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佳色 第82节

可是,就在这时,直到他仰望着那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桓崇的这刻,他突然意识到,桓崇和他是不一样...这个人天生就是属于军营、属于战场的!

然后,他瞧见桓崇嘴巴开合,最后向自己和甘衡吩咐了什么。他仅凭本能地颔首,只见军营的大门一开,那人将马鞭一抽,随后只听马蹄声隆隆,飞沙扬在空中,却又飘飘悠悠地荡下,才没一会儿功夫,这一千余骑便在地平线的那方消失了踪影。

...迎接他们的,不过是死亡而已。

可他怎么就觉得,他们最终会取得胜利呢?!

王恬定在原地,他向着桓崇消失的方向望去,竟是出了神。

... ...

旌旗残破,血流成河。

眼前的景象,让她不寒而栗。

这是一处战场。死去的兵士,死去的马匹,尸体横七竖八地胡乱堆叠在一起。

这一地的血腥和狼藉,似乎在向她昭示着之前的那一仗究竟有多惨烈。

她在这里仔细寻觅了半晌。过了一支倒下的旗杆,再向前走了几步,忽而有一角熟悉的白披风入了她的眼帘。

说是白披风,其实早已被鲜血染成了锈色,能辨认出来,也全是因为那上面的花纹眼熟而已。

无忧下意识地便走到了被这血色披风裹着的尸体旁。

那个人,背对着她,所以她能清楚得看到他心口上开着的那个大洞。

那一瞬间,无忧的心口上也像破了个洞似的,冷得直往里灌风。

然后,当她咬着牙、抖着手,把他翻到正面的时候,她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容。

剑眉入鬓、鼻梁高挺,所不同者,却是他苍白的脸肤上沾满了血污。

他睁着眼睛,已然浑浊的黑眸里根本找不出她的身影。

他的嘴巴是微微张开的,那样子,仿佛他正在对自己说,“无忧,再见了...”

无忧的眼泪,刷得一下就落下来了。

她尖叫一声,不敢置信地闭上眼睛,等她再猛地睁眼,却见武昌家中那熟悉的窗子外,天色暗淡,将明未明。

第79章

出南阳, 过新野, 逼樊城, 这一路来,石韬的大军快如闪电, 势如破竹。他们迎头直上,把晋军打了个措不及防。

此刻,石韬的中军大营,就驻扎在城外不远处的北郊。

昨日是石韬本部传达命令、发动合围的第一天。毕竟号称十万之数,逐批合流起来,光是瞧着这乌压压的一干人众,气势上便显出了惊人的恢弘。

本就数目众多,士气又正是高涨, 石韬部仅仅用了一个白日,便连拔了晋兵于北郊分设的三营,大大地长了一回威风。眼看着出师即告捷, 樊城马上就要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石韬喜气洋洋, 于当晚在中军大营中举办了一场小型的酒宴, 以此来慰劳手下。

将帅们饮酒吃肉,普通兵众虽没有这般的待遇,但他们闻着中军帐里传出的肉香、酒香, 口涎垂流之际,却也是不自觉地放松了警惕。

正因如此,当桓崇率领千人众冲杀过来的时候, 石韬部的军士们犹然沉迷于昨夜的美梦之中,未曾醒来。

... ...

如东方天际的那抹朝阳划破茫茫黑夜一般,桓崇的部众深入敌营,很快就在石韬的包围圈上撕出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战马嘶鸣,金戈交错,这一切都发生得太过突然,石韬的部众们还未意识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就见一大批乌泱泱的荆州铁骑径直捣向了自家大营。

这支奇兵人强马壮,悍不畏死,他们有的持大槌,有的执长槊,借着冲来时不减的马势,轻易便把自家用来抵挡的盾牌铠甲凿了个穿。

而其中最为显眼的,是打头来那系了一条白色披挂的将领。只见那将领一马当先,勇猛无敌,手中一柄巨大的双刃矛左右击刺,只要有人稍近了他的身前阻挡,便被砍瓜切菜似地斩去了首级。

...这怎么可能?!

