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古玩行家 第17章 叮嘱

88读书 www.88like .com,最快更新古玩行家最新章节!

一行人越来来越近,林辰东和李墩儿谁也没有退缩。

皮鞋踩在地板上的声音越来越近,空气中多了一丝紧张的韵味。

直到距离林辰东和李墩儿两三米的时候,那帮人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兄弟,怎么是你?”

林辰东眉头一皱,刚刚他没发现这帮人里有熟人,不过这声音听着倒是有三分耳熟。

林辰东仔细一看才发现,一帮青年中有个中年男子,因为这帮人都穿着相同的衣服,林辰东刚刚也没发现这人。

现在仔细一看,林辰东才认出了这人。

“龙哥?”

林辰东这才发现,眼前这中年男子正是之前昨天金典遇到的那个龙哥,昨天他穿的随便,今天天换上西装差点没认出来。

“兄弟,还真是你。”

龙哥走了过来,带着一脸谦和的微笑,掏出香烟递给林辰东一根。

“谢谢,不会。”林辰东道。

“兄弟,刚刚和你朋打打人了?”龙哥突然收起一脸笑容,看了李墩儿一眼,然后问了林辰东一句。

刚刚龙哥接到电话以前跟自己混的一个兄弟说被人无缘无故欺负,正好他在附近,二话不说赶了过来,没想到是林辰东。

“嗯。”林辰东点点头。

“到底怎么回事?”龙哥问了一句。

“其实很简单……”林辰东将刚刚的事情一无是一的说的说了一遍。

“妈的,那孙子刚刚说被人欺负,弄了半天是骗我,我还以为多大的事,就这点小屁事,也让我带来这么多兄弟,真是不懂规矩!”龙哥听了林辰东的话非常生气,随后露出一脸的微笑:“兄弟,哥哥欠你个人情,今天还给你。”

说完,东哥带着一帮人转身就走,直接去了父子三人所在的病房。

“砰”

病房门被狠狠关上,发出一声闷响。

林辰东和李墩儿相互看了一眼,还没来得及说话,便听到了父子三人鬼哭狼嚎的喊叫声。

“自作自受。”李墩儿听着惨叫声道。

林辰东随即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并且在第一时间打开了身旁病房的房门,不让老妈担心才是头等大事。

门开后,林母也算长出了一口气,想必天下母亲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儿子跟别人打架。

同时,林母也听到了那边病房内传来的哀嚎声,她不禁有些疑惑的问儿子道:“东子,怎么回事?”

林辰东平淡的口吻道:“不关我们的事,妈我们走吧。”

林母带着一丝疑惑,和儿子以及李墩儿一起朝着电梯口走去。

李墩儿边走边跟问林母道:“阿姨,你不用担心林辰东,他斯斯文文的,公司里就数他招人待见,您就踏踏实实跟家享福就行了。”

“他斯文?”

林母听了李墩儿的话后,一个劲的摇头,好像斯文跟自己儿子完全不沾边。

“初中的时候就不好好上学,成天迷恋种葫芦,后来上了高中,倒是不种葫芦了,天天打架,那段时间,我成天提心吊胆的……”

林母开始讲述起了高中时候的林辰东,总之一句话,这孩子淘的要命。

“妈”

林辰东叫了老妈一声,那意思明显不想让她提高中的事情。

“不会吧?”李墩儿眨眨眼,一脸不信的样子道:“林辰东,没看出来你有多淘啊,带着眼镜怎么打架?”

“我妈随便说说的。”

林辰东只是笑着,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出了医院,李墩儿带着林辰东母子打车来到市里,这里原先是老北京城的内城。

北京城自明代后形成“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建设格局,这也是“四九城”三个字的来历。

“里九外七皇城四”是指北京内城有九座城门,外城有七座城门,皇城有四座城门。

其中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而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

加上一座紫禁城,当年的老北京就是东、南、西、北、中的城防格局。

不得不提的是,当年满清入主后,便将汉民全部驱至外城居住,腾出内城住八旗军队及所携家眷。

直至清朝中后期,才有部分高级汉官被特赏内城居住,比如我们熟知的刘墉刘罗锅的父亲——刘统勋。

就这样,一个北京城被人为地划分成两部分,内城成为军事驻防地兼家属区,外城则是单纯的居民区。

内城、外城泾渭分明,旗人、民人界限森严。

当时的八旗很为自身的特权地位自豪,称自己的所居地为“四九城”,明显来标明自己是拱卫紫禁城的高于他人的特殊群体。

当然,这种格局早就已经被打破。

出租车停在了一个胡同口,据李墩儿说,他“家”就在这条胡同里,不过李墩儿并没带林辰东他们进去,而是带着林辰东母子进了旁边那百年老字号的豆汁店。

三人吃了顿丰盛的早点,期间林辰东千叮咛万嘱咐让老妈在家好好享福。

林母也答应了儿子回家,并一再嘱咐林辰东做人做事要本分,这也是林母从小对他的教育。

同时,林辰东从母亲口中得知,村里范制葫芦的“老罐家”一个月前去世了。

本来林辰东以为是寿终正寝,谁知道是因为做旧骗人,被人家找上门。

那人本来也没打算把个老头怎么样,可两个人越说越多,那人轻轻推了老罐家一把,结果酿成了悲剧。

林辰东听了这事有些惋惜,毕竟当年自己跟着人家学习范制葫芦。

出了豆汁店,林母说什么也没让儿子送,自己做上了店门口的公交车。

“东子,多注意身体,记住要好好工作……”

