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石缝花开 石缝花开 第6节

褚一诺安顿好大家,那边的骚乱也渐渐平息。

有从那边过来的同胞说:“是其他国家的侨民,冒充中国籍但又拿不出护照,就想着冲关,还撞伤了我们的人。幸亏过来了几位解放军帮忙把他们全部都给控制住了。”

此话一出,包括褚一诺在场的所有人都傻眼了。他们被恐怖分子劫持,什么东西都没有了,护照自然也没了。

“我们不是回不去了?”有人问。

“那怎么办啊?”

“就差一步,要不我们也冲吧,我死也不要留在这儿了。”

“……”

汪北一走回来,就看到本来一张张开开心心的笑脸变成了愁云惨雾的模样。

“怎么了?”他问。

“我们的护照都没了。”有人说。

营救人质后,就怕恐怖分子还会有增援,大家没有一刻停留,受伤的跟一车返回。其余的带着人上车直接前往临时机场。

一路过关口,大使馆这边事先跟当地政府打了招呼,各关卡看到他们的车过来皆顺利放行,大家似乎都忘了护照的事儿。

汪北一听,把他们带过去,让先等着。他朝顾尧小跑了过去,跟他说明情况。

褚一诺一直盯着前方不远处的那个男人。

他侧对着她站,侧脸轮廓立体锋利,下颌线比褚一鸣的人生规划还清晰。

明明穿着脏兮兮的作战服,却站的顶天立地,体态比那些国际名模更加优秀。

他左手卡在作战腰带上,右手时不时摁下耳麦在说话,随即微微俯身在跟安检处的人传达着什么。

现场实在是太喧闹,褚一诺根本听不见他的声音。

随即,她见他朝安检口的人点了下头,往回走到了他们面前。

其余的特战队员们统一面对着被他们营救回来的中国公民。

“都会唱国歌吧?”为首的顾尧言简意赅。

“会。”众人齐声回答。

“那就成。”他说,“国歌就是你们的通行证,我们就送你们到这儿,各位保重。”

话音刚落,眼前的众人难掩激动之情,前后不一地九十度鞠躬,一个劲儿的感谢他们。

顾尧见状,朝大家回了个军礼。

其他队员也纷纷立于原地,起手敬礼。

在场所有的同胞见此场景,有帽子的脱下帽子,齐齐弯腰,向在场所有的中国军人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而大厅里的各国记者,都不约而同地将这震撼又感人的一幕记录在了他们的相机里。

这是独属于中国人的双向奔赴。

任务到此圆满完成,他们不再做任何逗留,转身就走。

须臾,身后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国歌,久久回荡在这破败的机场里。

褚一诺在人群中回头,目光追寻着那抹气宇轩昂的背影。

至此一别,便是天南地北,难以再见。

她没有欠人的习惯。

无论如何,怎么都还欠他一句感谢。

褚一诺逆着人流,朝他跑了过去:“那个……队长,等一下。”

走在最后的顾尧闻声回头,见那朝她飞奔而来的小姑娘,驻足转身。

他垂眸,瞧着已经立于身前的她那脏兮兮的脸,一双眼却格外清澈。

“你叫什么?”她单刀直入。

“中国军人。”他直截了当。

褚一诺一副早料到了的笑容,眼睛弯弯却很亮堂。

“好,中国军人,谢谢你。”她谢的郑重,语气敬畏,“这句谢谢,仅代表我个人。谢谢你救了我两次。”

说完,她朝他挥了挥手,用年轻人的方式与之告别:“再见。”

顾尧点了下下巴:“再见。”

两人同时转身离开,一个向里,一个朝外,在人海里渐行渐远,谁也没再回头。

顾尧走了几步,脚下踩到了一个什么东西。他挪开脚,是一枚银色的哨子。

他弯腰,捡起了它。

起身时,他下意识地回头朝人头攒动的安检口看了眼,眼里闪过一刹若有似无的笑意。

*

飞机起飞,越过脉脉黄沙,飞跃在蔚蓝的大海上空,还能隐隐瞥见海岸边依然生机蓬勃的棕榈树。

而这个国家,或许生机不再。

褚一诺望着舷窗外愈发渺小的海平面,听到机舱里传来让所有人眼含热泪的广播声:“当你们踏上这趟航班,就意味着踏上了祖国的国土……我们带你们回家,欢迎回家。”

这一刻她忽然想起了慕卡尔的那些老百姓。

他们,还有家吗?

