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八零之掌心娇[穿书] 64、第 64 章

“巧珍,起床了!”林伟捏着巧珍的脸。

完全是没有睡够的节奏,勉强睁开眼:“几点?”

“快七点了!”

巧珍连忙爬起来,起太急了,晃了一下,林伟把她接住,巧珍抱怨:“你起来也不叫我,衣服都没洗呢!”

才要脱睡衣,换衣服,见林伟还站在那里,被她推了一把:“出去,我换衣服呢!”

“又不是没看过!”林伟说出这么一句话,那张红了的脸,却透出了他也就那么点勇气。

巧珍走过去勾住他的脖子:“就怕你看了,等下不想去上班了!小黄牛的称号被别人夺了去怎么办?”说着推着他出房门,却见门外盆里衣服已经洗好了。

巧珍穿好衣服,拉开窗帘,林伟在外边晾衣服,洗漱完跟着他一起下楼,楼下早饭已经摆在那里,平日里都是她洗衣服,林伟做早饭,今天他一个人全包了。

边上收音机开着,放着早新闻,中央出台了鼓励台湾同胞的投资法案。

巧珍剥了白煮蛋,放进碗里,倒上一点酱油,把鸡蛋夹开,蛋黄蘸上一点酱油,配着粥喝。林伟给她夹了一筷子肉松和几根榨菜丝。

吃完早餐,林伟进去给来娣切好菜,她的手不好,使不上劲儿,没法子拿刀。

“妈,你中午吃肉沫炖鸡蛋,芹菜肉丝,肉沫和肉丝都在隔壁阿兰嬢嬢家的冰箱里,记得过去拿。”林伟跟来娣说。

“知道了,你们去吧!”来娣赶着两个孩子出门。

巧珍拿起自己的小皮包要去推自行车,林伟拍拍自己的后座说:“今天一辆车?”

“好!”

跳上他的车子,巧珍很久不坐他车后了,伸手勾住他腰,跟以前一样贴着他的后背:“我们也去买台冰箱?”

“好啊!那你留意一下有没有冰箱票。”

到厂门口,还剩下三分钟,两人进了公司大门,巧珍跳下车,从家里到公司十来公里路,虽然早上有风,林伟带着巧珍,额头鼻尖也冒汗了,巧珍拿出帕子,给他擦汗,林伟要接过。

“好了!这是厂门口,你们能不能照顾照顾没有对象的小伙子的心情?”同事的声音打断了两人,和林伟挥别,巧珍上了办公

大楼,进了他们的项目办公室。

坐下泡了杯茶,翻看了自己今天要做的主要事项,然后去行政那里开单子,领了车钥匙。

边上的小肖过来找她:“小林,滤清器厂的整改报告已经提交了,他们希望在给德国hu公司之前,你能帮忙审核一遍。”

“放这里,我马上看!小陆和小肖,你们等下跟我一起去三品金属厂。进行初审,如果审核可以,做一个报告给fg公司,尤其注意他们的热处理设备!”

“好的!”小陆坐在那里回她,虽然他们还比这个林巧珍早毕业一年,可人家在里面已经五年了,高层个个都喜欢她。她接这个项目,做到现在有板有眼,连带他们两个也觉得这一年来,工作量多了很多,但是收获也多了很多。真不知道人与人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巧珍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看起了滤清器厂的整改报告,用红笔圈出来,再提了几个问题,把小肖给叫过来,跟让他去问清楚里面的细节。

十点左右,巧珍带着两个小伙子去三品金属,门口三品金属的李总已经等在那里,巧珍把车在他们办公楼前停下,下来跟李总握手。跟着李总进了接待室,桌上摆了葡萄桃子香蕉等时令水果和糖果点心,可见已经进行了精心准备了。

巧珍带着两个小伙坐下,他们工厂的小姑娘端了茶水过来,老李叫来了他们检验和生产的负责人。

巧珍跟几个人打了招呼,说:“李总,今天我们过来是关于……,小陆,把三品金属提交的资料,跟他们核实一下。”

小陆听见巧珍这么说,点了点头说:“好的!李总,你们自查报告我们已经收到……”

李总听着小陆一个点一个点抛出的问题,他瞪着几个检验和生产负责人:“你们有什么问题一定要问清楚!”