“妈,你不用担心我,儿子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

“东子,记住老罐家的教训,做人做事要本分……”林母挤上公交车,不忘再三叮嘱林辰东。

“您放心吧,我肯定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看着母亲所在的车越来越远,林辰东心里的一颗大石头放下了。

虽然母亲走了,但是钱却没了着落,刚才的时候,自己屡次想和母亲解释,都没有说出口,如果让母亲知道了实情,她怎么可能安心的回家?

送完林母,李墩儿一把抓住了林辰东的手,往站牌方向拉。

“干什么?”

“干什么?你不是要给我的大恩人去买葫芦,现在就去,买个好的、真的、值十万的。先前的事别生气,我只是想试试你的人品,可千万别跟我较真啊。”

林辰东静静的看着李墩儿,听着李墩儿的解释,也明白他在医院里为何那么做了,原来,他是想和自己交朋友,可是,他不想交一个损友。

“现在你没钱了,可是我有啊,无论如何这救命之恩,我不能欠着你的,否则我睡不着觉,我得想方设法的让你没钱了,然后用我的钱,这样我才能睡安稳了。”

林辰东听着李墩儿的话,对李墩儿的好感又增加了不少,他能够看出来,李墩儿这人恩怨分明,倒是可以一交。

不过,林辰东可从来没有想过用他的钱买葫芦。

在李墩儿心里,林辰东救了他一命,这恩情大如天,以后,林辰东就是他的朋友,救过命的朋友。

李墩儿的性情便是如此,睚眦必报,恩怨分明。

“林辰东,阿姨叫你东子,那我也叫你东子好了。”李墩儿没占便宜的意思,只是这样叫起来顺口,显得也更亲近。

“那我叫你什么?”

林辰东点点头,随即问了一句这个刚刚认识的哥们儿。

“随便,不过别叫胖子,哥们儿只是体格比一般人壮实些而已。”

“总不能叫你墩子吧?”说起来,林辰东觉得这墩子还不如胖子叫着好听。

“嘿,我说你怎么知道我家人都这么叫我?”李墩儿笑了笑,反正不管叫什么,朋友之间都无所谓。

林辰东有些走神,现在自己身上一分钱都没有,刚刚的早点钱还是李墩儿结的账,最关键的是,刚刚那十万块是帮苏雪买葫芦的钱,现在没了,自己要想办法凑钱。

“东子,想什么呢?”

“没什么。”林辰东回过神,看了下时间,此时已经是上午九点,还得帮苏雪找葫芦呢,这事不能耽搁,马上就到中午了。

而且还有件事要去做,那就是找人看看自己昨天赢的那把“签子”是不是阿虎枪,如果是的话,钱就有着落了,如果不是,自己再想办法。

“墩子,我要去帮苏雪找老葫芦,你呢?”

李墩儿刚要说话的时候,突然想起了什么:“东子,今天是礼拜四吧,我差点忘了还有生意要做。”

李墩儿说完,撒腿朝着不远处的胡同跑去,边跑边道:“东子,等我去开车,一会儿咱哥俩一起去报国寺古玩市场。”

“喂……”

林辰东刚开口,李墩儿已经跑进了一条胡同。

大约等了五分钟,林辰东也没等来李墩儿的人影,却听到了胡同内的大喊声。

“东子,上车。”

话音刚落,胡同口冲出一辆大平板三轮车,骑车的正是一身西装的李墩儿,这一身西服革履骑着个平板三轮,真说不出是个什么感觉。

李墩儿没蹬几下,平板三轮就已经来到林辰东的身旁。

林辰东也没多想,轻轻一跳便坐了上去,大平板没一刻没停直接行驶在了辅路上。

“墩子,这就是你的车,我还以为是宝马、奔驰呢?”林辰东开玩笑的说了一句。

“宝马、奔驰以前经常玩,现在玩腻了,咱这叫玩复古风……”李墩儿依然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蹬平板大三轮好像是种特别时尚的事情。

“你车上这是什么?”

