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小户女养家记 小户女养家记 第177节

陈念莞得意。

可不是,上元节嘛,是小娘子小郎君们合法的见面佳辰,肯定有很多情投意合的小情侣或者家长双方安排相看的。

糖不甩就是针对这类食客的。

首先,糖不甩可谓是汤圆的孪生兄弟,上元节吃糖不甩很应景喲,其次,糖不甩甜甜蜜蜜,做好的糯米团子圆滴滴的,放在糖浆里滚一滚,接着将芝麻花生洒上去做点缀,那表面沾满糖浆的糯米团子黏上后就再也甩不掉了,像极了陷入该死的爱情里的小情侣怎么甩也甩不掉的黏糊劲!

送各位明面上到大佛寺进香拜佛,实际上是约会见面的娘子郎君们吃这个糖不甩,可不就是最美好的祝福啦?

嗯哼,所以三种素食确定下来后,陈念莞到库房,又找出了柳河来京时带来的那一批酱料跟食材,里头可是还包括了芳姐她们做的姜粉跟椰粉。

既然吃食有了,那热饮可是也不能缺的。

所以,她就打算让大佛寺的香客们,也尝尝热带风味的椰奶了!

这也将会是宣传陈家酒楼的方式之一。

盛装椰奶的容器,将会是她设计出来的竹筒,就选细细的一截竹筒,上面会雕刻“陈家河粉”字样,而后还带有盖子,用绳子栓起就是很好的水壶了。

这样当日香客们喝完椰奶后,可以将竹筒水壶送给他们,也能起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哟!

当然,现场自然也会给香客们派发陈家酒楼的红票,鼓动他们到素川路亲临酒楼光顾的。

这么一来,一顿素斋供奉,不仅要费许多功夫,还得自掏腰包呢!

这还没算为了陈家酒楼开业请的舞狮之类的开销,以及夜里为了能将食客从花灯会引到素川路做的功夫,陈念莞算算那一日的花销,小心肝忍不住抽动得厉害。

幸亏后来她卖羽绒衣裳又赚了一大笔回来,不然,前期酒楼宣传就这么洒银子,她哪里承担得起哟!

既然方针方案决定后,陈念莞就将这三道吃食传授给了柳云,让她去教六位厨子,自己则去找了何木匠,让他们先做五百个竹筒水壶去了。

*

初三一到,张二郎便与陈念蹇跟曾四出门,一道去了范府。

张二郎是第一次过府拜见范侍郎,范侍郎却不是第一次听说过张二。

范侍郎知道远在抚宁县的老父亲新收了一个弟子,也收到父亲托其照看的信函。

其实,不用父亲提点,范侍郎亦是知道的,自父亲门下而出的举子,将来有幸入朝做官,自然而然地,会被视为与己一派。

在朝堂,入仕为官,单打独斗根本走不下去,但若前有前辈提携,后有同行扶,那便是资本。

范侍郎当初也便是靠着父亲的人脉,进了礼部,利用经营多年的关系,又有范山长自我牺牲为其铺路,才年纪轻轻做到了现在这个位置。

如此这般,跟自己同一阵营的同僚是越多越好。

前些时候陈念蹇与曾四上门求见的时候,范侍郎跟他们俩打听过张二郎的事。

父亲在信里提过,张二郎是救了自家彻哥儿的救命恩人的陈鸣之女的夫君,有这层关系在,即便张二郎乡试排名并不如陈念蹇跟曾四,他对张二郎亦不免格外看重。

得知他在梅麓书院因坠马后养伤,退学在家自学,不免叹惋,甚至还派过管事上门送过一些滋补药材,得知并无大碍,这才松了口气。

如今第一次见到了张二郎,见他俊逸清朗,气质非凡,倒是有些明白为何父亲没将陈念蹇与曾四收入门下,反而收的是这个张玉郎。

单看他平素并无任何特别出彩之处,却能顺利过三关斩五将,甚至与一向勤学苦练的陈念蹇一般考上举人,便不容小觑。

距离进士举还多了几个月的温书时间,便不知这张二郎的学识,精进到了何种地步?

