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农女致富:捡个相公来种田 第一百四十一章立储

往后的事便也不言而喻了,段弈轩继续发愤图强,开始习读兵法,权谋之书,对于朝中政事也多有涉猎。

此往事是六年过去了,这一年,段弈轩十六岁,在众多皇子中属他各方面最为突出,体型最为健壮,仪表堂堂,文能说书武能射猎,当真有皇帝当年的风范,皇帝自是对他喜爱有加。

朝中大臣也与他关系都颇为交好,这其中,最为看重他的老臣袁大人,带他出席各个场合,饭局上,觥筹交错间段弈轩对于当今边疆的境遇分析,北方各个民族的战略统筹都非常精准到位,几位将军们都觉这段弈轩年少有成,为人性情豪迈,都愿与他交好,这样一来,段弈轩便有了自己的军队。

可巧这一年太子爷在云山打猎,不幸坠马,当场死亡。

皇帝悲痛欲绝,竟三日不吃饭,整日在御寝宫里待着不理朝政。

朝中重臣们这几日也忙里忙外,多次想进宫与皇帝商讨,这空着的太子位该由哪个皇子接任?

按照嫡庶规矩,该由皇后的次子九皇子段亦儒来接任,可这个九皇子如今只有五岁,并且顽皮的是出了名的,让他接任,未免太早罢?

皇帝无心管理这些,只说秋后再决定。

大臣们这下急了,这立储之事何曾能等,万一这段期间皇帝出现个什么意外,皇宫连个继承人都没有,天下势必大乱啊!

皇宫里正因为这事乱成一片,皇帝几日不上朝,各个地方的奏折无人批阅,民间也乱了,水贼,山贼大行其道,饥荒,水灾从天而降,各地的抢劫杀人案件增多,都趁着现在皇帝不管事而肆虐行动,真可谓民不聊生。

大臣们眼见不能等了,并段弈轩等几个皇子上奏请皇上“出山”,家不可一日无父,国不可一日无君。

皇帝一病不起,将政事交由内阁料理,不料内阁的几位元老竟然蓄意谋反,勾结北突厥,边疆来犯,正是内忧外患危急时刻。

宫中人心惶惶,也不知谁散步谣言,国要灭,家要亡,甚至有几个将军都索性倒戈向敌方了。

在这危急关头,段弈轩主动请兵,与骠骑大将军并总军参谋共同带兵前往边疆,经过五天五夜的战斗,终于在第六天破晓之时大举歼灭敌军。

段弈轩凯旋而归,外敌消灭,宫中一下安静了许多,再无谣言,皇帝大为欢喜,设宴共祝大劫已过。

此事之后,段弈轩在宫中威信提高,几个大臣都介意后事交友段弈轩处理,皇帝也好静养几日。

皇帝同意了。

段弈轩有了实权,先是将宫中大臣大换血,将几个跟他关系好的将军全部升了职,那几个内阁的元老相继被处死,全部换上了袁大人的人。

段弈轩处理完宫里的事,又亲自去江南巡防,平饥荒,开国仓赈济百姓,在宫中地位提升的同时又一下子得了民心,还有军队和朝中重臣相护,所以后来被认命为太子也是预料之中的事。

只不过,这其中出现了一点小插曲。

在立储之事的前天夜里,宫中一片沉静,再过半个时辰便是子时了,一个匆忙的身影纷纷赶往御书房,只为能提前见一面皇帝。

此时的皇帝正皱着眉看着桌子上的奏折,这已经是今天不知第多少封了,请求皇帝命二皇子段弈轩为太子,按长幼本该就由二皇子任命,九皇子段亦儒年龄太小,不足以承担重任,还望圣上三思。

皇帝当然有自己的想法,二皇子段弈轩这次立了大功,也算是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他的能力,实力,理应该立他,只是,皇帝心中还有一丝犹豫。

要说这段弈轩是良妃与自己所生,良妃早就是个不受宠的妃子了,要不是有段弈轩这个好儿子,皇帝都快忘了她的存在。

段弈轩从小天资聪颖,人长得也高大帅气,按理说应该成为皇帝最器重的儿子才对。

可是皇帝却觉得这段弈轩确实优秀,但也过早地丧失了孩子的天性,做什么事都要出头,功利性很明确,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用尽任何手段。

皇帝想起以前有一次,自己并几个大臣去御花园转悠,见几个皇子一起打闹,皇帝起了玩心,跟他们一起玩起来,这时段弈轩来了,他见这个场景,又见几个大臣在,立马上来开始小大人般的讨论起政事来了。

皇帝来御花园就是来散心的,何曾想谈政事,随后见御花园有一个水池,便让几个皇子进里面去玩罢,当时与段弈轩年龄一般大的三皇子段弈墨也在场,听到这话高高兴兴地去玩耍了,段弈轩却不去,只说自己已经大了,不愿再与几个弟弟一起玩耍,接着又谈起了政事。

皇帝无奈,他心知这孩子是想在自己面前表现自己,皇帝看着他少年老成的样子,不禁慨叹不该让他这么小就学会这般功利,便有些怒意地说道:“叫你玩你就去玩罢,政事有你大哥哥管呢,与你何干?”

他本以为说完这话段弈轩会脸红,随后灰溜溜地退下,毕竟这边还这么多大臣在,自己也从未对他说过重话,肯定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不曾想他只是眼神局促了下,随后一本正经地告退了。

皇帝知他心里是羞赧没有脸面的,可是他竟学会隐藏自己的心情,只留下一个乖巧懂事的大孩子印象,城府着实深沉。

皇帝不喜欢段弈轩。

太完美的人总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正想着,门外的公公进来报说:“陛下,严大人求见。”

这个时候来,肯定又是为了储位的事来的,皇帝头也没抬说道:“宣。”

严大人是当年帮助自己打下江山的开国的六位大将军之一,自梁朝开国以来,皇帝多心,其他几位大将军被削职的削职,杀掉的杀掉,如今只剩下严大人和一位告老还乡的胡大人。

严大人被撤去了军权,转武为文,专心地当起丞相,几年来也为国家出了不少力。

况他们二人年少时便相识,关系自是不能其他人比,所以皇帝对他也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