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佳色 第89节

... ...

那处伤口露出来的时候,无忧不由吃了一惊。

两人虽然才刚刚有了最亲密的举动,可这还是光天化日之下,她头一次瞧见桓崇的赤膊。

桓崇的身材和他的相貌一致,穿着衣裳,从旁看只觉得这人如一竿劲竹般秀挺筋瘦,可等他真正脱了衣裳才能发现,这人身上的肌肉其实块垒分明,十分坚实。他身上那一条条的旧伤疤暂且不提,且看他左臂上部的那道新伤,竟仿佛被利箭一般的东西贯穿过去,在正背两端留下了两点血痂,而那血痂的颜色还是较新的血红色,一看就是刚结好不久。

“这...!”

一露出伤口,桓崇就知要糟。他本以为会被无忧狠狠地训上一通,不想女郎眼中盈盈含泪,那模样竟比劈头盖脸地挨上一通训斥还要让他难过。桓冲慌忙之下,一把将她搂在怀里,“...没事了,都没事了。”

说着,他还将左臂屈伸一下,安慰道,“你看,都结痂了,不流血了,再休养一阵子就能彻底好起来了。”

无忧瞪了他一眼,忙按住他的左肩。过了好半晌,等到她小手下的肌肤都发起烫来,她才小心翼翼地给他套上了中衣、再安顿他躺下,问道,“真的不疼吗?这里...又是怎么伤得?”

惹她担忧至此,桓崇早在心里把那该死的王恬骂了千百遍。他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又道,“那石韬确是有两下子不假,可那王恬也太莽撞了些,所以我...”

“所以你就出去闯阵,去逞英雄?!”无忧向他睨去,顺口接道,“反正我们的桓将军在陶家军中也是赫赫有名的‘刚将’,一上战场就是冲锋陷阵,悍不畏死,如古之恶来在世,如今...以区区肉身接箭又算得了什么?!”

恶来是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先祖,其人力大无凶,单枪匹马就可与上古时的犀兕熊虎等诸多猛兽搏斗,极有勇力。而“刚将”一名,则是几年前襄阳大捷后,陶师顺口给他起得名号,后来也不知怎么就流传开来,这下还传到她的耳朵里了。

无忧明褒实贬,桓崇被她嘲弄得无言以对。他对上女郎瞪过来的一双圆圆的大眼,道,“我...王恬是我的部下,再说,他还是我的姊夫,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他的命给保住了。”

无忧“哼”了一声,做恍然大悟状,“桓将军身先士卒,将手下军士们的性命看得比自己都重,难怪这般得人爱戴哩!”

接连被嘲两轮,桓崇的头筋又开始跳了。

他嘴上的功夫素来不行,每次只要一遇上这种打机锋、拼言辞的场合,他便只能甘拜下风。

...可是,嘴上说不过,他身上不是还有使不完的力气么?!

桓崇心中想着,身体即刻行动起来。他将无忧一揽,勾进怀里后直接就吻上了那张小嘴,堵住了无忧那即将对他发来的第三轮嘲讽攻势。

他的动作轻柔,这回,无忧只挣了挣,便顺从地任他亲着了。

绵长一吻结束后,桓崇才放开她的嘴唇,低声道,“不是的,我知道我定能打掉那支冷箭。我只是低估了那石韬,他这一箭并非乱中的虚张声势,而是根本就想要了王恬的命。当时情况危急,如果我没有及时赶到,如果石韬得了逞,那么,王恬可就不是单单受这一箭这么简单了...”

“他怕是会直接丢了小命。”

无忧登时就沉默了。

少顷,女郎的眼睫如蝶展翅般地颤了颤,更是平添了一抹令人心悸的脆弱。

桓崇深吸了一口气,一字一顿道,“无忧,也许你不知道,从我在吴郡向你示爱时开始...不,是更早,从蒋山我一路背你下山开始,我就下定了决心,这辈子,除非我死了,不然谁都别想让我对你放手!”

他顿了顿,道,“让你如此不安,是我之过。往后,我保证再不会这样莽撞了,好不好?”

