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前任遍仙界 第629节

叶舟眉头微蹙,有些不解:最后留下的只有师姐和冷玉,总不可能为了门派的利益打起来。将心比心,关键时刻助一臂之力才对。

难道是后面的关卡十分凶险,哪怕是他们联手也不一定能对付?他悬起心,忧虑地望向了九重塔。

五彩斑斓的黑塔无声无言,静默地伫立着。

夕霞满天,月上西楼。

群星落幕,旭日东升。

转眼间,九日匆匆过去。

扶乙真君出现在山顶。他一直守在外面,第五十四日时,等到了叶舟等一大批人出来,第六十三日时,等到了失魂落魄的寒杉,第七十日到七十二日,陆陆续续等到了其他人。

以及,进塔时,九重塔的影子与本体等比例缩小,而经过近三月的变化,影子不断地往塔下缩短。

种种征兆证明,今天第八十一日,该是结束的时候了。

太阳一点点升高,慢慢爬到了头顶中心。黑影一点点收缩,好像有无形的力量在缓缓收拢,准备离开。

之前散去休息的修士们前后脚到来,准备看看事情如何收尾。

日晷指向正午的刹那,金乌正照塔顶,阳光照样下,九重塔的影子消失无踪,黑沉如墨的塔身上流光绚烂,不可直视。

*

失去了衡量的标尺,殷渺渺感受不到时间的存在。

当她暂时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幻术磨炼,回过神来的时候,又一道崭新的光门出现在。只是这一次不再是通往下面的阶梯,而是通向更高层。

漫长的等待过后,终于等到了通往第十层的道路吗?

她收敛心神,坚定地迈出了脚步。

看不到身体,路径似远非远,似近非近。她好像走了很久,久到开始怀疑这是不是某个海市蜃楼,又觉得恍如一刹,迈出一步就到了。

错乱的感知使她无法准确分辨情况,也来不及分辨。

但总而言之,她到了。

走了上去。

*

九重塔外。

自下而上,从第一层开始,坚硬无比的塔身开始消散,化作一粒粒闪烁飞舞的光点。正午的日头虽烈,又有积雪反射,可那萤火般的光辉竟然毫不逊色,不曾湮灭无踪,反而清晰分明地往天空飘去。

蔚蓝的晴天里,白色的光粒像是破碎的阳光,缓缓飞向空中炽热的圆轮。

“看来,九重塔和太阳的力量有关。”冷不丁的,人群里的松之秋冒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没人接茬。

他不以为意,似是恍然似是解释地说道:“素微曾和我说过。她听过一种说法,日月本身,亦是星辰。”

这下有人理他了。

燕白羽琢磨了好几天当时看到的事,早就想找当事人问个清楚,顺口道:“她人呢?”

云潋回答:“师妹好像……不在塔里了。”

“什么?”众人齐齐变色,抬头看去。

短短几句话的功法,九重塔已经消散到了第九层。

这一层和其他几层没有任何区别,以同样的速度流泻成星星点点的光粒,乘风飘向天空,像极了一抹淡淡的轻云。

直到最后一粒光点消失,殷渺渺和冷玉都没有回来。

此时,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冬季过去了,明天,春风就会翻阅这座绝世崖,为广袤的中洲带来温暖的春意。

*

殷渺渺仰望着星空。

她曾无数次猜想第十层是什么,如今终于明白了:九重塔的“九”是虚指,代表了极致,因此“十”也是一样的,意味着超越了极致之数,不在尘世中。

换言之,脱离了世界。

她接入了一个奇特的视角,俯瞰着整个十四洲。非要比喻的话,像是乘坐载人飞船,进入了太空。

这一看,直接把她看蒙了。

好长一段时间,她的脑海都是一片空白,反复重播一个念头:想错了。

一直以来,她都想错了。

十四洲根本不是她想的那样。

很久以前,在得知十四洲或者说看到十四洲的地图起,她脑海中对于十四洲的概念就是地球的样子,不同的洲等于不同的大陆板块,飞舟等于飞机。

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是这颗星球特别大,板块特别多吧。

然而,事实证明刻板印象要不得。她那贫乏至极的天文地理知识,完全不足以理解宇宙的奥妙。

根本不是这样的。

第689章

一开始, 殷渺渺看到太空里的其他洲陆时, 第一反应是:要命,这么近的地方就有相似的星球,难道岱域离自家就是地球到火星的距离?