巧珍喝着茶,李总在边上陪着:“林经理,吃个水蜜桃,我们边上的果园出的,味道很好。”

巧珍看他额头冒汗,神情紧张,这就对了,不一下子给个下马威,他们就不会听话:“中午休息的时候再吃,现在去现场看看?”

老李跟在他们身边,巧珍出了他们接待室的门,打开后备箱,三个人拿出自己的防护用品,安全帽,

耳塞,眼镜,三个人脚上都是安全鞋。

老李看着他们全副武装,忙说:“我们公司没有这么危险!”

“第四大问题就是安全管理,我们公司这样规定的。”巧珍跟在他身后,才刚刚接近车间,冲床从上落下巨响,下料带锯的切割声,车床的切削声,嘱咐两个小伙子,“耳塞戴上,长期的话,会影响听力。”

小陆看见车床操作工带着手套:“李总,按照规定车床操作不能戴手套,很容易被卷进切削刀上,造成工伤。”

在热处理这一块,要了几张报告,巧珍看了之后,拿着数据给小陆看,小陆立马提出:“数据不对,这个牌号的钢,用这个操作流程,能达到这个硬度?碳含量就那么点?”

李总有些吃不消问:“陆工是学材料的?”

小陆笑了笑:“我是机械的,不过我很多的知识都是林经理带的。”

“林经理好像不是学材料的啊?”李总是知道巧珍的。

“我学外贸的,我的材料方面的知识,不过我是跟我们cw质量总监学的,所以相关的知识知道的比较多,不过咱们车上的东西之外,我就是外行了。哦,我跟fg接触过,那帮子人在这方面是专家。你真想让他们认可,那就得自己抓起来。”

李总在边上应着:“是!可不是基础差吗?老外的要求又高。”

一群人回了会议室,李总说:“都十二点过了,咱们一起去吃个便饭?我们这里的羊肉很有名,镇上有家做羊肉的馆子,可以去尝尝。”

巧珍没有接李总这个茬,她皱着眉头问:“为什么我没有看见过打磨这一道工序?”

李总没想到巧珍竟然走了一圈,还会问这一道小工序:“在角落里,没带你看!这种修毛刺的,就不要看了!小细节,不打紧的。”

“细节决定成败,老外过来验厂,你要是藏着,基本上是过不了的,我们过来其实还是站在你这一边的,有什么我们拿我们的知识,帮你改进,咱们去看看!”

李总只能带着巧珍折回,果然跟巧珍预料的那样,当带锁的铁门被打开,一个铁皮棚里,就是站在那里都汗流浃背,里面几个戴着披风帽,戴着纱布口罩,边上几台排风扇,里面粉尘飞扬。

环境之恶劣,防护之简陋,最可怕的是,不巧的话会发生粉尘爆炸:“李总,你知不知道这里有多危险?你把你不想给我们的看的锁了?难道,你想让老外过来的时候,他们来给你翻出来?然后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怀疑?李总,我们需要的是改进而不是隐藏!”

李总站在那里听她这么说,这么久的等待,这么久的准备,难道功亏一篑?他真的不甘心,想要上前说两句。听巧珍说:“不带我们去吃本地羊肉?”

肯吃饭?李总心头一个大宽松:“走,一起去!”

高明站在一辆日本轿车前,给李总拉开了车门,李总站在那里等,巧珍上了自己的车,才回自己的车。他们在前面带队,巧珍跟车在后。

镇子上的饭店不够高档,不过一进门就是白汤羊肉的鲜香,楼上也不过两个圆桌。

李总手里带着两瓶酒,带着他们几个作陪的坐下,冷碟一上就要开酒:“林经理,陆工,肖工,谢谢你们的指导!”