无忧心头一震,她缓缓掀开眼帘,向他凝睇了片晌。

可是,身为武将,便是要一生驰骋在疆场上的。何况,他还有北伐的大志?!

面上的红潮刚刚涌起,又倏地退去。无忧眨了眨眼睛,微微一笑,却是轻轻推了推他的肩,道,“桓将军,还是先把眼前的伤养好再说吧!”

... ...

等到两人再次起身,沐浴整理时,午后的艳阳西沉,已经变成傍晚的夕阳了。

无忧对镜绾发,目光自然地向他的方向瞥去。这人今日才刚回来,连午饭都没吃,还能把她按在床上折腾一下午,这体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好。

桓崇正在穿外裳,见无忧盯着自己瞧,他笑了一下,道,“晚间城外大营会举行庆功酒宴,我这次是必须要出席的,等我整理好就过去那边。晚上你自用饭就好,不必等我,困了就早些休息,我怕是要入了夜才能赶回来。”

无忧“哦”了一声,道,“我知道了。”

说罢,她想了想,又叮嘱道,“伤还未好,酒少喝些。若是吃多了酒,你在营里安睡一夜也好,不必急着回来。”

听她这般说,桓崇系衣带的手立时一顿,却是抬头道,“那可不行。我早就计划好了,自你来了武昌,我也一直没能陪在你身边,也一直没空带你出去转转。刚好战事毕,陶师准我这几日清闲,刚好能趁机带你到城里城外各处看看。若是住在营里,明日赶早回来,又耽误了一会儿工夫。”

“对了,二月里东湖那边的梅树开得正好,虽不是早春的黄梅,但红白相间,景致亦是不凡,你定然喜欢。”

无忧一怔,再是轻声一笑,“...难为你还记得。”

“这叫什么话?!”桓崇诧异道,“你和我说过的话,我每一句都记得一清二楚的!”

他说得这般直白,又一脸理所当然的模样。无忧却没他这么厚的脸皮,她侧过脸去,移开了落在他身上的视线,只道,“那由你来定好了。若是晚上回来,夜间骑马,可要小心些。”

自家妻子哪点都好,就是每每谈情说爱时,一张脸皮薄得要命。

桓崇笑着向她望去,回道,“好!”

... ...

可,桓崇此时还不知道,他的打算是注定要落空了的。

在他后来的记忆里,武昌大营召开过得那么多回的庆功宴,只有这一回,热闹到了顶点,也寂寥到了永远。

那日的酒宴才进行到了一半,他就已经被军中的同僚们灌了数大盅酒。手上这杯一口饮尽,众人正在为他鼓掌叫好,这时,营外突然来了一名陶家的护卫,急吼吼地一定要寻到桓崇本人。

他出了营去,见了那人,再听了那传来的消息,熏熏的醉意刹那间消逝,而他如坠冰窟一般,浑身的血液瞬间都冰冷了。

纵使知道已经迟了,他还是一路飞马,匆匆赶回了陶家。

震惊有之,难过有之,悔恨亦有之。

就当他在灯火辉煌的大营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饮酒享乐的时候,他的陶师孤零零的一个人躺在自己漆黑的屋子里,吐出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一口气。

桓崇无法原谅自己。

... ...

今夜,注定是个不平常的夜晚。

无忧早早就睡下了,不知过了多久,在半梦半醒中,她听到了一阵凄婉的悲声。

一开始还以为那是自己的噩梦,直到,她猛然从睡梦中惊醒。

哭声不绝,其调哀哀,听着像是从极进的方向传来。

无忧心神不宁,她匆匆披衣下床,刚踩到实地就险些打了个趔趄——实在是因为午间那第一回 的□□,她的两条腿还是打飘得厉害。

可现在,她根本没空再来顾及这些了。无忧喊来侍婢,道,“外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快出去打探一下!”

没用她等了多久,那侍婢就回来了,她满脸吃惊,道,“县主,是陶公!陶公,他今夜...刚刚辞世了。”

“什么?!”...这太突然了!