毫不夸张地说,她当时冷汗都下来了。

可再仔细一看,发现了不对劲。

那块大陆怎么看着像雁子?旁边那个还有点像半月……这不是东洲的春洲和雁洲吗??十四洲的洲陆, 取名多和地形方位有关, 柳洲像柳叶, 雁洲像雁子,镜洲对称……她书房里就贴着十四洲的地图,绝对不会认错。

然而, 太阳就在眼前。

这个“太阳”和记忆里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有一点点不一样,体积无法比较大小,但颜色似乎要偏白一些。

地球的太阳是黄色的,这个则偏于金白。

她记得恒星的种类是靠光谱分类的, 不同的恒星有不同的颜色。比如猎户座就是蓝色的, 天琴座则是白色。

眼前的太阳, 确实是恒星没错。

所以, 要与地球的情况类比的话, 每个洲不等同于大陆,而是等同于一个地球?十四洲根本不是一颗行星, 而是一个行星系统??

殷渺渺只觉匪夷所思。

搞了半天,她以为飞舟是飞机,结果是载人飞船, 直接遨游太空了?不能吧,修士的力量已经到达这种程度了?

抱着怀疑谨慎的态度,她又仔细观察了半天。

因为视角受限——她被局限在中洲,仿佛一台固定的摄像机,看不到全貌,只能等待公转(暂且这么称呼吧)调整角度——无法准确看清所有的细节。从某个角度看,十四洲的洲陆分布状况,有点像是木星的星环,呈现出圆弧的形状。

且诸多各洲明暗不定,似乎并不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和地球的大陆板块不同,更符合传闻中地势较高,清气浓郁,地势较低,浊气浑厚的说法。

但洲陆究竟是不是圆形的星球,她俯瞰的视角看不到另一面的情况,无法给予准确的结论。

此外,云海的阻碍也是一大问题。

自从得知云海有屏蔽窥视的作用后,殷渺渺就对此很上心。在神话传说中,云海是清浊二气分离后,被残留下来的杂质,不能归于天,不能沉于地,便漂浮其中。

在俯瞰的太空视角,云海也很好找。

洲陆之间,悬浮着一大片非常明显的的薄纱光环。不,准确地说,应该是洲陆浮在薄纱光环上,和大陆板块与海洋的状况很像。

云海云海,特别贴切。

那么月球在哪里?

殷渺渺瞅了半天,没瞅见,猜想中州这边既然是白天,应该正好位于另一头。只是这样的情况下,月球要怎么运转才能让每个地方都规律地昼升夜落,日月交替?

知识盲点,不得其解。

换个思路。

传说中,古神陨落后,神格脱离尸骸,世间才出现了日和月。她原来对这个传说没什么感觉,但现在看来,也许说的就是事实——创世的神话讲的是这个十四洲系的起源。

那神呢?神是什么?

太空里会出现这样奇特的生命吗?死后的力量能化为恒星?

哎,神话听着很顺畅,和科学一对比就觉得哪里都怪怪的。但殷渺渺经此一事,已经深深了解到了自身的局限性,并没有否认神话的可信度。

搁置待议,回头找松之秋聊一聊,集思广益也许能有突破。

思忖间,一抹炫色闪过,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那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水晶簇,颜色缤纷如万花筒,但形状极其不规则,像是被生硬地拼凑在一起,充满了违和感。它们就像是奇特的彗星,沿着一定的轨迹围绕着太阳运动,并且在某个时刻,与洲陆相撞。

刚发现这一点,殷渺渺吓了一跳,彗星撞地球是常见的科幻梗,很容易让人与末日联想起来。

但又一件无法解释的事发生了。

水晶没入了洲陆,与之重叠在了一起。

两个三维空间为什么能够重叠的,她不知道。反正就好像是两张影像片子叠在了一起,十四洲为主,但隐约透露出了水晶的颜色。

这是什么情况?水晶簇看起来为什么这么眼熟??

她略一回想,立即找到了关键。

恒华曾展现过自己的记忆,使她目睹了神京的最后一刻——整个世界崩裂成万花筒,空间错乱扭曲,被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像极了晶簇。

所以,这是局外视角下的神京碎片吗?在空间崩裂后,它们被某种力量聚合在一起,形成了最后的秘境?

倘若是这样,倒是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秘境里的地形十分奇怪,经常出现明显的分界线——雪山一下子跳水到平原,阔叶林和针叶林做了邻居——因为原本就是不同地域的空间随机组合而成的。

而且,彗星绕日运动有周期性,秘境开启的也十分规律,两者高度相似。

有趣,着实有趣,原来秘境的真实面目竟然是这样!

但不一定所有的秘境都是神京的碎片。

殷渺渺仔细回想了一下各种秘境的类型。其实,像素玉秘境、风云会秘境这样藏有传承的秘境,只占秘境的十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