林辰东发现板车上有两个塑料箱子,抬手推了推发现还挺沉的。

“那都是我的宝贝,你自己掀开看。”李墩儿没回头,而是继续蹬车,不过他口中的宝贝却让林辰东有些好奇。

抬手掀开其中一个纸箱,林辰东只看了一眼就明白了李墩儿的职业。

弄了半天,纸箱内都是核桃,带着青皮的核桃。

这些核桃不是一般的核桃,而是文玩核桃,这几年文玩市场可谓是火爆异常,其中文玩核桃当属魁首。

而这些青皮核桃其实还有个称呼——赌青皮。

“赌玉”是很多人熟知的玉石材料交易方式,能否赚钱靠的是“三分眼力七分运气”,在文玩核桃领域,类似的交易被叫做“赌青皮”。

所谓青皮,是指刚刚下树的核桃,外面还包裹着一层青色的果肉。

就像玉石原石一样,单纯依靠外表观察,很难判断出青皮里的核桃成色如何、个头多大。

许多刚下树的青皮没有经过剥皮处理,就直接摆上摊位,一个三五百元,当然品相好的更贵,买家靠的是眼力,赌的是运气。

每年八月底九月初,即白露前后,一年一度的“赌青皮”活动也来临了。

“墩子,弄了半天你是玩文玩核桃的。”

“没错,人称核‘桃小王子’就是在下。”

李墩儿不改本色,给自己来了个响亮的称号,随后问林辰东道:“东子,你葫芦鸣虫玩的不错,懂核桃吗?”

“一点点吧,你这是四座楼吧?”

“可以啊,涞水进的货,刚卖没几天。”

那一带核桃好,如狮子头、虎头、公子帽、官帽、鸡心等。

其中平谷四座楼狮子头是以地名来命名的核桃品种。

四座楼的特点是桩矮、边厚实、周正、纹路非常棒,超大平底座,底部放射纹路明显,尖儿小。整体感觉非常霸气,还不失周正。

“东子,你玩过?”

“那倒没有,只是每年都看。”

大学的时候林辰东一直靠着买葫芦、鸣虫赚生活费,当然也见过赌青皮的,只是这么长时间他的确是没有亲自玩过。

“你自己挑一对,拿着玩。”

“你先卖着,等剩了,我再玩。”林辰东觉得大家都是讨生活的,干嘛占人家这便宜。

“成吧。”

李墩儿也没勉强,跟林辰东边聊着天,两人很快来到了报国寺门口。

比起日益兴盛的潘家园,报国寺古玩市场在外行眼里明显要逊色一筹。

但其实,报国寺古玩市场可是北亰的老地界,北亰古玩界有句俗话叫:潘家园的集周六日,周四就去报国寺。

说起收藏界的古币、银元以及国际钱币这一类收藏,报国寺古玩市场是无人能出其右。除去这一类,其他的一些旧书、杂项也是应有尽有。

这也是李墩儿为什么要在今天来报国寺,因为星期四的报国寺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都云集在这里。

林辰东大学期间可没少往报国寺跑,只是这四个月因为实习的缘故他来的次数很少。

李墩儿把大平板三轮停好后,将两个塑料箱子放在一起,两个胳膊轻松将其抱起,二话没说走进了报国寺古玩市场。

林辰东也没闲着,将车上两个马扎和一个水桶以及要用到的水果刀、卡尺、刷子等工具从车上拿了下来。

两人一前一后,跟着陆续增多的人流走进了报国寺。

古玩市场热闹非凡,甚至有几个黑人老外也在练摊,见怪不怪,这本来就很正常。

最终,林辰东看到李墩儿将三个纸箱放在了他的摊位上,而且左右两边的摊位前都已经做满了人群。

李墩儿也没闲着,拉开毯子扑在地摊上,随后将三种不同型号的青皮核桃码放在了毯子上。

身后的墙面上,还挂上了一张写着子的硬纸板。

“玩好文玩核桃,从赌青皮开始。”李墩儿做在马扎上,指着身后的硬纸板上的字大声嚷嚷了两句。

很快,一帮文玩核桃爱好者就围了上来。

“墩子,你先忙着,我去转转油壶鲁葫芦。”

林辰东心里挂念的是帮苏雪弄个葫芦,毕竟人家可是放了十万块。

“等会儿,我跟你一起。”说完,李墩儿站了起来,朝着一旁大喊了一声:“崽子。”

“李哥,我来了。”

随着一声回应,一个瘦小的青年如同一阵风是的跑了过来。

“帮我看摊,我过去转转。”李墩儿说话间,摘下手套,递给了那个外号叫“崽子”的青年。

“得嘞,您就瞧好吧。”

崽子看来没少帮李墩儿看摊,结果手套坐在了马扎上。

林辰东和李墩儿一起,迈过核桃摊,朝着古玩市场里面走去,两个人都是轻车熟路,哪里有什么东西他们很清楚。

“东子,跟我来。”李墩儿拉了林辰东一把。

“怎么?你知道哪里有专门卖葫芦的地方?”

“当然,你就跟我来吧。”李墩儿说完,怪外抹角,将林辰东带到了一个小地摊前,摊主是个三十来岁的青年,地摊上也果然都是些鸣虫葫芦。

可林辰东只是看了一眼,却一个劲的摇头,不为别的,只因这里的葫芦不够好,值不了十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