范侍郎与三位后辈寒暄期间,自然便谈到了即将到来的春闱,给他们切磋了一些学业上的课题,说了一些当朝可能届时会成为考官的大人们的情况,分析一番历年的策论题目,三位举人后辈得到点拨,自然连连称是。

“尔等都出自同一师门,算是志同道合,如今应齐心协力考中进士,但便是会试落榜,亦不用太忧心,举子已经有入朝为官的机会,虽或花费更多时日,但若时机适合,我作为你们前辈,自会替你们举荐一二,便盼彼此一心,先闯过眼前这个难关。”

三人得了范侍郎这番允诺,心中感激,逐一谢过。

张二郎表面笑着应对,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他平时闭门不出,自然是不想因为一张脸与永昌侯世子相似,惹出麻烦,但依然冒险来见范侍郎,一来,他记得范侍郎与永昌侯府并不无多大关系,或有听闻过世子之名,但应该不曾见过永昌侯世子,二来,春闱之前还有复试,在这个时候拜访范侍郎,亦是为了届时在复试上得范侍郎关照一二。

如今拜见过了范侍郎,亦给他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目的达到,悬起的心自然放了下来。

之后回香桂街后,便趁距离会试的最后一段时日,认真温书做题,一如以往。

第133章

在香桂街的众人为酒楼开业跟大佛寺的素斋供奉忙碌的当儿,初六到了。

陈念蹇回去了国子监,曾四回去了梅麓书院,又只余下张二郎一人独自在家温书。

“玉郎啊,你不去书院,又不找夫子,当真不要紧吗?”

虽然自家夫君向来运气?????好,但之前过三关斩六将一路走过来,亦跟在青云书院受到过夫子的指点分不开吧?

她找曾四打听过杨季山的情况,知道估计起码还有两个月会休养在家,所以,要是因为忌惮杨季山而不去梅麓书院,大可不必啊。

“没事,我自己温书即可。”

如今要面临最重要的进士考,他反而不要去书院,靠自修?

对上陈念莞疑惑的眼神,张二郎笑了:“放心,就像娘子对你开的酒楼,素斋供奉心中有数,我对自己如何准备春闱一事,也自有主张。”

陈念莞想想也是。

这一路考过来,张二郎念书这方面确实都是自己做主的,面对春闱这么重要的考试,他既然说有主张,应该是不假了。

陈念莞知道世界上有些人虽然学得慢,但却天赋过人,无师自通也能学富五车,自家夫君也是这种类型吗?

眼看着九伏天要到了,两大猛兽回到香桂街,告诉她那冰窖不负众望,终于建造完成后,陈念莞于是便放下了对张二郎的担忧,转而去验收冰窖去了。

陈念莞过去的时候,那留守在酒楼的护卫们都对她客客气气的,恭敬有加。

除夕夜九大簋之后,那七木管事着人每日送给他们的吃食,亦是有鱼有肉,所以初二一过,等那些要来做活的泥瓦匠跟搬运工到齐了,他们就利索地继续开干了。

在陈念莞大方提供盛丰伙食的激励下,每个人都打鸡血一般,勤勤恳恳,到这个时候,不仅是地窖造好了,便连商楼第三层也差不多建完了。

要不是临时起意开放新商楼第二层第三层作为新辟出来的包厢跟会场,在订做的炊具碗盏筷箸等等做好后,陈家酒楼就可以开业的,无奈陈念莞不干则已,一干就想干票大的,于是就等三层商楼建好后再张罗开店事宜,这才把正式营业的日子定在了上元节。

如今商楼二楼与酒楼毗邻的中间过道,垒起了作为支柱的圆方柱,支撑着从酒楼二层包厢通向商楼二层的过道,经由过道来到商楼,左边通往商楼二层的八个包厢,右边往上通往三层会场,往下则是一道可以锁上的门,平时会将二层与一层封锁起来,但在过道处却额外架设了一道员工用的木梯,方便员工直接从楼下的两个厨房送吃食上二楼。

没错,两个厨房。

酒楼原本是有一个两个大厢房改造的厨房的,但商铺的两个靠酒楼一侧的两个厢房,也改造成为了类似糖水铺后厨的厨房,用途一为主要储存冷藏冻肉食材,用途二则是专门用作烹制糖水甜点的地方,到了夏天,则是制作冷品的主力军了。

这样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因为容纳食客的空间增多给原来酒楼厨房带来的压力,也能够储存更多的食材,一举两得。

商铺这一边的包厢,自然没办法保证跟酒楼的包厢一般那么用材讲究了,但陈念莞还是选用了颜色相近且上乘的木料,光是二三楼的木材,就耗费了多达三百两银子,只是最终出来的效果确实相当漂亮,所以陈念莞虽然小心肝在一抽抽的生疼,却也很满意。