无忧猛然僵住了,过了片刻,她呆呆地坐回到了床上,闭了闭眼,又听那侍婢道,“听一个侍卫说,陶郎君已经派人去寻郎君回来了。”

无忧点了点头,她默默坐了一会儿,忽然抬头道,“去寻我的白裙出来,现在更衣,为我整理梳妆。”

... ...

桓崇回来的时候,陶家的大门口正有几个侍卫在悬挂白灯笼。

他匆忙下马,逮着那几个侍卫,一开口便问,“陶师呢?!”

“桓将军回来了!小陶将军...啊,不,是陶郎君让你尽快赶到陶公的居所去,说是众人现都在那边聚齐了。”

刚听那侍卫说了个大概,桓崇就像风一般地往后院赶去了。

... ...

陶侃的院子里,有陶家众人齐聚,桓崇却是连看都没看。他直接几步跨进了屋子,待见了那跪在床前,着了一身缞麻的小陶将军,他再一张口,就已是带出了悲声,“...阿兄!”

小陶将军回过头来,他的眼圈已然哭肿了。见了桓崇,他使劲地抽抽鼻子,招招手道,“来吧,来见我们阿父的最后一面。”

桓崇几乎不敢向床上望去,可他的脚下却仍是一步步地向那里走去。

走得越近,他看得越清楚,只见病榻之上,枯瘦的老人安安稳稳地躺在那里,双手交握,神态安详。

若是仔细端详,甚至还能在他的嘴角边看到一丝浅浅的笑痕,那模样同陶侃平日里唇角边挂着的浅淡微笑别无二致。

“陶师!”桓崇“噗通”一声,双膝便齐跪在了那病榻前。

他顺势握住了陶侃胸前的手。

记忆里,陶师的手一向是至为温暖的。

因为在许多年前,在他第一次被陶侃收为弟子后,在他被陶侃接纳入陶家的时候,陶师便是用他那温暖的手,牵着他入了荆州军营...入了陶家。

可是现在,那一向牵引着他、引领着他的手,却是冰寒彻骨,永远也不可能再温暖起来了。

桓崇直觉得自己的眼圈热辣辣地疼,眼前也不知怎的模糊成了一片。

他垂下头去,将陶侃那冰冷的手捏紧,满腔的悲愤却是再也忍不住了。

“陶师!”

作者有话要说:  ...emmm,终于写到这里了!

第87章

夜风吹过, 透骨寒凉。

俄而一片乌云浮过, 遮蔽了天空, 就连天上的星子也黯淡得失去了光芒。

无忧拢了拢衣裳,向周围望去。

她住得近, 刚刚更衣梳妆后,便直接赶来了。可是小陶将军只允家中的男丁进房,于是,无忧便和陆续赶来的陶家女眷一并在院中默然侍立。

此刻夜已深,院子里黑黢黢的,除了周围零星点起的数支火把,唯一明亮的地方便只有从陶侃窗子里透出的那点萤火微光。

... ...

晋廷重孝道,但凡丧葬均需要行哭礼, 陶侃又是陶家立身的支柱,莫论是在感情上,或是考虑到陶家的更长远的今后, 周围人无不是容色凄凄、涕泗横流。

无忧虽无他们那么深的感触, 但触目皆是哀戚之景, 竟让她无端地想到了《薤露》一诗, 以及桓崇在他那手书中所注的“人命奄忽”一句。她定了定心神,再抬起头来的时候,目光越过周围的人群, 四下一望,视线却是在陶侃屋前的那摞青砖上凝住了。

整整一百块的砖头,还像她初来时见得那样, 原封不动、整整齐齐地码在屋前。

可是,才时隔了一月,便物是人非了。

...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一念及此,再回忆起那温言含笑的老人,无忧亦是不禁抽出帕子,轻轻地压了压自己的眼角。

正忙着拭泪,这时,她的耳中忽然传来一个低哑的声音,“无忧,你也来了?”

... ...

“陶...姊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