巧珍制止:“等你通过了审核之后,再喝吧!今天就吃个饭,下午我们还有事情。你好好整改,让我们陆工跑超过三次,我是不会给你提交材料的。”

“林经理,你说德国人要求这么严,有必要吗?就不能跟他们说说?”

“你们为什么买日本车?”巧珍问他。

“日本车好啊……”老李吧啦吧啦说了一堆日本车的好处。

“如果你做不好的话,咱们自己做的车永远赶不上日本和德国车。标准别想放宽,我们的工作就是给你们牵线,好好干!”

吃过饭巧珍开着两小伙子回公司,小陆在后面叨叨:“小林,这家有这么大的一个隐患,你怎么还给他机会啊?”

“问题是别人家的隐患更多。就好比你找对象,外面都是歪瓜裂枣,跟你差了一大截,这个时候你找不找?”

“不找!”

“你爸妈一定要让你早点生孩子呢?”

“那我也不能为了我爸妈生孩子,找一个不合适的吧?”

巧珍口气很无奈,时代的局限性就在这里,这个时候哪里去找合心合意的:“这里有两个办法,一个是你继续等,一个是你想办法提高土妞的综合素质。现在咱们的问题就是,爸

妈等不了啊!咱们项目组的任务重,只能自己想办法,选择第二种,你只能受累一点了!不过你要小心些,别看妞土,脑子却是一等一的好,当心她把你拉到坑里去,糖衣炮弹不能吃。添一口糖,里面都是致命毒药。”

“看出来了!”小陆呵呵一笑,三个人回到公司,巧珍停好车,刚好看见林伟正在车间门口跟阿毛说话,阿毛叫:“弟妹外边去了啊?”

“去看供应商了!”巧珍站在那里回了他们一句,又跟边上两个小伙子说这些供应商的事情,连说带笑的。

阿毛半开玩笑林伟:“我说,弟妹这样单独带两个小伙子出去,你没意见?”

“我为什么要有意见?”

“不怕漂亮老婆跟人跑啊?”

林伟脑子里是昨晚巧珍勾着他缠着他的样子,他禁不住憨笑起来,看向阿毛:“她要是想跑,也就不会跟我,我担心个鬼?倒是你,师傅说了几次了,你也好找个女朋友了!”

阿毛呼出一口气:“我们家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一家五口,挤在不到二十个平方的房子里,我睡的床因为要开门,不足一米七,晚上关上门,拖两张板凳过来才能搁着脚。一间房子里,我奶奶,我们弟兄俩加上我爸妈,我真怀疑我爸妈他们一年能不能过上几次夫妻生活。你说我怎么找小姑娘?谁愿意跟我?”

城里人有城里人的苦,住房条件的差的,真的没法说,乡下再怎么说生一个儿子总归会给一块宅基地,到了城里,等分房有时候等到白了头都未必会有。

这个事情真的是难事儿,林伟只能拍拍师哥的肩膀,师哥如今已经快迈入三十的坎儿了,要再不找对象,基本上就没机会了。

下了班,林伟带着巧珍回家,林伟跟巧珍说起师哥的事情,巧珍想着阿毛虽然做事粗糙了点,技术还可以,人缘也好。因为房子这个事情找不到老婆,也太作孽了!

现在房地产还不能交易,分房这个事情全靠单位,阿毛爸妈的单位太差,要不然也不会排了这么多年的队,没有轮上。

公司里倒是有分房地机会,阿毛只有一个人,还没结婚,现在公司里双职工还有孩子的,排队等在那里的也多的是。

按照公司的政策,她和林伟倒是有机会的,林伟进公司早,还是管理层。她虽然刚刚进来,但是属于有突出贡献的重点培养人才,之前老罗还跟她聊过,现在房子紧张,让她等两年,当时她觉得自家有房子住,不过就是远了点。她就一口答应,不用把他们夫妻放进名额里,先解决困难户。

他们等没关系,甚至有没有都没有关系,现在师哥却是等不了了:“明天我找罗经理去,跟他说说师哥的困难,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