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小户女养家记 小户女养家记 第35节

这事情倒是好办,她生活的现代不是有种东西,叫碌架床吗?

嗯,就是学生宿舍住的那种上下铺的床啦!

打两张碌架床就可以解决问题,简直是easy-job啦!

所以陈念莞抓着图纸冒雨又去敲隔壁邻居何叔的门。

何叔跟陈念莞上一次所见时相比,憔悴了不少。

见陈念莞依旧拿着图纸来找他打造木制品,苦笑:“陈姑娘是找巧木行做活计?还是找我做活计?”

有区别吗?陈念莞不解。

等何叔解释清楚,才知道,原来现在何叔已经不在巧木行干了?????,他早些时候从巧木行请辞了。

其实请辞,是何叔委婉的说法,实际上,何叔是被巧木行辞退的。

这就要说到何叔寄到京城去的那张可折叠桌案了。

原本何叔以为凭借这种可折叠桌案,凭其中榫卯技术的利用,会为京中巧木行的老师傅所看重,或者进一步开发什么新产品,没想到这事儿过去这么久了悄无声息,而后某一天,他就被巧木行找借口辞退了。

何叔愤懑,却投诉不能,直到巧木行的管事告诉他,辞退他的主意是京城里的意思,怕是他得罪了京城巧木行的哪位师傅。

何叔从未去过京城,更没有跟京城巧木行总部的谁打过交道,唯一有交集的,便是他曾经擅自寄过一张可折叠桌案过去。

总不会因为这件事就因此辞退自己吧?

何叔隐隐后悔了,那事自己也做得不光彩,有苦说不出,便就这么请辞了。

如今他是带着自己的两个弟子单干。

单干自然不比做巧木行的师傅。

给巧木行做活,巧木行有自己的客源,便是熟客,也会看巧木行的名头主动找上门,而无论活多活少,每月都会开一份固定的月俸,完全不怕没活计的时候没进项。

但自己做活,那便是饱一顿饥一顿,还得自己去找客源,接到活的时候才有钱银可赚。

如今何叔也跑外头揽客,还得做点木制品到集市摆摊,才能维持生计。

眼下见陈念莞找上门,是以才如此发问。

其实陈念莞并没有介意是找巧木行干还是找何叔干,如果是有区别的话,那自然是找何叔做活,她委托过何叔几次的活计,何叔都干得不错,最重要的是何叔就住隔壁,那取货搬货方便得很。

她找何叔要打造的,除了两张碌架床,还有便是储物柜,给表兄弟们存放衣物安置私人物件的。

以及膳厅里的桌椅跟大排橱柜,除了能存放碗碟筷箸,还要有存放口粮的宽屉箱,当然少不了放酒或果饮的展示架。

最后还有便是灶房里的存放现粮的橱箱柜子,灶房如今的东西也放得乱糟糟的没得章法,有橱柜放置东西起来更为整洁。

何叔数完陈念莞手头上的图纸,算算她交给自己的活计,一时激动。

接了陈四姑娘的活计,他至少能赚到过年节的钱银。

最后统计工钱,选用上好的木料,预计在三两银子左右,陈念莞于是直接交了一半的定金,让何叔先做两张碌架床以及配套的柜子,好让随时会回来的表兄弟们住舒适一些。

何叔自是爽快答应了。

第41章

雨一连下了三日,雨停后,那天气就嗖地一下冷寒冷寒的。

幸亏前些日子柳氏已经去买了不少柴薪,购置了炭盆跟炭火,也备好了过冬的厚棉被,甚至连袄子跟棉袍都做好一人两身,就连隔壁西厢、连日来甚么也不干专心温书准备青云书院考核的张二郎也有。

如今柳氏是将张二郎完全看做是自己女儿的救命恩人,自然得好好对待。

虽然天气变寒冷了,可要做的事情还是得做的,譬如,找泥瓦匠王德过来按自己的设想将灶房里的灶子改修得漂亮一些,另外再设计个烟囱,还有后院里头想建的小仓房也要着手修建起来,以及翻新一下即将改换面貌的西厢房跟膳厅。

于是陈念莞又一次见着了小佑。

听说上一次是多亏了小佑的帮助,才及时发现自己被困在宋牙婆的院子里的,而那之后陈念莞跟小佑道谢,小佑直言是收钱办事,陈念莞才知道张二郎为救自己花了三两银子。

而且张二郎说,小佑小小年纪就有一身武艺,就算他不说破自己身份,恐怕也来历不凡。

像小佑这种天降奇兵,无疑也是根大腿,是根大腿就得抱上,陈念莞简直是太需要了。

无奈小佑油盐不进,想要讨好他打好关系也无从下手,现在可不是机会来了吗?

如今天儿冷了,泥瓦匠接活的工钱也随之涨高,陈念莞一口气给王德开了整活六百文的工钱,给小佑开了四百文。

果然,王德很满意,小佑虽然面色无波,可微微抿起的嘴角暴露了他真实的心情。

很好,让大腿高兴,就是与自己方便,日后有事再找大腿差遣,可就容易多了。

而这个时候,托牙行伙计留意的田地,说是有人放出了几亩良田,问陈念莞有没有兴趣。

柳氏留下照看萱萱跟招呼王德跟小佑,陈念莞自己出门,经过西厢时,张二郎却道自己恰好也要松弛一下,陈念莞想着有个郎君陪着也好,省得再出现宋婆子那次掳掠自己的事,于是便一道驾着驴车出去了。

