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小户女养家记 小户女养家记 第72节

虽然烧肉粽的味道大同小异,但炒熟糯米时使用的配料,是根据做粽子的每家每户的味道自己配制的香料跟酱汁。

而陈念莞自己做粽子时,比较喜欢吃198x那种味道,所以做的时候,就照着记忆里的味道,仿制着调配好酱汁,炒好了糯米。

等柳氏泡的绿豆发软,帮着除去外衣后,沥干水分,一切馅料准备就绪,就可以动手包粽子啦!

依次放入糯米,配料,咸蛋黄跟绿豆,再用糯米覆盖上,用粽叶包裹得严严实实扎起来就好了。

最后,看着一个个饱满的粽子放入大锅里,加水用大火煮几个小时,肉粽香气就会飘散出来,那时候就可以开动了。

虽然是咸粽子,可陈念莞除了酱汁,另外也准备了白糖,用来切开蘸料吃。

万一,就有人喜欢吃咸中带甜的呢?

一家四口人,嗯,包括张二郎也来尝这新开锅的烧肉粽了。

剥开粽衣,但见里头的糯米色泽红亮,金色的蛋黄,黑色的菌碎,红色的虾子,黄色的绿豆等等点缀其间,搅拌开后,蘸上酱汁就可以入口。

陈念莞自己尝了一口,满意得直点头。

粽米香糯可口,烧肉油润不腻,不错不错,就是没有五十多年历史的198x烧肉粽十足十的神韵,也有七八分的滋味在,相当hou-jia!!

再看捧着碗里的粽子边吃边点头的柳氏跟张二郎,陈念莞嘚瑟了。

是了嘛,他们都没吃过这种烧肉粽,当然一尝就觉得好吃了。

翌日一早,她就马上梳妆好,带着柳氏跟萱萱以及张二郎,去了陈家河粉店,给员工派福利去了。

今日是端午,黄县令在河道组织了龙舟会,城里的许多人都去河岸看龙舟赛去了,店里头的食客不多,见着陈念莞过来,柳河跟王嫂嫂都走出来迎接她。

“表妹,回来啦?”

“陈四妹子,你带府城里的好东西过来了?”

“比府城里头买的东西更好。”陈念莞笑盈盈的,让大山将烧肉粽搬了进来,“我亲手做的粽子啊!大家这段时间都辛苦了,所以我特别做了这些粽子,送大家吃的。”

“是表姐做的粽子?肯定特别好吃吧?”柳河笑,第一个走到装着烧肉粽的木桶旁,招呼店里头的伙计过来分拿。

“我姐姐做的,肯定好吃。”萱萱点了点头,“我们尝过了,里头的肉肉跟米米都好好吃。”

“没错,莞莞做的粽子,你肯定没尝过。”柳氏也跟王嫂嫂说,“一会儿你多拿几个,带回家让王德也尝尝。”

“好,那我不客气了。”王嫂嫂点头。

店里头的伙计基本上都笑着来拿烧肉粽了。

柳山跟柳云也从后厨跑出来了,当即开了两个烧肉粽就吃了起来。

柳云吃了两口,便欣喜地看着陈念莞:“表姐,你啥时候教我这个啊?”

“有机会的,别急。”

如今柳云也渐渐能独当一面了,据说柳山有时候沐休,便是柳云一个人在后厨,也能主持大局。

陈念莞看着这位自己将来的助力干将,心里窃喜。

又一个大厨炼成了,离自己开酒楼的目标更进了一步。

柳河将粽子派发完给店里的伙计后,陈念莞便找他与柳山进了账房,等将府城西店的收益一说,两个人都笑出了猪声。

“表姐,我们现在,是富了?”

“咱也该算是大户吧?”

“啧啧,你们看哪个大户不是府邸几座,良田百亩的?”陈念莞给他们泼冷水,“你算算手里的银子,能买府宅子了?还是能买百亩良田了?”

