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朕的天下何时能亡 朕的天下何时能亡 第49节

[世界意志那边也不知道?]邵奕刚说完,立即就把这话吞了回去, [……算了,当我没说。]

如果世界意志知道详细情况, 系统也不会只告诉他,世界意志生命力的事情。

这种时候就只能自食其力了。

邵奕觉得能和亡国有些关系的,一个就是他的钦定权臣李慎了, 在那些‘佞臣’书生的有意拉近关系下,再加上文臣那边也在反馈说需要人手。

——大贞国那边增加的工作量, 让他们再一次开始了疯狂加班模式。

所以最终李慎那边还是在各方拜托之下找了邵奕,给举荐了一批他觉得合适的书生。

这个举荐各方面都很满意,邵奕都给批复了,目前还在三省六部里面做小吏的工作,原本的小吏则是往上升了升,把这事情确定下来,算是给李慎权臣之路加了一定进度。

但这事情已经发生了有一周多了,不至于让世界意志现在过来做反馈。

还有就是邵奕给的蒸汽机了,不过邵奕觉得这也没有那么快,女官那边肯定还要核实图纸的真实性,了解整个蒸汽机的运行原理,然后对这蒸汽机进行符合时代的改造,之后还有零件锻造的工作,这有图纸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出来的事情。

包括协同会那边的棉花也是,从种植到收获也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才会出来第一批,邵奕算了算时间,觉得这事也是没有什么可能的行列了。

然后似乎就只有大贞和西夷那边的事了。

西夷那边邵奕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同位体亡国这事和外族没关系,而同位体挂了之后大邵能再延续两个皇帝这说明也没有什么外族戏份,现在兵马钱粮他都给够了,邵奕不觉得会有什么问题。

唯一不一样的也就只有大贞那边了。

可是大贞那边不应该啊。

按照西都府和南都府那边送呈的文书,已经加强了兵马对大贞那边进行了防守工作,而大贞国的王子在三天前才在宣判后人头落地,理论上也才刚做好人头保鲜工作,刚从津东码头那边出发吧?

邵奕百思不得其解,不过等再过一些天后,邵奕就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他们邵朝在大贞国内玩了一出梅开二度,在和大贞国商谈时候,大贞国率先亮出兵戈,要他们大邵国来使的性命以雪耻辱,然后被他们前去商谈的秦沛大人给反杀了。

当然,这次大贞国是有学乖了,没有再摆个王子在台上,负责这事情的只是个朝臣。

秦沛他们挟持这个朝臣并没有什么用,不能像是女官一样,劫持了就能安然无恙离开。

但想要活着离开本就不只是只有一个答案。

秦沛他带的随从一个个也是身经百战的,加上邵朝的冶铁技术和大贞国完全是两个水平,在邵朝精制钢铁的武器面前,大贞国脆弱的兵戈在几次交锋后就碎了一地,完全没有办法组成很好的进攻防御姿态。

于是在对方翻脸之后,秦沛他们很顺利地把这个商谈用的院子内外杀空了。

趁着大贞那座城池还没有反应过来,秦沛他们飞速地把自己身上带血的衣服给换了,佯装大贞的贵族官员的样子,学着大贞国使者那鼻孔朝天的样子,完全没有受到城池守卫士兵怀疑,就这么顺利出了大贞城池,飞速折返回了邵朝这边西南处的军营之中。

这种梅开二度的行为,毫无疑问让大贞国那边气疯了,甚至都不去考虑自己家王子的死活——虽然他们考虑了也没有用,直接就召集了兵马,对秦沛所在的西南部发起了攻击。

邵奕看了看系统那边显示出来的西都府那边送呈到兵部的文书,算了算时间,好像世界意志当时传消息过来,说自己生命力变强了这事,就是他们大邵西南方向起战事的时间。

对上了!

所以说……走同位体的路线,疯狂去揍其他国家才是亡国的正确姿势吗?

邵奕陷入了沉思。

说起来,这大邵周边的国家确实是都可以揍一顿的感觉,一个个时不时就会冲到家门口烧杀劫掠,把他们狠狠都打一顿,邵奕觉得完全没有什么毛病。

邵奕把这事放在了自己亡国备选方案之中。

邵奕并没有太考虑秦沛这个文臣和大贞那边战事问题。

怎么说呢……

第一次被女官他们杀了一通,安然无事还绑了个王子回来暂且可以说是没有准备,措手不及的原因,不能代表大贞国的实力水平。

现在梅开二度,人家一个文臣带着十来个随行士兵到人家地盘,而且大贞有了前车之鉴肯定已经做了不少准备,就这样还能被人杀透了,大摇大摆的从城池里出来,就已经可以知道这个国家的武力水平有多稀烂了。

