉得你所言另有深意。”

殷渺渺不答反问:“凡人为何追求仙缘?”

慕天光给出了个最普遍的答案:“超脱生死, 长生不老。”

“长生未必是仙人的专利。”殷渺渺想起了她死时的场景,那会儿器官克隆移植是普遍现象, 冷冻人类的技术也已经非常发达了,人们普遍认为科学技术再发展下去,不死虽有难度,但延长寿命不在话下。

她道:“你不能否认, 其实修士也不是人人都追求长生,大家修道各有各的理由。有些凡人向道, 是因为尘世令他们失望, 或者渴望探寻世界的真正奥秘。”

昔年凡人界里遇到的何问道, 也就是飞英的师父既是如此,他不能说完全不求长生不老, 但之所以求仙问道, 更多的是想知道“仙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他对世界的真相有着旺盛的好奇心, 故说“朝闻道,夕可死”。

“道统失传,灵气消无,只会让人欲求仙而不得,但永远不会缺少尝试的人。我认为,当某一天,人们发现做凡人也可以过得像神仙一样,冬能取暖,夏能避暑,倏忽四海间,天涯若比邻,甚至可以不必吃修道之苦就能延长寿命,那么,就算仙路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也未必会去做。”

每个人修仙的理由都不相同,但若他们渴望的东西不必通过艰难的修炼就能得到,还会有人执着于修真吗?

很难说。

可是,凡人的确是在这条路上不断地前行着,修真成就一人,凡人却在以千万人之力,集数代人的工夫,一点点靠近神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这种力量是可以被复制的、普及的、传承的,而修真却必须由一个人从头走起,谁也不能例外。

目前来看,修士自然是强于凡人,但千万年后呢?

静默良久后,松之秋开口道:“我原以为,‘灭仙’必然是因为世间遭受了重大的灾厄,以至于道途崩阻,就此没落,但听你一说,仿佛是某种必然的结果。”

“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薄之见而已。”殷渺渺拉回了脱缰的话题,言归正传,“少庄主还是继续说‘灭世’的事吧。”

松之秋想了想,说道:“世界从虚无中诞生,最终走向虚无,是一个轮回、一个圈,切合大道的至理,故而我认为,末世是每个世界的必然命运。问题在于,岱域发生了什么事,竟然会使得修士不得不远渡异界,而十四洲又有什么能够救他们的呢?”

慕天光道:“他们是修士,遭遇的应是‘灭仙’一劫。”

“如果是这样,那我猜的肯定就不准了。”殷渺渺笑了下,“魅姬他们实力不俗,所作所为不像是要窃取道统,那么……灵气?”

这是最有可能的答案。

但松之秋皱起眉头:“灵气无形,游离天地,且有天道制衡,如何能将本界的灵气导向岱域?”

殷渺渺思忖道:“有没有可能是想窃取什么能汇聚灵气的宝物?”

“我记得利用五行之宝可以布下回灵阵。”慕天光迟疑道,“你是想说,他们到处经营算计,便是想要收集五行类的秘宝?”

殷渺渺分析:“既然灵气缺失,汇聚灵气的五行之物肯定生不出来,把算盘打到异界也很正常。”

“前提是他们确实面临灵气消散的问题。”松之秋端着茶盏,有一下没一下地撇着浮沫,若有所思道,“虽然我也认为这是最大的可能,因为仙椿当年面临的便是类似的困境。”

殷渺渺之前已经听他解释过仙椿来自异界的事,当下简单地和慕天光复述了一遍,他同样为大椿以一己之力改变秋洲地貌的举动而震惊。

“草木对灵气的感知比人敏锐很多,界门一开,它便自寻出路了。”松之秋平平淡淡地述说着往事,“不过它走得早,树木又是扎了根便不喜随意挪动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已无从知晓。”

“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殷渺渺苦笑着叹了口气,“不然还真的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两眼一抹黑。”

松之秋提醒她:“每个世界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方才我们讨论的皆是基于猜想,事实或许南辕北辙。想要知道他们为何而来,还是应该直接问一问他们本人。”

这就不是殷渺渺能够决定的了。她苦寻魅姬等人许久,可是他们像是蒸发了似的,一个影子也找不见:“我已请托诸多朋友留意,若有机会,定然要与他们‘好好聊聊’。”

松之秋听闻,便不再多言,改而邀请他们多住几日,一尽地主之谊。

他们都答应了,按照修士的传统,去拜访人家不多住几日,除非有迫不得已的急事,否则是十分失礼的举动。何况,慕天光自从知晓要来仙椿山庄以后,便存了件心事,需要找机会办妥。

*

翌日。

慕天光在建木园后面的小花园里找到了松之秋,他站在一座假山面前,正出神地想着什么——待走近了,方觉那不是爬满了藤花的石山,而是处花冢。

“寒玉道友。”松之秋转过头来,礼节周到又不失温谦,分寸永远在最恰到好处的地方,“你避开素微道友来寻我,可是有什么为难的事?”

慕天光却没能立即答上来。

松之秋也不催,静静地等待着。良久,他终于道:“我听说仙椿山庄有‘忘忧草’,服之能遗忘锥心之痛。”

“世上没有什么能够真的使人忘忧,如果有,都是骗人的。”松之秋慢慢道,“你所谓的‘忘忧’,我名之‘伤魂’,对人的神识有损。”

慕天光怔忪。

“但有的记忆太过痛苦,消除它就如剜肉疗伤一样,也是有必要的。”松之秋的声音徐徐拂过,如闻松涛,“需不需要,全看是不是真的到了这一步。”

慕天光抿紧了唇角:“我要它,你要什么?”

松之秋道:“看你给我什么,如果东西足够好,我甚至可以给你一株药效过去后,反而能蕴养神识的‘伤魂草’。”

他这句话让慕天光立即做出了决定,掏出袖中的玉瓶:“这个呢?”

松之秋接过来,没有立即打开,而是轻轻摩挲了下,感受到了透过玉瓶传来的丝丝凉意:“这是……”

“一点点太阴之精。”他淡淡道,“够吗?”

“够了。”松之秋收了起来,转身离去,“跟我来。”

慕天光跟上,临别时,侧目望了眼石冢。松之秋仿佛看见了,道:“这是阿红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