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农女致富:捡个相公来种田 第一百四十二章一封圣旨

严大人一进来,皇帝便放下手中的笔,整个身子靠在椅背上说道:“这么晚了,可为何事?”

严大人眉目不展,也没行礼便说道:“陛下可是真要立那二皇子为储君了?”

皇帝说道:“正在思索,可目前来说只他最合适了。”

严大人接着说道:“您不是之前说有意属了那三皇子段弈墨吗?我才竭力辅佐,怎的又变卦!”

皇帝知道严大人的顾虑,他与段弈轩的靠山袁大人不和,如今若立了段弈轩,以后他一登基,说不定第一个就要除了严大人,更甚者三皇子段弈墨的性命也不保。

皇帝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手足相残的场面发生,他了解段弈轩,他极有可能会这么做,可墨儿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也了解段弈墨。

当了几十年皇帝,什么权谋之术,城府之人没有见过,区区两个小毛孩,皇帝还是有这个自信的。

皇帝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不是没办法嘛,轩儿立了大功,不立他,民心也过不去啊。”

严大人恼怒道:“三皇子宅心仁厚,为人谦逊,除了没有打过仗,爱偷跑出宫游玩,哪一点比那二皇子差。”

皇帝想了想,说道:“你与墨儿关系好,才为他说话,我当然也是自小便喜欢那孩子,可他无心干预朝政,对储位更是避之而不及,只想着远离皇宫去寻找自己的生活……着实,是与世无争啊。”

严大人瞪着眼说道:“那他也毕竟是您的儿子,凭什么不能为自己争取一下。”

皇帝说道:“可就算按长幼立储也轮不到他啊,这如何令众人服啊?”

“我不管,你当初说着要立三皇子为储君的。”

“……”

皇帝思索良久,最终提笔写下一封圣旨,交于严大人。

严大人看过后,眼底闪过一丝震惊。

皇帝说道:“将来他登基为皇帝,若要除掉你,你就把圣旨拿出来。可若二皇子心系天下苍生,安心治国,对你并无打压,便不必拿出来,一切都由你做主。”

严大人看着圣旨,好生收起来,说道:“谢主隆恩。”

随后告退,不在话下。

第二日,圣旨下来,二皇子段弈轩命为太子。

时年,太子爷段弈轩刚满十七岁。

太子妃想到这里,不禁感叹,他们已经成亲三年了,这三年,自己竟是没有为他诞下一子。

第一胎没能保住,如今第二胎已经两个月了,若能是个儿子,当真大喜,自己的太子妃位子也就能站稳脚跟了。

太子爷刚即位那年,便娶了自己过门,那年她也刚及笄,正是嫁人的年龄,皆大欢喜。

刚成亲时,太子爷去哪都带着她,两人关系亲密和睦,举案齐眉。可这三年过去,那些个侧妃接连二三地被纳进来,一个比一个娇媚,她当然不满,可又不能表现在面上,毕竟,她可是一个儿子都没有生下来。

而那柳侧妃可是已经诞下了一子,名宏儿。

太子爷满心欢喜,那段日子天天留宿柳侧妃那里,对儿子也是喜爱有加,对自己是一天天冷淡了起来。

眼见着又一个侧妃要生了,自己的贴身丫鬟知否出谋划策,说是用麝香来除掉那王侧妃的孩子。

太子妃起初听闻马上便拒绝了,她哪里敢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可又转念一想,那侧妃若是再生一个儿子,太子爷还会给自己宠爱吗?

一个柳侧妃已经分去了她大部分宠爱,再来一个王侧妃,那太子还会注意到自己吗!怕是到时候连地位都不保!

这么一想着,太子妃便决定采纳知否的意见,将麝香命人悄悄埋在王侧妃院子里的樟树下,这样一来,到了临盆那一天,王侧妃果然流产了,不过那孩子是个女孩儿。

太子妃得知消息后悔不已,早知是个女儿就不做这伤天害理之事了。

知否说道:“娘娘就别自责了,这宫里的女人,要想自保,除了自己要有子嗣外也得防着那些妾室的孩子,指不定那天就骑到自己头上了。”

太子妃说道:“可到底说是个女孩儿,能掀起什么大浪。”

知否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说道:“我瞅着那方侧妃的女儿,生的着实水灵,太子爷喜爱的不得了,将来肯定会给他许好人家,若是娘娘您生了女儿,不抢了您的风头吗?总之,太子爷还是要疼咱们娘娘的孩子最好,省的那些妃子们养些什么种来。”

太子妃皱眉,突然想起了什么说道:“我们陷害王侧妃那个事,不会被查出来罢?可别让太子爷知道了。”

知否立马说道:“不会的娘娘,没有手段我都是不敢轻易动手的,放心吧,绝对不会怪罪在我们头上来。”

太子妃听闻,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这些天王侧妃没了孩子,太子也不舒心,日日陪在王侧妃这里,过了大半个月,有天竟是来太子妃这里了。

太子妃欣喜异常,忙梳妆打扮一番,一番云雨过后,太子妃躺在太子怀里,娇滴滴地问道:“殿下,怎么今儿个想到来我这了?”一半是怪他许久不来,一半是欣喜他可算来了。

段弈轩却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对她说些情话,只是冷冷问道:“王良娣的孩子,可是你弄掉的?”

太子妃浑身一抖,心跳更是提到了嗓子眼,太子什么时候知道的!

可这个时候当然是死不承认的,若承认了太子爷还会喜爱自己吗?

太子妃抬起头,一脸不敢置信地说道:“怎么会,殿下你在说什么!妾身怎么敢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说着簌簌流下泪水,她确实是不敢做这种事情的,只是实在怕太子爷不再宠爱自己。

太子爷看她这样,心疼地重新将他揽入怀,说道:“是本殿错怪你了。”

太子妃在他怀里不住地哭泣着,拼命掩饰自己的局促与不安,只希望太子别再怀疑在自己身上。

事实证明,这件事确实不了了之了,没人再调查王良娣的事了,可是太子对自己明显冷落了起来。

太子妃日日处在深宫,不得见人,太子爷也不来,一天天的愁苦下去,性情也变得易怒焦躁起来,没事便摔瓶子打骂丫鬟,直到两个月后,小腹的隆起证明她是有了身孕的。

太子才重新对她关注起来,有事没事便来宜春宫看看自己。

太子妃也算是重获宠爱,日日祈祷这个孩子能是个男孩儿,这样太子便不会再冷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