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佳色 第93节

江流天地, 浩浩汤汤。

从武昌去建康, 恰是一路顺风顺水。

无忧在岸边凝眸伫立, 只见那王家的船只顺流而下,转眼间便行得远了。等到最后一丝船影都消失在了视线里, 身旁的桓崇道,“他们走了,咱们也走吧。”

江风拂衣,江水犹寒,在这里站久了确实有些冷。无忧朝他点了点头,回身上了马车。只听桓崇在车外对那车夫用武昌话嘱咐了些什么,随后,那人却是弃马不骑, 也随着她登上了马车。

...桓崇是不喜欢坐车的。他一旦坐马车,那便是有什么事情要同她说了。

果然,那人登了车后, 先是打起了一侧的帘子, 还不等无忧主动开口询问, 他便自顾自道, “今日天气不错。”

阳光明,草色青,外面的天气的确不错。可是...她还真不知道, 如桓崇这样的人,竟然也会在乎天气吗?!

见无忧眼露诧异,桓崇一笑, 向身后的车壁随意靠了过去,道,“今日休沐,既然已经出城了,那这回刚好顺路去个地方!”

“你要去哪里?”无忧疑惑道。

桓崇的视线向她望了过去,却见他眉眼一弯,道,“不是‘你’,是‘我们’。”

“我们,要去东湖。”

... ...

东湖,因位于武昌城东而得名。

这是无忧第二次从桓崇口中听到这个地名,而且根据她从前在阿父藏书里读到得记载,据说当年楚国的三闾大夫就是立于东湖之畔发出行吟的。

既然是古楚国的所在...在无忧的想象里,这里便该是一片一望无尽的大泽。不想到了目的地,刚一下车,眼前的风景就让她惊喜起来——入眼的,除了意料之中的山水草木,更引人注意得却是那依山傍水而生的一大片粉白梅林。

将近三月,泰半的梅花均已谢了,但山阴那侧的梅树仍是招展着枝头一团团的红云,远远瞧着,便是茂盛已极。

从来了武昌后,无忧便再没有出门放松过。今日瞧见这般美景,她的心境也不由开朗起来。

她一面任桓崇牵着,往高处行去,一面听他同自己说笑闲话。

“我们所在的这处叫作磨山。说是山,却不如何高,也不怎么陡,倒是平得好像坦途一般。当年季汉刘先主曾在此地设坛祭天,但那处,现下已经全然荒废了。”

待行到一处平坦的地方,桓崇又向下手处那片湖泊指去,“那便是东湖了。于此处坐山望水,格外有趣。”

见他双臂抱胸,踌躇满志地向北遥望,无忧坐在旁边的石头上,也是跟着笑道,“想不到夫君还有这般赏景的闲情,我还以为...”

“你还以为我这样的武人,每日里只懂得舞刀弄剑?”桓崇今日的心情似乎很好,他嘴上一笑,饶有兴趣地接道。

“自然不是!”无忧摇摇头,她觊了桓崇一眼,再远远遥望这眼前的山水,方才还雀跃的声音突然压低了几分,“...我以为,能被你记挂在心中的,只有那些家国大事。”

... ...

桓崇一愣,却见无忧已经默默地将头扭转开去,再不发一语了。

...这种感觉,太糟糕了!

成婚后,他们之间就仿佛隔开了一百步的距离。眼见着他一步步地向她那方挪过去,眼见着他都已经站到她的面前了...却不想,都到了这个时候,她竟然又要后撤逃跑了?!

桓崇心中有些烦躁,他“呼”得一个猛子,单膝跪在了无忧身前,动作虽剧烈,嘴上的却柔声道,“我心中在记挂着什么,你怎会不知?”

顿了顿后,他又用故作出一派轻松的语气道,“这几天到底怎么了?你究竟又在胡思乱想些什么?”