那樊城外围的守军不是昨日才被他们打得落荒而逃?他们怎么可能这么快就重整了旗鼓,甚至...还能反攻回来?!

石韬部众惊惶失措,一时间人人皆是抱头鼠窜,不敢迎其锋芒。

喊杀之中,却听那白袍将领高声道,“吾乃陶侃麾下,武昌桓子昂是也!”

... ...

此时,石韬的营寨里已是乱成了一锅粥。

部卒们跑得跑,逃得逃,少数几个不怕死的部将出来迎战,却是无一例外,全都做了桓崇的矛下亡魂。

荆州军攻势凶猛,竟是不多时便杀到了营区中央,石韬军的那面帅旗之下。

石韬昨夜亦是饮了酒,睡得迟,起身便也迟了。桓崇来袭营时,他才猝然惊醒。待手忙脚乱地穿上披挂,荆州军已经攻到了中军营外不远,石韬连头上的兜鍪都来不及戴上,就被身边的护卫们拥着上马,向后方逃窜而去。

不多时,耳听着那“吾乃陶侃麾下,武昌桓子昂是也”的呐喊声在身后响起,石韬更是吓得伏在马上,一迭地死命抽着马鞭,连头都不敢回。

...这个桓崇,莫不是当年攻下襄阳的那个悍勇小将?!

另外...难道陶侃那老匹夫还没死?所以他们才会如此迅速地从武昌调遣了后援?!

石韬一面打马,一面在心底为自己的轻敌而懊恼不迭,却听那桓崇的呐喊声如影随形,似是跟定了他不放。石韬为了逃命,也顾不上面子还是里子,狼狈还是不狼狈了,他赶忙向旁边那执旗的手下道,“快、快!快把帅旗放下!”

这时,又听身边有人道,“秦公,他们冲势惊人,但人马似乎不多。”

石韬听后大喜,“我先暂避。你们快把人马重新聚拢,把他们围困其中,一个都别放过。”

说着,他将牙齿咬得格格作响,“好一个丢盔弃甲之仇...今日,我必要拿这桓崇和他的手下的项上人头祭旗!”

... ...

桓崇与石韬从未打过照面,因为并不相识,杀来的这一路,他全是凭着那面帅旗认人。

此刻,那旗帜突地没了踪影,桓崇一滞,心知有异。他正要带人后撤,却见石韬的军士们调转方向,向他们重重包围过来。

此战原只为奇袭,追杀主将只是添头,知道时机已失,桓崇立刻集结人手,组织后撤。只见双刃矛每一下起落,势必要在空中溅起一道血迹,左冲右突之间,他硬是在敌兵中开出了一条血路,“走!”

桓崇勇武,所向披靡,石韬部众不敢阻拦,但遇上了队伍末尾的荆州军,他们可是毫不手软。

前方,桓崇率众刚刚突破重围,石韬部就趁着空隙,从中切断了逃生路线,把后方剩下的三百余人再度锁死在包围圈中。

余下的荆州军群龙无首,他们再是勇猛,此刻面对着倍于己方的敌军,亦是不免心有怯意。望着进逼的敌军,也不知何人,忽然对着桓崇离去的那方高声喊道,“将军欲舍弃我等乎?!”

一人喊,百人喊,三百余人齐声呼喊,声声震天,直入了先头部队的耳中。

这支队伍本来就是募集的敢死之士,能突出重围、活着回来,就已然算是万幸了,可同袍的呼救声就在耳边,他们如何能这样一走了之?!

桓崇身边的副将回过头去,面上露出了悲意,他迟疑道,“将军...”

却见桓崇抚了抚马颈,接着他猛地调过头去,马鞭一挥,便驰骑当先,冲向了身后的包围圈,“都随我来!”

... ...

“县主,王家夫人来了!”

