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农女致富:捡个相公来种田 第四百九十九章人言可畏

京城,四海酒楼——

两个书生样的男子在二楼窗边的位子坐下,要了杯上好的龙井,一个手执折扇,身着一袭青袍的男子说道:“梁兄别来无恙啊,自上次扬州分别,已是半年没见了罢?”

对面白衣男子笑道:“正是,那时还是隆冬飞雪,如今,已是荷花满池塘的时节了,又是一年赶考时,不知许兄这次可有信心?”

青袍男子摆摆手,说道:“当真不敢再夸下海口!去年咱们同期相聚,还没考试,就妄言要不是状元郎,也该属探花,真天高地厚,不过是在书院里名列前茅,自小被叔父长辈夸赞文采,这才是井底之蛙,我倒是闹了个笑话。”

白衣男子哈哈大笑道:“梁兄这般谦虚,倒当真不是你的风格!不过这还没考试呢,如此妄自菲薄,说不定就中了呢!”

“许兄你莫要打趣我了,我这半两墨水,不足以称道,倒是今年,我听闻一个不过十四岁的男儿,名贺启鸣,在金陵那边已经是出了名的有才,两岁背唐诗,六岁读四书,如今十四岁,不说经史子集,就是那些民间的本子,流传的野史,各种书本没有不经过他手的。”

白衣男子睁大眼睛问道:“竟是如此习书?他这个年纪,莫非什么也不干,天天看书了?”

“大概如此吧,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据说是东方大师带出来的学生,家世显赫,书香门第,出了这么个才子,也不奇怪,真真是前途无量,我们这些早辈,倒是自叹不如了。”

白衣男子端起桌上的茶碗轻啐一口,说道:“我倒是听说,京城这些门阀家大户,今年也有许多适龄学子参加考试,光是能叫上名字的,就有几十家。”

青袍男子不以为然道:“这些京城大户,不足为惧,多得是纨绔子弟,仗着家世优渥,饿不死,读书也只是做做样子,不给家族蒙羞罢了,你瞧这十几年了,哪个状元出在京城?”

“哈哈哈,你说起这个,我倒想起个事,前些年伯爵府顾家老二,名顾成斌的一个,十七八岁的年纪了,虽说还没有婚娶,倒是自行离家,与那些江湖人士混在一起,还成立了个什么帮派,据说现在混得还挺风生水起。”

“所言不差,虽说家族为此蒙羞,甚至顾老都将他逐出家谱,那顾成斌也有骨气,再没问家里要过一文钱,不知这些年有没有回过家,京城里的各个家族也都拿这件事取笑。我倒觉得,人各有志,那顾成斌从小性子顽劣,读不进去书,科举也考过,名次据说很差,也就不钉死在这条道上,转身寻自己的乐子,如今不说恣意潇洒,肯定也是比我们自由多了,好歹令人羡慕啊。”

白衣男子笑意盈盈说道:“看来许兄心里也有一个江湖梦啊!”

“你快别打趣我了,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也就能靠科举往上走了,说起来,今年改朝换代,不知又有什么新规定没有。”

“说起这个,你可听说西边那西凉国的事情了吗?”

“当然了。”说起这个,青袍男子似乎来了兴趣,煞有介事地说道:“我说这平康王真是不简单,之前在皇宫里估计也是憋屈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老皇帝驾崩,这紧接着就造反了,唉,真是狼子野心呐。”

“不然吧,我倒是觉得,那平康王也是被逼无奈,之前在皇宫里,就听闻二人不和,私下里太子总会用计陷害他,那平康王你也是知道的,老往宫外跑,据说是寄情山水,不喜朝堂斗争,恰巧出使西域,老皇帝驾崩,太子派人去暗杀,康王无奈之下只好连接羌人造反,自立为王。”

“二位客官,红烧猪肘子一份——”

正说着,小二将饭菜端了上来,“请慢用。”说着下去了。

青袍男子操起一块猪肘子放进碗里,嘴上依然说道:“许兄你这就是目光短浅了,一个皇子,怎会不知这叛国罪名的严重性,若不是早有预谋,又怎会如此顺利就当上西凉王,那羌人可不是什么善茬,听闻如今统一了北蛮,对中原可是虎视眈眈,好巧不巧,这康王就送上门去了。”

“唉,这些,谁又能说的清呢。”白衣男子操起猪肘子,大口咬了上去,不禁称赞道:“恩,好吃,时隔半年再来京城,这味道真是一点没变。”

“不过话说回来,这西凉国成立了,康王也就是名正言顺的西凉王了,不知皇帝这边怎么看待,昔日的手足如今成了最大的威胁,可谓物是人非啊。”

“帝王家的事,难说,西凉王既然有胆造反,那皇帝当然也敢下令杀死他。”

“就是说。”青袍男子说道:“这都成立快一个月了,京城里对这件事的争议还挺大,怎么皇帝那边久一点动静都没有,我看这各地上奏的奏折估计都成千上完了吧,皇帝就能岿然不动?”

“估计是根本没有放在眼里吧。”白衣男子说道:“羌人虽说统一了北蛮,可毕竟还是没胆直接进攻中原,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的战争持续了百年,从来也没攻下来过,他自知实力不行,这才借西域小国之力,如今,更是有了中原皇子的名号,攻打起来就更方便了。”

“说的也是,你说这三皇子明知自己只是个傀儡,将来肯定是被羌人杀掉的结局,怎么就一点也想不开,就答应了人家的要求呢?”

“可能也是顾全大局吧,三皇子这个人,从来都是捉摸不定的,关于他的事迹,除了养了个民间的女子在深闺,再就是上次打仗大败而归的糗事。”

“哈哈哈!”青袍男子大笑道:“你这么一说起来,三皇子他还真是一事无成啊,就这么一个人,如今竟是站在了梁国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