见无忧还避着自己的视线,桓崇干脆探出手去,如惯常那般想要摸摸她的脸颊。不料,那只手才刚伸出去,便被女郎握住按下了。

...也不知是不是一连吹了江风和山风的缘故,她的小手,摸起来有些湿漉漉的冷意。

桓崇下意识地回握过去,却见无忧抬起眼来,黑漆漆的眼底倒映出了他的身影,“夫君...”

“我真的什么都知道吗?”

这话问得没头没脑,可桓崇硬是在其中听出了几分惶然。

他定了定神,压下心中那股莫名的燥意,轻声道,“...自然,只要你想知道,只要你问我。”

两人对视了半晌,而后只见女郎徐徐地呼出了一口气,“那日,夫君同陶公的谈话并不完整...”

话才刚说到一半,桓崇的眉头就皱起来了。

无忧稍稍迟疑了一下,仍是道,“我想知道。夫君对于未来之事,是否有更多的盘算?”

... ...

...这未来...又是多久以后的未来?!

“所以,这些天来,你就是在为这事而烦恼?”桓崇的喉结上下动了动,道。

见无忧仍是定定地瞧着自己,他松开了掌心里握得那只小手,转而站起身来,对着眼前的水泽道,“岁月如川,往者不可复,来者不可期。无忧常听和尚辩经,难道还不明此事?!”

桓崇只给了她一个侧脸,所以无忧也只能瞧见他侧颊上那道死死抿起的嘴角,“此言差矣。‘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夫君家中世研经书,又怎会忽略这个道理?”

“况,夫君与陶公早就对未来有所预见、甚至有所规划,而现在一切事情的发展,都是按照你们当时说得那般,我...很担忧...也很害怕...”

说到这里,无忧像是不知道该如何接续下去似的,两人一时间竟然全都沉寂了下来。

只见桓崇徐慢地转头瞧她,过了片刻,那人突然凉凉地哼笑了一声,“未来之事...竟能让曹女郎日不思、夜不寐地担惊受怕了这么些天...倒真是我的罪过了!”

“说到底,你不是就担心我会对司马氏不利吗?”

无忧的眸子“腾”地便瞪大了,“你...”

“怎地?我说错了?”

桓崇缓缓地眯起眼睛,他本就是居高临下,此刻望来的表情更显睥睨,“若我说是,县主会否即刻返回建康,向你们那司马氏的小皇帝通风报信呢?”

... ...

明明对着阳光,他那双瞳子却黑得仿佛能把万物都吸纳进去。

无忧的心跳瞬间加快,她甚至能在耳中听到自己发出的急促呼吸声,“桓崇,你知不知道,如果你真做了...那种事,会造成怎样的后果,又会在后世留下怎样的骂名?!”

“骂名?”

桓崇的唇角向上一挑,连额角的那道伤疤都些微地抽搐了起来,似乎被她的问题给生生逗笑了,“县主,这问题不该问我,你更应该去问问你们司马家的后嗣。”

“先是高平陵之变,再是嘉平之变...司马家血洗朝纲,踏着曹家的血上位,他们怎么不记得后世的骂名?!”

“哦,对...反正现在是乱世,人命不久,典籍不存,怕是连司马氏自己的子孙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曾造过怎样的孽,何况他人呢?”

... ...

冷若冰霜、大逆不道。

无忧被他的口气所激,背后汗毛倒竖,身上也不由地打了个寒颤,这时却听桓崇又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之一世,渺小如水中蜉蝣,江水冲过,便再也不见踪影...死便死了,还在意身后那些虚名作甚?今日既然你问,我便明说与你。我,永不会去做那籍籍无名之辈;任何别的人,却也别想如对待我父祖那样,妄图用只手来操纵我的人生。”

“从踏上这一条路上开始,我就已经想好了...若这一生,注定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让我遗臭万年罢!”

说着,他慢慢地俯下身去,对上了无忧望来的双眼,“县主...怎么?你害怕了?”