柳山算算自己确实还连燕来巷的宅子都买不起,泄气了。

柳河看了一眼柳山,而后看陈念莞,频频摇头,“表姐,你这样不对,现在我们还赚不够多的钱银,等将来时日长了,那府城的店跟咱这店里的收益一月月积攒下来,不就有了吗?”

“没错,表姐就是想提醒你们,如今儿大伙儿手头上算是有些钱银了,可比上不足,所以我们不能放松,兢兢业业干下去,肯定能赚个三五百两的。”陈念莞打击完表弟们,看着柳山神色不对,赶紧挽救,“到时候想买燕来巷的宅子,还不容易?”

柳山一听这话,才又打起精神来,使劲朝陈念莞点头。

等了解了最近店铺的情况,嘱咐过表弟们后,陈念莞这才又回到店里头,发现柳氏带着萱萱早走了,说是先去河岸那处占位置看龙舟去了,留下张二郎等着她呢。

陈念莞赶紧跟张二郎找过去。

今日专门到运河那处看龙舟赛的人可不少,两人越往码头那头去,人便越多,远远地便听见了轰轰隆隆的锣鼓响,其中是高昂的号子声,还有众人的叫喊喧哗,仅仅是听着,就不由得让人心情激荡。

陈念莞见着了河畔观赏龙舟赛的百姓们,有在彩棚锦帐里的,有干脆站在围栏前的。

大概是一年中难得的几回盛事,老老小小倾巢出动,还特别穿上了平日里舍不得的新衣,脸上的神色或高兴或紧张,都看着在河道上那几只破浪而急奔的龙舟上。

在水泄不通的路上,恐怕是挤不到岸边了。

陈念莞的兴致勃勃也没折扣,看着一派热闹,只踮起脚尖不停地张望,偶尔见着龙舟上扎着彩绸奋力划桨的矫健郎君,不时跟着发出哗然尖叫。

在她身边的张二郎见着她这般雀跃天真,脸上微笑不止。

等陈念莞终于看够了,张二郎才陪着陈念莞慢慢往回走,见着街上不时有年轻娘子跟儿郎路过,言笑晏晏,才恍然端午亦是情郎情女能光明正大在外头见面的时日。

两人不由得相视一笑。

张二郎迎着陈念莞的笑脸,心神一颤,那称呼便喊了出来:“莞娘?”

陈念莞原本去瞧好看的娘子郎君去了,听得他唤,又转头看着他。

“莞-莞娘,我我,我有一件小礼物,想送与你。”张二郎从袖中掏出了一个匣子,递给了她。

送她礼物?又是珠宝首饰什么的?

看来他最近是攒不少银子了?

“谢过二郎。”陈念莞落落大方地接了过去,随口说了一句:“那我该回什么礼给你呢?”

“若,莞娘能给我绣一个荷包,那就再好不过了。”

本期望着得到一句,只要是她送的,什么都可以的陈念莞,怔了怔,抬头看张二郎期待地看着自己,勉强笑着点点头,眉头间却下意识地皱了起来。

绣荷包?

她穿过来之后从来没碰过针线活儿,都是阿娘跟柳云在干,如今是阿娘跟莲姨的活计,让她绣荷包?

柳氏听说这事后,看苦巴着脸的大女儿,无奈地摇摇头:“你啊,这有什么好为难的?成亲后,他那衣裳不还得你来缝?以前你爹的衣裳,可都是我缝制的,这是做人家娘子的本分。”

“我到成衣店订做衣服不就好了?”陈念莞道,“要不,专门请个人来做咱们的衣服就是了。”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她都不擅长针线活,干嘛在这种琐事上自讨苦吃?简直浪费精力跟时间。

“你啊,啥时候变这么懒了?”柳氏见过女儿的针线活,便是不比别人的好,也不差,不明白为何女儿如此为难。

“阿娘,要不,你帮我绣一个给他?”

“那怎么行?”柳氏摇头拒绝,“这送张二的荷包当然得由你自己来绣,阿娘不能帮。”

陈念莞忍不住抚额叹息。

“莞莞,也不许找别人帮,要让阿娘知道了,绝不饶你。”

“知道了,阿娘!”