这也不奇怪,毕竟大邵这边西边和北边都一直遭受这兵戈的苦楚,哪怕大邵后期都在重文轻武,也还是点了很多武力值在身上的。

而大贞那边和西夷交界的地方有喜马拉雅山脉阻隔着,没有谁会跨越这个高峰去打大贞,和邵朝这边交界的地方倒是还行,不过邵朝这边更喜欢发展自身,只要不招惹大邵,大邵这边也不会主动对外发动武力。

而西边……邵奕看了看世界地图。

邵奕不知道印度那边的情况,不过看样子孔雀王国亡了之后,那边也没有出现个很强力的国家,可能整个都还处于混乱无力的状态之中,也不会和大贞起冲突。

所以大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非常安逸的状态,以及对方还和大邵不一样,有着丰富的粮食,就算躺着也不会饿死多少人,内部起义抗争的也少了很多,所以对方在武力值上目测是完全没有加点。

简单说,这个国家看起来是比大邵地图显示的要大很多,但就武力值来看,是属于菜鸟这一档的。

这个对手真不错。

对方打不赢自己,而自己这边负责的又是个从来没有打过仗的文臣,肯定会以防御为主。

朝堂内的文臣是什么样的,邵奕还不知道?那不是最开始就在反思,是大邵的错,我们应该赔礼的绝对鸽派吗?

脑海里想着两只菜鸟互啄的样子,邵奕十分安逸。

尤其是想着世界意志那边给出来,生命力变强这个讯息,邵奕更加肯定了这个和大贞的战打得好,应该打。

于是在兵部那边觉得这涉及到两个国家之间新启动的战事,应该要交给新皇陛下审阅批复的时候,邵奕表示了强烈的支持。

“大贞作为附属国,居然如此对宗主国不敬,此乃对大邵挑衅,秦长史意图和大贞商谈乃是错事,罚俸一年并给予他将功赎罪的机会,给朕狠狠地打,打到他们认清什么叫宗主!”

邵奕这话自然最后由文臣们苦着脸美化了下,但也没有敢改变这其中的含义,赶忙加急给秦沛那边送了过去。

这封书信有加急,但大贞国王子的头颅并没有加急,最终就这么前后脚的工夫送到了秦沛那边。

秦沛倒是不在乎自己那一年的俸禄,看着自己眼前那个头颅,再看着自己手里的信,觉得他还是应该给自己家陛下稍微美化一下形象,于是秦沛就带着这王子的头颅出了大帐。

“大贞国不顾国家道义,欺辱我大邵,多次蓄意邀约,意图谋害我大邵官员性命,此等行为乃是对我大邵挑衅,吾皇陛下怒不可遏,怒斩其国王子首级以示宣战。”秦沛高举着大贞国王子头颅,对着已经集结地士兵们大声喊道。

底下不管是将军士官还是普通士兵们,眼中都亮得出奇。

秦沛最终是从大贞那边回来了,他在大贞那边的遭遇,自然也在军队之中流传开来,自己的主帅被对方如此对待,自然是点燃了这些士兵们愤怒的火焰,但更让他们心头燃烧的,是据说能够一年三熟的粮食和土地。

底层士兵们大多原本就是农户出身,对这三熟的意义感受比秦沛更加深刻,在知道这事之后,看向南方的眼神都红得滴血,恨不得现在就跑过去,拥抱住那一片大地。

那是什么样的极乐世界啊。

有了那样的土地,即便是最黑心的地主老爷,只愿意按九一分成给他们佃农,也可以吃饱饭了吧,或许他们有了这样的土地后,也可以让家里的其他人都穿上衣服了吧。

还有秦沛之前组建洗冤诉苦的活动,让底层的士兵们也相信,自己在获得军功之后,不会被其他人给吞没了去,这在过去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事。

这让他们对打仗这件事除了本能对死亡的恐惧之外,还有了希冀。

希冀自己能够获得军功,成为士官,成为将领。

有这些心思在,这些士兵们对打仗的恐惧感顿时就消散了许多,更不用说他们之前和大贞国那边还有过几次接触战经验。

不知道是因为有充足后勤保障的情况,他们终于吃得饱穿得暖了,还是因为在秦长史的组织下,大家都开始有系统地开始和老兵们,以及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士官学习了对敌技术,有次甚至做到了完全没有牺牲的全员返回……

“战!!!”