……

三年后,慕卡尔。

科奥警务培训会议室,长长的会议桌两边坐着来自各国的警察们,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整齐划一地看向站在投影前,身着中国警服的年轻美丽女警官。

室外是四十度高温,地表温度近六十度。

室内干净动听的纯正英文如一抔沁入心脾的海水,扑面而来,清爽的浪花卷走了午后沉闷的昏昏欲睡。

“嘿,褚。刚才你说的水什么兵的,那是什么?”坐在下面的当地同事德坦举了下手,好奇地问。

褚一诺笑了起来:“是我们孙子兵法里的‘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思就是谈判跟水一样,没有固定的形态。也像战场上用兵,需要根据挟持者和人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化,再不动声色取胜。”

她顿了顿,继续,“而水也正好代表着希望。”

此时一缕阳光从窗帘缝隙漏了进来,落在褚一诺的头发上,桌面上的手机“滋滋”地振动了起来。

褚一诺挂了电话,说了声“有任务”,一边解警服的扣子,一边开门往外跑去。

车上,褚一诺穿上一同前去的警务联络官沈警官递给她的防弹衣,听着他告诉她具体的任务情况。

上午,东南面的临时医疗驻扎所发生一起有组织,有目的性的武装劫持事件。被劫持人质十五人,其中有三名中国人,分别是两名无国界医生和一名记者。

维和部队,政府军警均已抵达劫持现场,第一时间控制了医疗所里的水电。

谈判已经进行了一轮,对方要求当地政府在下午四点之前释放他们被关押的十名组织成员,索要大额的赎金。以及还需要安排汽车,飞机送他们安全离开。

目前双方态度都很强硬,谁也不肯让步,处于僵持状态。

中方考虑到人质的安全问题无法强攻,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谈判。

而作为中方的谈判专家,又精通当地语言的褚一诺,自然被通知前去现场协助救人。

褚一诺听完,询问:“劫持者的资料有吗?”

“有。”沈警官将手里收到的资料递给褚一诺,“但资料有限。”

褚一诺接过来,一眼就能扫完。确实是有限,不过聊胜于无。

她扭过头,目光跟随着车窗外一一倒退的景象。衣衫褴褛的平民,弹痕累累的房屋,损毁严重的建筑。

蓝天,白云,艳阳,却怎么也照不亮的纷乱世界。

*

车辆抵达目的地,政府军车警车停在一旁,另一边停着un的白色步战车。

警戒线外围着好些难民,各国记者,当地军警持枪守住进出口。

褚一诺看了眼左边,才明白为什么有这么多难民。

原来临时医疗驻扎所就挨着难民营。

褚一诺跟着沈警官向警察出示证件,踏进封锁线,往里走,视线被不远处的蓝盔战士们分走了些注意力。

中国维和部队被派遣过来维和也有一段时日。只不过她不隶属他们的系统,加之她也是半个月前才被派到科奥这边。

大家各司其职,以至于今天才有机会第一次与他们近距离接触。

褚一诺继续往前走。此时日头正毒辣,气候干燥,能隐约闻到热气熏天的刺鼻尘土里,夹杂着阵阵的腐腥味儿。

她低了下头,不自觉地拧了拧眉心。

再抬眼,视线因着角度更为开阔了些,视野尽收眼底。

就这么很是随意的一眼,空气仿佛凝结了一瞬,连各处各种声音都瞬间消失了一般,徒留自己的心跳声不绝于耳。

只因在那群蓝盔中,她看见了一个极为突出的迷彩背影。平直挺拔,似红日下的珠穆朗玛,独一无二,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这三年里她总是不经意想起这个背影。

陌生是因为这三年里她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背影。

她不能确定,也不太敢相信。

直到他突然转头看了过来,她一瞬不瞬地对上了那双深邃又漆黑的眉眼。

不远不近的几步路距离,周遭所有一切的虚都化作了实。

褚一诺抬起了手,快速看了眼腕表,又掀眸看向他。

仿佛历经沧桑,终是弯起了唇角。

当地时间二月九日下午一点十四分,在这片相同的炙热土地上。

她与曾说再见的人,再见了。

“小褚。”沈警官回头朝愣在原地的褚一诺招了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