... ...

湖水拍岸,哗哗作响。

有鸟雀惊枝,风中传来的鸣叫声打破了两人之间的死寂。

“这...就是那日里,你要和陶公谈得后半段?”

事情挑明了,无忧的心跳竟然奇异般地沉稳了下来。

眼睫落下再抬起,视线相对时,她微微点了点头,道,“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陶公不惜用自己的亲生女儿来拉拢王家,也要来给他的得意弟子设防了...原来,你对司马氏的仇恨竟然已经强烈到了这个地步。”

“可惜...陶师终未能阻止得了我。”桓崇将自己的身位压得更低了些,两人鼻尖相对时,他轻轻地、却也是笃定地补上了一句,“当然...你也一样。”

... ...

那人的语气冷冰冰地,可他呼来的鼻息却是炙热的。

无忧把身子稍稍向后撤了撤,避开了他的呼吸,“...我有自知之明。”

“哦?”

只要她向后退一点点,桓崇便紧紧地向前跟上一点点。这一声,便又是他贴着自己的颊面说得。

无忧强忍住不适,道,“一切不正如郎君所言,来者不可期么?从现在来看未来,不仍旧是虚无缥缈、雾里看花?”

和方才相比,她的态度又太过镇定了。桓崇一怔,反问道,“你...不担心我会对皇帝不利?”

无忧摇摇头,长长的眼睫垂下,遮住了眼底的黯然,“郎君为了对付司马家,埋首蛰伏了这些年,可谓志存高远...自问,若是我与郎君异地相处,也只能道一声佩服。若有朝一日,郎君真的要出手对付天家,我既无权阻拦,亦不会阻拦。若是郎君真能得偿所愿,也只能道一句天意造化,怨不得人。”

“...你?”

“无论如何,我要感谢郎君毫不藏私,一切同我据实相告。”说着,她站起身来,“我现在有些乱,无心赏景,只想快些家去。还请郎君见谅。”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写了一大段宣泄情绪的短篇开头,渐渐沉下心来之后,才把这本继续写了下去~大家久等了!

第92章

“县主, 那天新刺史入城的盛况, 你去瞧了吗?”红药一面说着, 一面用帕子拈了一块新做得梅花糕,向对面的无忧递了过去。

见无忧摇头, 她忙叙说了一通当日的情形,最后道,“那庾君候,我向来都是只闻大名,没能亲见过其人的。原来他瞧着那么威严呐!”

说着,她又小声嘀咕道,“不过,从前在宫中的时候, 我就听姊姊们说庾君侯和庾太后的性子相似,都很严苛...唉,这下也不知周郎君他们, 能不能适应得了咱们武昌的这位新都督...”

红药叽叽喳喳地说完, 却见对面的女郎单手托腮, 双眼定定。那块粉红色的糕饼被她在手中握了半晌, 仍是一动未动。

“县主...难道,你不喜欢梅花吗?”红药的眼睛眨巴眨巴,声音立刻就弱了下来, “那...县主喜欢什么口味,我下次做好了再拿给你尝,好不好?!”

梅花啊...

东湖的梅树那么多, 去得时间若再早些,入眼的景色会更美吧...

当然,如果下次,他能心平气和地同她说话,而不要像个刺猬似的...

“嗯?县主,你怎么知道这梅花是在东湖收集得?”

无忧一怔,才意识到自己刚才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她脸色一红,道,“诶?”

“啊,这也难怪了。一定是桓郎君说得吧!”红药说着,露出惆怅的神情,“毕竟,陶公他...最喜欢得就是东湖边上的那片梅林了。每年二月的第一个休沐日,他总要带着荆州军的将官去那里踏青赏景的。”

“...可是今年...”话到一半,红药垂下头,便再没说下去了。

... ...

原来是这样吗...

所以,那日里桓崇之所以会带她去东湖,其实是想同她一起祭奠他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