柳氏却怕她怠慢了,把一堆绣荷包的布帛,绷子,绣线,银针等等都送她房里来了,她只好赶鸭子上架子般笨手笨脚学了起来,抓不住窍门,不得不放弃了。

反正也不急于一时,让她再想想办法。

比起这个,她还有更重要的活儿要干。

第81章

端午过后,眼看着生蚝进入了繁殖期,蚝油应该进入阶段性停产,未免后续供给不足,她带着柳氏跟萱萱回了一趟柳家村。

柳大舅家的祖屋整个翻新了一次,黑瓦高墙,因为又买地扩建了,据说打算给每个男丁都给配个院子,偌大的院落带着点恢宏的气势。

而离祖屋不远处的一块地上,单独建了另一幢房子,拜年的时候还没有的,墙体痕迹瞧着也是一同修建的,但就没那么考究,等进屋里一问才知道,那屋子居然是给建哥带过来的一伙人建的。

“建哥?”

陈念莞很快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小佑给店里推荐的采办吗?

“哎,那建哥不是你店里头负责买货的嘛?”大舅母道,“你交代咱上个月要尽快买生蚝,越多越好,那我们叫了村里头的人分散去买,也没买多少,后来是建哥把这事接过去干了。”

陈念莞听说过这事。

为了短时间内收购最大量的生蚝,建哥将伙计分给了认识的乞儿,让他们四处跑腿,然后超额完成了。

“都是些十来岁的孩子,机灵着呢,就是世道不好,家人都没了,可惜。”

因为来柳家村的次数多了,生蚝的活计干完后,柳大舅看他们人多,干脆就把人留下来了。

“咱家柳山几个不是跟着莞莞你在城里干活,地里人手就少了么?”四舅母也说,“后来家里又多了几十亩地,都不够人干活儿,所以把他们都留下来了。”

就是说,当初帮着建哥干活的乞儿,还有这些乞儿熟悉的其他乞儿,够条件的,都让柳大舅留下来了,雇用他们干农活,给口吃的,建的那房子,也是提供给他们住的,还出一份工钱,那些乞儿得了安身的地儿,又有活计,不怕饿死了,都愿意干这活。

“留着好,留着好。等过段时日买生蚝,还得托他们帮忙呢!”大表哥从地里回来歇息喝水,后头一串半大的孩子,笑嘻嘻地一路跟着走过来,然后进了那头的屋子里。

“他们那儿还有跟过来的妇人跟丫头,刚好给他们干缝纫浆洗跟煮饭的活,我们也就提供个住的地儿,给口粮,好养活得很。”

因为柳家村人户近些年少了许多,这群乞儿一来,那柳家村的里正就盯上了。

已经核准通过了七八位,取了名儿给办了户籍,就算是柳家村的人了,还给他们划拉宅基地跟田地,等他们攒到钱自己建屋子,余下的乞儿们要是愿意,扛住他的考察了,也给帮忙落户。

这年头,人口就是生产力啊,家户多的村子才会兴旺。

乞儿们都是些遭难的可怜人,背井离乡无家可归,听得有这等好事,都高兴得很,给柳大舅家干活倍儿使劲。

陈念莞没想到小佑不过推荐了个建哥到店里头干活,就衍生出了这么一件大事。

不过也算是好事。

因为来的时候还处于立夏的尾巴,聊着天儿,大舅母就不停地给陈念莞跟萱萱塞鸡蛋。

陈念莞在现代,童年时在立夏那一日也吃过外壳染得红红的鸡蛋。

立夏吃鸡蛋,热天不疰夏嘛!

但后来就许多年都没吃过了。

这柳家村农家鸡下的鸡蛋自然是好吃的,陈念莞连吃了两个,又看着柳氏将一个鸡蛋装进网袋子里挂在萱萱身上,然后萱萱跟柳叶两个小丫头手牵着手去找村子里的人斗蛋去了。

她也好奇,恰好大舅母要到外头菜地里摘菜,给她们一家子做饭的,于是陈念莞也跟着出去转转。

如今村子里正是农忙过后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