虽然色差上有区别,但两栋楼看起来还是很协调,等过两日三楼屋顶盖好后,那一棟小巧玲珑的高楼就建好了,跟旁边气势恢宏的陈家酒楼是相得益彰啊。

查看过二层三层的进展,陈念莞才下了一层,这里,便是将来她的冰铺了。

铺子相当宽敞,毕竟是开张就能吃三年的营生嘛,铺子弄气派点也好。

冰窖入口大门自然是设在最里头的,其余地儿就是暂且放冰的置冰台跟大橱柜,以及掌柜收银区跟简单的员工休憩区。

冰窖构造跟府城的差不多,只是比府城的更大,而花费的人力跟时间也更长,整个冰窖完工,也用了约莫三百多两银子,里头可容纳的存冰可达六千块冰。

不仅如此,冰窖里还开设出了一个专门放置酱料的小仓库,以应付夏季天气炎热时候的额外仓储——放置冰块的地方自然是最低温的地方,这么好的环境不利用一下简直浪费。

参观完新建好的冰窖,确认无隐患后,陈念莞给近日做工的泥瓦匠跟苦力们结算了工钱,又到酒楼那头将工钱给了参与建筑冰窖的护卫们。

那护卫们收到银子,都很高兴:“陈东家,以后有啥活儿,记得再找咱啊!”

“没错没错,陈东家,您还有啥其他活计要干的,尽管吩咐,工钱给少一些没关系,只要能多给咱们送点好吃的就行咧!”

“好说,好说。”

陈念莞笑眯眯地。

哎呀,这些护卫过年节都如此尽职尽职,送点好吃的是应该的。

只是人是施存祈雇用回来的,用工契书是怎么签的,得端看施大掌柜的怎么做呢!

而后陈念莞跟护卫们寒暄两句,又回到了冰铺,两大猛兽早留下了在施工期间通过观察表现良好,且能干力气活的几位苦力们。

冰窖有了,但却没有冰啊,正巧时辰已经进入了九伏天,得开始割冰存冰了。

*

早在冰窖开始建造前,陈念莞就打听过了,无论是护城河,还是别的水域结的厚厚的冰块,并不是谁家都可以任意取用的,而是被官衙分配了区间。

上游最好的冰是皇家冰窖专用的,接着次好的冰会轮到府上有冰窖的侯府勋爵们取用,而后才是京城里各府衙机构的官冰,接下来的,才是民间老百姓可以取用的冰。

并且这些老百姓可取用的冰还得细分,因为老百姓里也分大乡绅跟平头白衣啊,只是寻常人家都不会这个时候取冰,毕竟京城里头,家里头有冰窖的人家不多,况且存冰困难。

就是储存了冰块的人家,将冰窖装满了,到来年夏日时,也不过仅仅剩下三分之一的冰量而已。

获得许可能让老百姓采集的冰都比较次。

若是嫌弃冰块质量,取冰人也可以到京郊外头的一些水域取冰,只是要耗费不少的时间跟人力。

陈念莞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带着两大猛兽一行人走到了平民取冰的水域下游,就发现远远近近都有拿着冰镐,锯子的采冰人在劳作了。

那冰场一时叮叮当当的声音连续不断,还有扛起厚重冰块的吆喝声,号子声,热闹得很。

陈念莞走到允许他们采冰的那个场子,看看脚下的冰,凝固成坚硬块状的冰体里面,肉眼可见的有不明物体,腐烂的菜叶,绳索以及一些浮游棉絮物,等等,都是没有水面没有凝固之前,从上游漂流下来的杂物。

完全就是劣质冰啊!

要想取得好的冰块,就得在下游这一片的一寸冰一寸冰的寻找干净的冰面,而后开凿掉上面一层,才能挑到自己想要的冰块。

一看这样脏脏的冰,陈念莞就完全没了想要采冰的欲望。

这么差的冰,届时谁会买哟?

即便是用来降温,届时候放在冰盆里一融化,冰体里头的啥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跑出来的,那光景,啧啧……

就是自己留着用也要嫌这冰不漂亮,简直没有开采的价值。

“陈东家,要不,咱还是不要这里的冰了。”两大猛兽可是见过凉冰铺亮晶晶璀璨璨干净的冰的,对脚底下的劣质冰也不屑一顾,“陈东家,要不,咱们还是用神仙粉制冰?”

陈念莞瞧了两大猛兽一眼,心里苦。

啧,她也想用神仙粉制冰啊,问题是,她现在手头上也就是来京途中为了给酱料保质带的十斤神仙粉,区区十斤神仙粉制不出冰库大量需要的冰啊!

京城里头,天子脚下,硝石买卖可得异常小心,就算她有心铤而走险,想买,她也找不到能卖硝石给她的李富商!

并且也还是要冰种的!

“那个,陈东家,咱们村子里有个大湖,那湖里也结了厚厚的冰,您要嫌这里的冰不好,要不,去咱村子里采冰?”两大猛兽带来的一个京城外头村落的一个村民道。

“或者,等那些官爷们采足够了冰,咱再去上游瞧瞧?”也有人这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