这时代的田地是极难买得到的。

因为田地就是农户赖以为生的命,一般都是一代传一代的祖产,不是万不得已,没有谁愿意售卖自家的田产。

如今并非兵荒马乱的年代,也不是灾害凶年,陈念莞去牙行问的时候,就说市面上没有,等有人出售时再通知她们。

现在牙行伙计带他们去看的五亩田,听说是遭了事的农户不得不出手变卖祖产放出来的。

陈念莞到地儿看了,才知道是近河滩的五亩水田。

抚宁县因为就在内河边上,水源丰富,县城周遭的田地多为水田。

只是这五亩水田靠近河滩,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自然是距离江河不远,引水方便,坏处就是万一哪个季节江河泛滥,水田被淹,那等于辛苦种植的庄稼全没了。

怪道那农户会先将这五亩水田出手,便是买下来,也不知道能不能种庄稼,因为没法子预测来年内河会不会发大水,那水田会不会被淹。

再跟附近的农户打听,听说大多数人家摊上这种位置的水田基本上是荒废不理,因为泥腿子靠天吃饭,没人敢跟上天赌运气,所以干脆不种,所以这些田地基本上是没人要。

那农户倒是个大胆的,今年还种过一茬水稻,水田里还残留着稻杆根儿。

也就是拿这个做由头,让陈念莞放心买下耕种,还是按寻常叫价八两银子一亩。

看着这大片水田,陈念莞犹豫许久,最终还是决定买了下来,当然价格必须降低,一两一亩。

毕竟等于是随时要废弃的水田,种植风险过大,但拿来做别的用处还是可以的。

最终农户还是同意了,而且高兴得很,让她若是来年想耕种这五亩水田,可以雇佣他做佃农,他自会给陈念莞好好干活,当然,若是河水泛滥起来的损失便不能算他头上。

陈念莞对如此这般坦诚的农户,啼笑皆非。

陪她来看水田的张二郎也知这水田风险极大,问她为何出手买下?

没有周详计划之前,陈念莞自是不会说的,笑着跟张二郎打哑谜:“你猜?”

张二郎猜不着,所以就不猜了,但知道这位陈姑娘是心中有数才买下这旁人不喜的水田,感受着自己心里小鹿乱撞,看着娇俏的小娘子微眯着眸子也淡淡地笑了起来。

这般狡黠的小娘子,看起来竟然这般迷人。

赶着驴车回城里去的时候,任由驴子在前头悠悠闲闲地走着,陈念莞看着跟自己坐在车厢前椽木的郎君,问起了进青云书院求学的事,得知明儿便是张二郎到书院考测面见各位夫子的日子,问:“那你有信心考进去吗?”

虽然张二郎自称自己念书厉害,虽然范山长似乎颇为欣赏这位张二郎,可要真正上场实践真学问,陈念莞还是不免有点担心。

毕竟是自己看好的金大腿,要倒在入学面试第一遭可就不好了。

张二郎见小娘子担心自己,心头一热,面色羞赧,用手握拳放在嘴边咳了咳:“没问题的,陈四姑娘大可以放心,我或不擅长别的,但论念书,我还是颇有心得。”

陈念莞稍微放心地点点头,又问及青云书院进学除拜师的束脩外,还得交多少银子,他够不够。

“陈姑娘放心,目前银子够用的,便是不够用,我会自己去挣回来。”

虽然之前救人花光了他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三两银子,做腊味他有帮忙,卖出去后分到手的银子,再加自己抄书也有十多两,足够在书院半年的花销了。

若是买书跟笔墨纸砚的开销不够,他再去挣便是了。

堂堂八尺男儿,总不能让小娘子来操心自己钱银够不够花销这种事,明明应该……

张二郎瞧了陈念莞一眼,心里默然,这事儿,明明应该他来操心,他来给钱银她花才是。

“抄书吗?”陈念莞笑着直直地看着他。

张二郎这会儿连耳根都红了,默默点头。

呵,害羞的帅哥真好看!

看出张二郎不好意思了,觉着美人养眼真好的陈念莞体谅他的心情,默默挪开了视线。

自己被救回来后,她有想着将那付给小佑的三两银子还给张二郎,可张二郎说什么也不收,说是自己出?????面拜托小佑做的事,理应自己出钱银,与她无关,简直固执得可爱,又说那点银子,多抄几本书便赚回来了,她才知道书生抄书能这般赚钱。

张二郎点点头,又道:“当然,若是陈姑娘还有像做腊味那种一口气赚大钱的活儿,能带上我多赚点钱银就更好了。”

“好。”陈念莞爽快地答应了。

张二郎抿了抿嘴,把头偏到一边,去瞧风景,心里如一江开始结冰的春水流不动,郁结了。

陈姑娘赚钱能力比自己厉害,他如何是比不过了。

还是得在学业上好好努力,做个有出息的读书人,他日让她看得起自己才是!

第42章

回到燕来巷后,陈念莞将写着自己名字的田契交给柳氏,柳氏见着那田价每亩才二两银子一亩,吃惊之余,赶紧问明原因,“那莞莞你是打算拿那几亩水田做什么?”

“有个想法,可还得找人看看能不能成!”陈念莞是打算拿那水田来养鸭子。

“养鸭子干嘛?”

“做菜啊!”

她会做的广府烧鸭可是很受市场欢迎的一道荤菜。

到时候自己要开铺子,单做河粉的生意太单调了,考虑到将来要做大的酒楼生意,不早早想点招牌菜做出来那怎么成?

“我们什么时候要开铺子?”柳氏吃了一惊,先前没听女儿说啊!

“这不年底了嘛,我是打算年节后再开的,再说,焖窑也要找到铺子才能建起来,原本是想着有铺子了才跟阿娘您说的。”

怪道要将出摊的事扔给她,敢情女儿是已经谋划着要开铺子了。

没错,开铺子,这就是陈念莞第三个目标。