“陶姊姊吗?快请进。”无忧放下手中的筷箸,就见陶亿笑盈盈地进了屋中来。

现下已过了午时,无忧面前却仍放着一张食案。陶亿上前一瞧,却见盘中整齐地码了蒸好的鱼糕,鱼糕色洁如膏脂,上面还点缀有松脆的葵菜和鲜美的菌菇,望之即使人食指大动。

陶亿顿了顿,笑道,“这鱼糕做得好香啊。不过,无忧的午饭怎地用得这般迟?”

无忧摇摇头,“不是午饭。是周夫人方才过府来,托人把这个送给了我。”

周夫人,即是周光的妻子红药了。

陶亿沉吟道,“这也难怪。阿崇和显明一向交好,现下阿崇不在,前方军报又是未知。他们想到你孤单一人,送吃食过来,也是一片心意。”

无忧点了点头,思绪却飘远了。

...不知为什么,红药似乎一径避着她似的。这二三回,她每次都是托人把吃食送来,却从未在自己面前显过身。

不如,下次干脆直接把她请过府中好了!

... ...

无忧把筷箸放在一旁,让侍婢们把这盘鱼糕收了下去。

她狡黠一笑,道,“别光说别人,陶姊姊这回来,有没有给我带来什么‘心意’啊?”

陶亿一怔,随后笑着点了点她的小嘴,道,“可莫忘了,我在这府里也是孤单一人,与无忧同病相怜呢!”

“不过,我这回倒是真有些事情,是要向女郎求教的。”

说着,她从广袖里取出了一管笛子,道,“上回咱们可说好了,曹女郎家学渊源,识文通音。我把这笛子翻了出来,你可要好好帮我听听。若能指点一二,那我便是受益无穷了。”

无忧笑道,“我可不是阿父,‘受益无穷’四个字可担不起,但闻乐如闻人,我确是真心想听听陶姊姊的笛曲!”

陶亿的笑容更深了,她站起身来,在屋中缓缓走了一圈,却又摇了摇头,“阿崇的房间还是太过逼仄,咱们还是到院中去吹吧。”

在外吹笛,风雅是够风雅了,就算今日阳光明媚,可毕竟还是一月的时间,冬日里在外面站着都嫌冷,遑论吹笛?!

无忧只当她是受了王恬的影响,但见陶亿兴致勃勃,她又不好去直接说个“不”字,没奈何,只好道,“好吧,可若是一会儿冷了,咱们须得尽快回屋才是。”

陶亿一笑,道,“...自然。”

... ...

未闻声,先看人。

陶亿站在院落中心、最开阔的那处,她熟练地将笛子橫在唇边,左右手分开按住笛孔。光瞧这架势,便是让人心生赞叹。

无忧笑道,“陶姊姊,开始吧!”

陶亿点了点头,她向碧蓝的天空望去,任微风拂过自己的衣带。而后,她身影微侧,气息猛地向笛子里一灌,第一声出来,就尖利得差点把周围的几人的耳朵震聋。

见无忧蹙起眉来,陶亿赶忙停下,对她歉然一笑,道,“许久未练,手生得很,让我重新试试。”

说着,她重新贴到了笛孔那里,气息一鼓,再起一曲。

相比第一次,这回的起调确实和缓许多,可不知是笛子不好,还是陶亿的气息不顺,整支曲子虽是流畅地吹了出来,可那音调依旧高得能震死人,更不要提那转调时急促的变音了,笛音又劈又刺耳,难听得就连陶亿的侍女们都现出了怪异的面色。

可无忧却一言不发,她盯着全神贯注的陶亿,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地褪了下去。

一曲吹毕,她对上陶亿望来的双眼,片刻后,忽而低声道,“陶姊姊,你是故意的!”

陶亿的瞳心湛了湛,她一言不发,目光却是从无忧脸上掠过,向院门那处望去,只见门外几个人影匆匆而过,却是陶侃院中的几名内侍往前厅的方向赶去了。

第80章

陶亿的母亲, 在她年幼时就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