士兵们高举着手中兵戈,大声回应着,充满杀气的声音回响在森林之中,隐约传递到了大贞国营寨内,引起一些不知道情况的人茫然抬头。

--------------------

作者有话要说:

军队一些改造的事情我怂了,就这样模糊写吧_(:3」∠)_

第59章

秦沛对自己指挥能力心里没有什么底, 那些做主帅的,都是脑子里看着整个局的, 秦沛没有这个天赋, 更何况他现在要做的不是防守在熟悉的地界,而是去打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地利并不在他这边。

大贞多山林和丘陵,也没有特别正经的城池, 秦沛以自己之前见到的景象做出来这样的判断, 在敌人腹地之中还敌众我寡, 这样行军打仗是很容易散落开来的, 散开的军队在兵书里那是完全废掉,不能称作军队的。

但他想要这一年三熟的地, 就必须要有这样的准备。

而秦沛这边能够调用的兵马本就不多, 而在他国也没有办法补充兵源,这些散去的士兵要怎么作战也是个大问题。

——秦沛倒是知道西都府其他地方士兵散了,就会出现很多逃兵,但现在作战的地方是大贞,散开后做逃兵反而没有回归军队活下来的几率大,再加上他提升了军队待遇后,可以明显感觉到底层士兵对军队归心的程度很高, 秦沛虽不懂军魂什么的,但也并不担心这个问题。

散兵作战问题上没有谁能给予秦沛指点, 他带的兵书里也没有可以参考的解决方法,而他这个做主帅的也不能在底下人露出困扰的样子,最终他就只能参考着自己做文官的经验来做。

让手底下的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让他们自己行动起来,不懂的情况就去询问上级, 由上级来进行指导,上级不懂就问上上级。

这种套用是否可行秦沛不确定,但……

他想的只是拿下大贞的几个城池,然后后续只要把这些城池守住,等到大将军和西夷那边的战事结束来援就可以了,后续再和大贞进行协商谈判,要上一两座城池作为学习研究的地方。

大贞和邵朝这么近,那么拿到大贞的粮种后,肯定他们邵朝这边也有能一年三熟或者两熟地。

秦沛只给自己订了个小目标,而在他这段时间和大贞那边的交锋情况来看,大贞还挺菜的,试试也不会逝世,为什么不试试?

在把进攻大邵的那批大贞国.军队打退之后,秦沛就直接开了个大会,把接下来的指挥作战的安排,要打哪里,怎么打,遇到困难要怎么退,听到其他地方还有战斗声音要怎么应援,战线顺利在什么位置集合会师,如果不顺利要到哪边谋取下一次机会等等讯息,详细的传达下去,到达每一个士兵的耳朵里。

秦沛这个行为让所有参战的将士们都傻了眼。

那位西都府的定远将军都没忍住提出了异议:“长史,这样打仗的话,信息大家都知道,消息走漏出去,对方直接在我们集结的地方埋伏我们可怎么办?”

“那只是临时的集结地,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回来,我们就会进行转移。”秦沛根据定远将军提出的质疑,迅速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并说道,“至于消息泄露这一点,我们不是在和西夷作战,也不是在和我们内部的叛军作战,是和我们过去从未有过接触的大贞国作战。”

“这就意味着,对方那边并没有几个会我们语言的人,我们这边也听不懂他们的话。”

之前大贞码头那边会有很多商人会邵朝的话语,那是因为他们常年靠走私盈利,自然是需要懂对面的话语,实际上大贞那边会邵朝语言的并没有几个。

这种情况下,反而成为了他们的一种优势。

“可是……”定远将军还是觉得这不靠谱,没有这样打仗的啊!

“有问题大家都可以说,我知道这样的仗大家都没有打过,我有思虑不周的地方,现在让大家在这里,就是在集思广益。”秦沛作为文人自然是没有少开这样的会议,事情应该是提出之后给予解决的,而不是提出来之后就放弃的。

秦沛这话出来引起下面一阵讨论,不过先前秦沛的各种政策就一直很特别,以他现在在军队之中的威望程度,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配合着的。

这一次作战的会议开了两天,除了吃饭睡觉,大家不论高低上下,都坐在一起商量讨论提着各种意见,在大方向确定了的情况下,逐渐在集思广益之中,根据每个人的作战经验,将相关细节全都补充了完整。

一切行动方案确定下来后,那就是兵贵神速,带上了足够多的干粮后,秦沛只留下两千人作为留守,其余全部踏入了大贞国的山林之中。

邵朝这边所有人对这个新战术都不是很有底,但真的到达大贞国这边之后,却发现出乎意料的有效。

大贞国因为没有战事,本就没有多高的城墙,进入巷战和山林战后,邵朝这边的战斗方式发挥出了十分出人意料的战斗力。原本以为要花费很长时间来攻打的城池,最终持续作战的时间只有三个时辰而已。

这速度快的秦沛都不敢相信。

“……长史,我们是要先修整一下,还是按照计划攻打下一座大贞城池?”之前一直不怎么同意作战的定远将军满脸兴奋地对着秦沛问道。

没有哪个将领能够拒绝这么爽快舒服的顺风战的。

秦沛望了望南边,略微想了下便飞快下了决定:“趁着大贞其他地方都还没有反应过来,打!能打几座城池就打几座,把我们大邵的威风给打出来,让他们闻风丧胆!”

把人打痛了,之后谈城池归属的问题,自然是都可以谈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